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如何承辦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高長玉
隨著我國行政法制的逐步完善,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相銜接的問題已逐步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國務院為此專門于2001年7月4日頒布《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對我國所有行使行政處罰的執法機關如何向公安機關移交涉嫌犯罪案件做出詳細規定,并且國務院有關領導也將這一制度作為繼續深入開展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一項重要內容提出來。我們工商部門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主力軍,查辦的行政處罰案件中有大量違法行為涉及到刑法所規定的罪名,如何認真執行涉嫌犯罪移送制度,已是我們當前工商行政執法的當務之急。 一、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范圍的刑法罪名和追訴標準。 根據我國《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管轄的刑法罪名和追訴標準有: (一)虛報注冊資本罪 申請公司登記使用虛假證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詐手段虛報注冊資本,欺騙公司登記主管部門,取得公司登記,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實繳注冊資本不足法定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有限責任公司虛報數額占法定最低限額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股份有限公司虛報數額占法定最低限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2、實繳注冊資本達到法定最低限額,但仍虛報注冊資本,有限責任公司虛報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股份有限公司虛報數額在一千萬元以上的; 3、虛報注冊資本給投資者或者其他債權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累計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4、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虛報注冊資本,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虛報注冊資本的; (2)向公司登記主管人員行賄或者注冊后進行違法活動的。 (二)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 公司發起人、股東違反公司法的規定未交付貨幣、實物或者未轉移財產權,虛假出資,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給公司、股東、債權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累計數額在十萬元至五十萬元以上的; 2、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致使公司資不抵債或者無法正常經營的; (2)公司發起人、股東合謀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的; (3)因虛假出資、抽逃出資,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的; (4)利用虛假出資、抽逃出資所得資金進行違法活動的。 (三)假冒注冊商標罪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個人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2、單位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3、假冒他人馳名商標或者人用藥品商標的; 4、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因假冒他人注冊商標,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 5、造成惡劣影響的。 (四)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個人銷售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單位銷售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五)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二萬件(套)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 2、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馳名商標標識的; 3、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因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4、利用賄賂等非法手段推銷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六)侵犯商業秘密罪 侵犯商業秘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給商業秘密權利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致使權利人破產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 (七)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 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給他人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嚴重妨害他人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導致停產、破產的; (2)造成惡劣影響的。 (八)虛假廣告罪 廣告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違反國家規定,利用廣告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宣傳,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違法所得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2、給消費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3、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因利用廣告作虛假宣傳,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利用廣告作虛假宣傳的; 4、造成人身傷殘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九)串通投標罪 投標人相互串通投標報價,或者投標人與招標人串通投標,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損害招標人、投標人或者國家、集體、公民的合法利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2、對其他投標人、招標人等投標招標活動的參加人采取威脅、欺騙等非法手段的; 3、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因串通投標,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串通投標的。 (十)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罪 生產和銷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摻雜使假商品銷售額達到五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十一)非法經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