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工會工作中如何構建和諧社會
佚名
【摘 要 題】理論探討
【正 文】
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工人階級的主體參與,離不開工會作用的充分發揮,這是弘揚工人階級先進性,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的必然體現,也是黨對新形勢下工會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時期、新階段工會工作的主題。
一、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工會紐帶作用
工會與職工群眾有著天然的聯系,工會參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就要發揮黨和政府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上下縱橫的組織體系和人數眾多的積極分子,建立職工思想信息反饋機制和多層次、多渠道的信息傳遞網絡,及時掌握職工群眾的各種心態,洞察職工群眾中的各種不穩定因素,了解他們的意見和呼聲,預測和分析職工隊伍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及時準確地反映上來,為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提供第一手材料,創造基本的條件。
二、創新工作運行機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工會動員作用
工會參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就是要充分發揮工會的建設職能,通過開展重點項目立功活動、經濟技術創新活動、勞動競賽活動、合理化建議活動、職工技能培訓活動等,把職工群眾潛在的智慧和活力充分激發出來,把蘊藏在職工群眾中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把職工群眾最大范圍的動員組織起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建功立業。
三、建立健全維權保障機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工會穩衡作用
在當前國有、集體企業改制和非公有制企業大量涌現的新形勢下,要求工會組織:一要建立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以法定的形式規范企業和職工的行為。二要完善職工勞動合同制度。建立穩定協調的勞動關系,依法保障職工的勞動權益。三要切實做好勞動爭議調節工作。促進企業與個人和諧發展,互利雙贏。四是積極做好勞動爭議案件的預防預警機制。工會組織要密切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重點解決好無故拖欠克扣職工工資、隨意延長勞動時間、漠視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侵犯職工人身權利等突出問題,努力推進社會公平和正義。
四、建立健全宣傳引導機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工會凝聚作用
一是要堅持用正確的理論引導職工。二是要大力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用科學文化塑造職工。三是要及時為職工發展搭建平臺。四是凝聚職工人心。通過黨政工共建“職工之家”活動,把無形的企事業文化轉化為有形的資源和財富。
五、建立民主參與機制,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工會疏通作用
民主是和諧社會發展的動力,沒有民主就沒有和諧。工會是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承擔者,工會參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就是要充分履行自己的參與職能,疏通基層民主渠道,保護職工民主權利,建立民主參與機制,通過強化與政府或行政的聯席會議制度、民主協商制度等,加強參與力度。
六、最大限度地組織職工投身改革和發展,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
工會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提出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工會要在建設和諧社會中,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切實把工會工作放到全區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把握、去部署,積極發揮工會作用。工會必須適應我國社會的多樣性發展,從講政治、講大局、講團結的高度,充分認識工會組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大力加強組建工會和發展會員工作,維護工人階級隊伍的團結統一。同時,要努力提高職工隊伍素質,最大限度地組織和團結動員職工投身改革,促進發展。實踐表明,工會組織越壯大,作用發揮越充分,黨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和執政地位就越鞏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越有保障。
七、切實為困難職工排憂解難,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工會服務作用
竭誠為職工群眾服務是工會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社會轉型時期,一些職工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成了弱勢群體,這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工會組織應該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當好職工的貼心人。要發揮工會網絡優勢,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密切配合政府有關部門,重點解決職工就業、社會保障、工資拖欠、安全衛生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要關心職工疾苦,為職工辦實事,開展送溫暖工程,“一家有難大家幫”。給職工以看得到的實惠,讓職工親身感覺企業或單位“大家庭”的溫暖。這也是凝聚人心的“軟件工程”,職工把單位作為可信賴、可依靠的“職工之家”,必將以感恩之心從事工作,回報企業或單位。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從某種意義上講,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融洽人心的系統工程。惟有深得人心,順從民意,才能凝聚力量,鼓舞人心,散發廣大職工發自內心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之成為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強大動力。作為職工群眾“娘家”,工會組織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履行好工會的各項社會職能,團結、動員和組織廣大職工積極投身到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中,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積極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