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職學校共青團工作創新的實踐與思考
佚名
內容提要:團員青年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維方式都進一步發生了新的變化,對共青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從理想信念、共青團工作理念的創新,共青團工作背景的了解,共青團工作的現狀的把握,堅持以生為本,搭建學生發展平臺,開設專門的主題活動,開拓學生視野等幾方面對中職學校共青團工作創新進行了思考,以提高中職學校共青團工作的實效。 論文關鍵詞:中職,共青團,創新,實踐,思考 (一) 要堅定理想信念,創新共青團工作理念 團干部是黨的干部隊伍的組成部分,必須按照黨的要求樹立良好的思想作風,做合格的青年干部,讓黨和人民放心;做青年的表率,成為青年一代的核心。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廣大團干部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不搖不擺,要做到既解放思想,又統一思想;既與時俱進,又堅定信念,始終保持共青團組織的先進本色和浩然正氣。在當前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大環境下,共青團組織應積極吸收和借鑒目前各種先進的管理經驗,提升自身的管理理念,把團的工作放到學校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規劃、去定位,正確理解和把握共青團組織圍繞中心與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的完整含義和辯證關系。面對新的形勢和環境,共青團組織要對以往的組織結構、工作載體、工作機制等重新審視,摒棄傳統僵化觀念的束縛,解放思想,積極探索,進一步推進共青團工作健康發展。 筆者認為,在外部環境和團員青年都發生變化的新形勢下,團組織應該及時調整工作重心,既要注重發揮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也要重視青年的變化,切實服務青年需求,增強團組織凝聚力。由于各級團組織所處高度、所站角度和理解能力、把握能力的不同,有的團組織可能會一味強調青年滿足需求,而忽視了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職責,容易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非協調發展。因此,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服務心態和服務意識,以高度的熱情和責任感投入學習、工作崗位中,在學習、工作中求真務實、創新發展,做到服務有方向、有措施、有成效。對學校團組織工作使命、工作準則、工作理念和工作目標進行定位,形成校園共青團文化的精神層面。 (二)了解共青團工作的背景,把握共青團工作的現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使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給中職學校團的建設也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課題。加強中職學校團的自身建設,必須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落實團在新時期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的各項任務,實現工作的創新。一方面,市場經濟在推動社會全面發展的同時,也使得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團員學生閱歷較淺、思想相對單純、更容易受新生事物的影響。青年群體的價值取向趨于多元化,行為更加務實,物質文化生活的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范圍更加廣泛,節奏更加快捷。思想作風上,團員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團干部率先垂范意識不強;另一方面,團員不了解團的基本知識,團干部不能深刻理解和正確運用團的工作理論;團員對非團員不能熱情幫助,團干部工作方法簡單陳舊;這在客觀上要求共青團工作要適應這種變化,不斷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從而更好地發揮團組織服務黨政工作大局和服務青年成長成才協調發展的優勢和潛力。團組織只有結合新時期青少年的特點和社會發展的趨勢,創新共青團工作的方法、途徑和領域,才能在中職學校發展和青年群體的變化中找到工作的切入口和著眼點。 (三)堅持以生為本,搭建學生發展平臺 新時期,共青團工作要獲得新動力,建設創新與和諧的新局面,必須努力擴大青年的廣泛參與和深度參與,從中突出青年的主體地位,激發青年熱情,開發青年潛能。“以生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只有科學發展才能實現校園的真正和諧,因而科學發展是和諧的根基。共青團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健康發展為本,把“青年關注、青年需要、青年喜愛”作為衡量工作的首要標準,大力倡導和推廣從機關走出去,在基層沉下去,遇到問題鉆進去,領導在一線指導,干部在一線工作,問題在一線解決,經驗在一線總結,成績在一線創造。要切實服務青年,著力在尊重青年主體、滿足青年需求、激發青年熱情方面下功夫,從廣大青少年成長發展的現實需要中去尋找活動切入點。 堅持共青團為首的原則,努力健全完善學校、團委、社團三結合教育、服務網絡體系,拓寬共青團工作途徑,努力改進和加強團員思想道德建設,開展系列深入扎實的社會實踐活動,如參加志愿者系列活動等。校團委干部應十分重視團員的心理教育,研究團員的心理問題,細心觀察團員的言行的異常變化,經常關注團員的心理健康,對團員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同時要狠抓團員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堅持組織團員開展自主管理活動,激發內部活力,增強團員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調動團員自我管理的自主性和主動性。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團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團員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要延伸青年工作的社會手臂,建立以共青團組織為核心,以青聯、學聯、少先隊、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各類社會性、區域性、行業性、多樣性青年社團為外圍的大社團格局,形成上下左右貫通的工作框架。要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青年保護、青年指導、青年發展等中介機構,使青年的需求通過周到具體的服務得到滿足。 (四)開設專門的主題活動,開拓學生視野 青年的需求多樣化、價值觀念多樣化,青年活動的自由度也大大擴大。在這種情況下,單一的活動無法廣泛凝聚具有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興趣、不同需求的青年。中職學校共青團組織的工作目標都要通過適當的工作載體以吸引廣大團員青年乃至全社會普遍參與,從而使團員青年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得到教育,并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學校開設了各種活動課,為學生的工作能力提高搭建了成功的舞臺。例如,詩歌欣賞課使學生了解了古代文化的精神陶冶了他們情操,小記者活動課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自辦手抄報”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演講比賽”鍛煉了口才培養了競爭意識,以書法為主題,增加書法練習,讓學生在“寫”上見功夫;以文學社為主題,培養寫作小能人并引導他們參加各級作文大賽;讓學生奔向大自然,到大山考察,和當地農民一起參加勞動,干農家活,吃農家飯,體驗生活;利用暑假寒假,開展“讀好書”,探究性課程等一系列活動,學生們更是走鄉串戶,訪下崗工人,調查社會熱點,并寫出了大量報告,多層次多側面的活動使學生找到了感覺,大幅度提高了綜合素質。 另外,通過技術類、娛樂活動類、教育類文化陣地建設,促使學校團組織能夠深入地開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樣、充滿活力的青年文化活動,積極創作和推廣青年文化精品。通過分層分類文化活動的開展,提升青年文化興趣,豐富青年課余文化生活,增強廣大團員青年的團隊意識,為建立一個有強大凝聚力的團組織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校團組織通過對文化建設工作的意識提升,在實踐中逐步開發一批有創造性、個性化的文化產品。 總之, 中職學校共青團工作只有緊緊圍繞服務學校的發展、服務青年這一中心,牢固樹立與時俱進的觀念,強力推進工作創新,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全面加強團的建設,不斷發揮團組織的優勢,提高基層團組織的服務意識,不斷開創團工作新局面,使團工作不僅能符合、適應學校改革的需要,還能很好地促進學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