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疏浚在我國的應用前景
張鳳霞
摘要:人類活動的增加和工業化程度的提高,使許多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江河湖庫受到嚴重污染。如何清除污染底泥,給社會發展創造清潔健康的環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環保疏浚是近30年來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它作為疏浚行業的一個特殊分支,在污染水系的清淤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江河湖庫 污染底泥 環保疏浚
一、概念介紹及技術要點
環保疏浚是近30年來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是水利工程、環境工程和疏浚工程交叉的邊緣工程技術。它利用機械疏浚方法清除江河湖庫污染底泥,在挖泥、輸送過程中和疏浚工程完成后對環境及周圍水體的影響都較小。環保疏浚越來越受到業內人士的重視,圍繞泥沙攪動、擴散和二次污染、精確疏浚及疏浚土處理等主要環節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北美、歐洲及我國的香港地區對這項技術的研究起步較早,掌握了比較先進的環保疏浚技術,并有許多成功的應用實例。 成功的環保疏浚工程應該達到以下4個效果: ①使懸浮狀態的污染物最少。有很大一部分重金屬及有機污染物依附在懸浮顆粒上,因此,懸浮顆粒的數量是衡量環保疏浚工程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 ②徹底清除污染物。 ③使抽走的水量最小,即疏挖的污染底泥要有較高的濃度。 ④過挖量最小,以免傷及原生土。 為了達到以上效果,必須把握好環保疏浚工程的幾個關鍵技術環節: ①盡量減少泥沙攪動,并采取防擴散和泄漏措施,保證高濃度吸人,以避免處于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對周圍水體造成污染。 ②高定位精度和高開挖精度,徹底清除污染物,并盡量減少超挖量,即在保證環保疏浚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 ③避免輸送過程中的泄漏對水體造成二次污染。 ④對疏浚的污染底泥進行安全處理,避免污染物對其他水系及環境的再 污染。 二、我國實施環保疏浚工程的必要性 多年來,由于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強,工業垃圾、城鄉生活污水及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的殘留物稍做處理或根本不處理就直接排人湖泊河道中,致使水體污染嚴重。有關資料表明,我國的七大水系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其中尤以遼河、海河、淮河水系受到的污染最為嚴重;我國的主要大型淡水湖泊也有80%左右受到污染,其中尤以巢湖、滇池、南四湖、太湖為重。與人們生活聯系緊密的城市水系,曾經是城市引以為自豪的風景點,也曾經是人們茶余飯后休憩納涼的好去處,而今許多已經風光不再,污水橫流,重金屬、富營養化及其他有害化學物質的含量遠遠超過允許值,給城市環境和人們的生活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脅。如何對污染水系進行綜合治理,“建立節水防污型社會”,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國內外治理污染水系的經驗表明:在外污染源基本得到控制的條件下,必須徹底清除內污染源——污染底泥,恢復重建水體生態系統,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理效果。目前,世界上多采用環保疏浚的方法清除污染底泥。 在對太湖的治理中,就有專家指出:對河湖有機底泥要考慮定期疏浚,對太湖底泥淤積嚴重、影響飲用水源的地區,如東太湖、梅梁湖,要考慮實施專門的環境清淤計劃。由科技部和江蘇省共同牽頭研發的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太湖水污染控制與水體修復技術及工程示范項目”的一個重要子課題就是“重污染水體底泥環保疏浚與生態重建技術”。環保疏浚技術必將在我國清淤防污治理的實踐中得到快速發展。 事實上,環保疏浚技術已經在我國得到應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尤其是本世紀以來,環保疏浚技術的應用大有方興未艾之勢。1998-1999年實施的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挖及處置工程(一期)是我國首例大型湖泊環保疏浚工程,為我國湖泊環保疏浚起到了示范作用,并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和數據。廣西南寧于2000年對南湖實施了底泥疏浚工程,并對污染底泥采用了分散堆存封閉的處置方法。西安興慶湖、南京玄武湖、安徽巢湖也進行了污染底泥的清淤疏浚工程。2003年2月18日,我國最大的水下清淤工程——天津海河河道綜合開發河道清淤工程啟動,這也是環保疏浚工程。還有一些環保疏浚試驗項目正在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