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十二五”時期江西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的戰略分析

鐘靜婧

摘 要:在十分有限的國土空間與日益擴大的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必須按照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要求,推動形成主體功能區發展格局;按照沿鄱陽湖流域和重要交通干線布局的要求,推動形成“雄鷹展翅”型空間發展格局;按照培育城市群的要求,推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發展格局;按照做強中心城市的要求,推動形成三級中心城市聯動發展格局;按照推進中小城鎮建設的要求,推動形成縣域經濟和省級示范鎮蓄勢突破發展格局;按照推進優勢產業集聚的要求,推動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式發展格局;按照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推動形成區域空間網絡化發展格局。

關鍵詞:國土空間;開發策略;戰略格局

胡錦濤同志在2010年2月3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上強調“加快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國土開發空間結構”。《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也明確指出,大力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構筑區域經濟優勢互補、主體功能定位清晰、國土空間高效利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區域發展格局。可見,優化國土開發格局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進而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

1充分認識江西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十二五”時期,江西將跨入萬億元“俱樂部”,人均生產總值將從3000美元向6000美元邁進,工業化進程也將從中期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演進。特別是隨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江西人口和經濟活動無論是在城市層次上,還是在更大范圍的區域層面上,都表現出新一輪空間集聚,城市群將成為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但與此同時,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空間分布與組合的矛盾也將日益突出。隨著江西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大規模的建設和農村人口將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對土地等資源的需求將持續增加,對生態環境的壓力也必然加大,需要處理好十分有限的國土空間與日益擴大的需求之間的矛盾,使有限的國土空間發揮更大的承載能力。因此,無論從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矛盾還是從江西未來長遠發展看,都要把優化國土開發格局提到重要戰略地位,引導人口與經濟在國土空間的合理均衡分布,引導產業相對集聚發展,引導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基本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2牢牢把握江西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的有利因素和條件

1)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帶來的時空關系變化,將直接促使江西生產要素的地區流動與重新組合配置。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全球性紅利”和“全球性競爭”以及信息網絡技術革命所產生的技術擴散效應,正在促成世界范圍內社會經濟新的空間表現形式。由于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帶來的時空關系的變化,社會分工由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發展,許多產品無需在大中城市中心區生產,完全可以分散到城市郊區、小城鎮甚至鄉村進行生產,這使大中城市中心區的生產功能不斷被削弱,而交換、消費、文化、教育等功能得到加強。

2)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實施,將為重新塑造江西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空間開發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自我國提出將全國國土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區、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四類主體功能區以來,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及戰略得到了有效實施并發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6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區域各自的范圍、發展目標、發展方向和開發原則。因此,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進一步實施,將有利于江西明確各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優化資源空間配置,提高資源空間配置效率,努力構建城市化戰略格局、農業發展戰略格局和生態安全戰略格局,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結構和分工格局。

3)中國高速時代的到來,將進一步密切江西城市間的產業聯系與經濟合作,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高速公路方面,2010年底,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7.3萬公里, 排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預計我國高速公路里程“十二五”期間將超過美國;到2020年,我國的國家高速公路網將基本建成,可以覆蓋10多億人口,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將達10萬公里。鐵路方面,到2012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1萬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鐵路將達到1.3萬公里;到2020年,我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2萬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鐵路將達到1.6萬公里以上,連接所有省會城市和5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航空運輸方面,到2020年,我國的航空安全將達到或超過發達國家水平;到2030年,旅客運輸量達到約15億人次,民航穩定成為大眾化的出行方式。在我國高速時代來臨的背景下,未來江西也將打造以長杭滬高速鐵路、沿京九線高速鐵路以及昌九城際鐵路、池九城際鐵路等為重點的高速鐵路時代,以通車里程突破3000公里為起點的高速公路時代,以及以“一干七支”核心的高速航空時代。

4)區域經濟新版圖的形成以及中部地區崛起步伐的加快,將有利于江西積極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板塊。目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格局,新的區域經濟版圖逐漸成型,將包括以下經濟區域:長三角、珠三角、北部灣、環渤海、海峽西岸、東北三省、中部和西部。2009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了《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沿長江、隴海、京廣和京九“兩橫兩縱”經濟帶,積極培育充滿活力的城市群。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等中部省份都分別提出構建“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長珠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等。江西是工業化的后發地區,城鎮化明顯滯后,無論是推進城鎮化,還是統籌城鄉發展,都需要發展大城市群。因此,“十二五”時期江西必須順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客觀趨勢,加快整合區域空間資源,積極培育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板塊,特別是構建外向度和關聯度較高的城市群,加速融入長江三角洲地區、泛珠三角經濟區、海峽西岸經濟區和中部經濟圈等一體化區域。

5)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將全面優化江西區域發展格局,進一步提升江西在全國的戰略地位。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西的第一個國家戰略,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既是“十二五”時期全省上下面臨的重大戰略任務,也是全面優化江西區域發展格局的龍頭和主線。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包括38個縣(市、區),該區域以占江西30%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省近50%的人口,創造了60%以上的經濟總量。同時,考慮到鄱陽湖流域的系統性、整體性,在戰略任務以及許多重大項目的安排上,并不局限于區域內的38個縣(市、區),而是擴展到了全省、全流域。隨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深入推進,必將推進與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對接互補,推進與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皖江經濟帶的合作交流。 3多層次、全方位優化江西國土開發格局

1)按照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要求,推動形成主體功能區發展格局。結合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按照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基礎和未來發展潛力,遵循未來江西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的的現狀和趨勢,以縣為基本單元,綜合考慮將把江西國土空間劃分為重點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等不同類型的主體功能區,引導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基本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2)按照沿鄱陽湖流域和重要交通干線布局的要求,推動形成“雄鷹展翅”型空間發展格局。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都有若干在經濟總量中占有較大比重的區域。這是發達地區國土開發格局的一個重要特征。優化江西國土開發格局,需要培育和發展若干個類似的經濟區、經濟帶。為此,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龍頭,以京九鐵路和浙贛鐵路為支撐,培育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區和經濟帶,推動形成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龍頭、以京九經濟帶為主軸、以浙贛城鎮帶為兩翼的“雄鷹展翅”格局。

3)按照培育城市群的要求,推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發展格局。培育建設具有較強競爭力和潛力的城市群是現代城市參與區域競爭的有效途徑。因此,江西必須把城市群作為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的主體形態,加強培育多個省域城市群,通過城市群的帶動作用和聯動發展實現江西城市的加速發展。特別是充分利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性機遇,發揮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龍頭作用,加快構建以鄱陽湖城市群為龍頭,信江河谷城市群、贛西城市群、贛南城市群、吉泰城市群等為支撐的新型城市群發展格局,實現全省范圍城市的聯動發展。

4)按照做強中心城市的要求,推動形成三級中心城市聯動發展格局。把設區城市作為帶動全省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繼續做大南昌省會城市,加快九江、贛州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加快上饒市、景德鎮市、鷹潭市、新余市、宜春市、萍鄉市、吉安市、撫州市等區域中心城市發展, 著力打造南昌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現代文明花園城市,九江現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和長江沿岸重要工業基地,贛州四省通衢現代化中心城市、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稀土和鎢精深加工基地,上饒生態和諧城,景德鎮世界瓷都,鷹潭世界綠色生態銅都和道教文化旅游城市,新余國家新能源科技城,宜春綠色生態城市和亞洲鋰都,萍鄉工業轉型示范城,撫州文化生態旅游名城,吉安紅色旅游精品城市和電子信息產業新城。

5)按照推進中小城鎮建設的要求,推動形成縣域經濟和省級示范鎮蓄勢突破發展格局。縣域經濟發展的實質是通過縣域主要交通線將有限選擇的城鎮及與農村之間的經濟活動聯結,形成縣域經濟發展帶,其在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江西必須堅持把加快以縣城為骨干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支點,全面推行財政省直管縣政策,加大對26個省級示范鎮扶持力度,打造一批重點旅游名鎮、工業強鎮和商貿特色鎮,把縣城和示范鎮建成規劃科學、規模適度、設施配套、經濟發展、環境優美、各具特色的新型中小城市,進而達到優化江西國土空間格局的效果。

6)按照推進優勢產業集聚的要求,推動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式發展格局。產業集群的形成是產業集聚的結果。具有特色和競爭優勢的企業通過空間聚集形成區域化的產業集群,并對區域經濟產生乘數效應的貢獻。因此,江西應繼續加大對關系地方發展、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項目的引進力度,著力推進產業集聚,努力培育和形成一至兩個支撐城市經濟發展的強勢產業集群或者特色產業基地,把鷹潭銅產業基地、新余光伏產業基地、南昌及景德鎮汽車產業基地、九江重化工產業基地、宜春鋰電產業基地、贛南鎢和稀土產業基地等建設成為在國內有重要影響的重大產業基地。

7)按照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推動形成區域空間網絡化發展格局。適應高速鐵路時代、高速公路時代、高速航空時代的要求,完善以京九鐵路、(江西段)滬昆鐵(下轉第79頁)(上接第81頁)

路為核心的東西與南北貫通、干線與支線配套的 “大十字”鐵路運輸網,構建“五縱五橫”鐵路網,構建以“三縱四橫”主骨架,五條環線、兩條聯絡線、十八條地方加密線組成的高速公路網,構筑以南昌昌北國際機場為干線,景德鎮機場、九江機場、井岡山機場、贛州機場、宜春機場、上饒機場等為支線的機場群,基本實現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等各種運輸方式一體化協調發展。

[1] 鄭延濤.優化國土開發格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理論探索,2008,2(總第170期).

[2] 楊偉民.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經濟縱橫,2008,5.

[3] 肖金成.優化國土開發空間結構.人民日報,2010-03-09.

[4]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10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

[5] 黨的十七大報告解讀——優化國土開發格局.法制日報,2007-12-07.

[6] 陳柳欽.未來產業發展的新趨勢: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態化.商業經濟與管理,2006,1(總第171期).

[7] 唐啟國,王文武.經濟全球化視角下的中等城市發展.城市,2004,2.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