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陳柳杜
摘要:文章闡述了酒泉市休閑農業的現狀及特點,分析了當前休閑農業中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服務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從引導健康有序發展、提高服務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建議對策。
關鍵詞: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對策
近年來,酒泉市把發展休閑農業作為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舉措,整合資源,創新機制,制定規劃,完善設施,著力打造有機、綠色、健康、安全的休閑農業品牌,有力地推動了酒泉市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酒泉市休閑農業發展的形勢與特點
近幾年,酒泉市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依托特色農業生產基地、示范園區,大力發展現代觀光農業、度假休閑農業,打造旅游觀光農業品牌,截止目前,酒泉市有各種形式休閑農業經營主體760 家,年營業收入38545 萬元,接待人數338 萬人次。目前全市有各種形式的農家樂620 家,占全市休閑農業的81.6%,農家樂仍是休閑農業的主要形式。建成敦煌市、金塔縣兩個全國休閑農業示范縣,建成敦煌市陽關鎮龍勒村、肅州區生態植物園、金塔縣航天神舟休閑生態園3 個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肅州區克華紅房子農莊、金塔縣金塔鎮金大村2 個全省休閑農業示范點。酒泉市休閑農業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打現代農業發展牌打現代農業發展牌,拓展休閑農業新功能
酒泉市把做精一產作為加快休閑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通過發展蔬菜、名優果品、現代制種、特色中藥材、草食畜牧業等優勢特色產業,依托肅州和敦煌兩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27 個省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特色農業生產基地,不斷拓展農業功能。一是按照“有景可賞、有色可觀、有物可采、有鮮可嘗、有園可游”的標準,建設集生產、科研、休閑、觀賞、體驗、采摘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精品園區,展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圍繞農時季節開展采摘體驗活動。目前,肅州區泉湖鄉開展草莓采摘、樹莓采摘,金佛寺鎮、西洞鎮的蟠桃采摘,玉門市清泉鄉的人參果采摘,金塔縣羊井子灣鄉、敦煌市陽關鎮的葡萄采摘,都極大的豐富了市民的節假日生活,實現了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態旅游。二是以特色產業為主體,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肅州區沿山鄉鎮發展觀光旅游產業帶,金佛寺鎮定期舉辦每年的杏花節、西洞鎮舉辦桃花節;金塔縣按照“一鄉一品”的發展思路,依托特色林果專業鄉、專業村,發展休閑觀光園,金塔鎮每年舉辦杏花文化藝術節。
(二)打城郊結合牌打城郊結合牌,加快休閑農業融合發展
酒泉市緊緊圍繞“為城而農、為文而農、為游而農”、建設“田園城市”的發展思路,把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做為拉動消費、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按照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特色化的要求,在城區周邊鄉村,精心培育和打造以鄉村旅游為主體的農家樂、休閑農莊、休閑農業專業村,帶動休閑農業發展。一是利用城郊鄉鎮農民自有住房,創建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賞農家景”為特色的農家樂,吸引城市居民休閑渡假。二是依托城市周邊自然風景優美、交通方便快捷的優勢,結合新農村建設,建設“家庭式”的小別墅和休閑農莊,開展以“吃在農家、住在農家、娛在農家”為主題的休閑、娛樂、體驗活動。酒泉市現有休閑農莊19 家,占全市休閑農業的2.5%,建成了以肅州區果園山莊、水磨花園、金塔縣青山村莊,敦煌市的圣都月泉等為代表的休閑農莊。三是利用城郊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農家樂集中的鄉村和旅游景點周圍,通過改造提升,建設農家樂一條街,農家樂專業村和鄉村旅游專業街區。比較有代表性的如肅州區水磨溝農家樂一條街、金塔縣金大村、紅光村農家樂一條街、敦煌市月牙泉鎮農家樂一條街。敦煌市圍繞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陽關景區三大景區建設集農業景觀、休閑觀光、藝術鑒賞、鄉村文化展示和特色商品展銷融為一體的休閑農業觀光旅游風情街,建成了敦煌古城休閑度假村、敦煌森隴休閑度假村和敦煌楊家橋休閑餐飲街。通過發展各種形式的休閑農業,帶動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搭建了平臺,促進了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三)打特色文化牌打特色文化牌,挖掘休閑農業內涵。
酒泉市按照傳承、保護、創新、開發和利用相結合的理念,挖掘農業文化遺產、農村文化藝術和少數民族文化,促進休閑農業創意產業發展。一是挖掘農耕文化。通過深度挖掘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和底蘊深厚的鄉土文化、民俗文化,精心培育和打造以農業科普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農業主體博物館、民俗文化博覽園、傳統農村食品加工園,通過實物、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示農業生產、生活場景,介紹農業的發展歷史。目前,已建成了肅州區銀達鎮農耕文化博物館、下河清科技農場農耕文化博物館、敦煌市莫高鎮農耕文化博物館。二是挖掘農村發展歷史。通過實景布置,展現農村發展歷程,喚起市民對農村發展歷史的回憶,典型的有位于肅州區禹苑景區內的酒泉民俗文化博覽園。三是挖掘少數民族文化。肅北、阿克塞兩縣依托當地的民族文化,發展集觀光、民族特色餐飲、歌舞表演于一體的休閑農業。肅北縣建成了黨河峽谷風情園和蒙古包民族風情園,阿克塞縣利用當地的大蘇干湖、野生動物園、海子草原等景點和哈薩克風情城特色,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閑農業,使觀光旅游的人數得到較大的提升。
(四)打資源優勢牌打資源優勢牌,豐富休閑農業內容。
一是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發展休閑農業。利用現有的水庫、湖泊、濕地、養殖水面等自然資源,開展劃船、垂釣、燒烤等休閑活動。如肅州區鏵尖鄉海馬泉渡假區、花城湖渡假區,金塔縣神舟山莊、魚島山莊,瓜州縣雙塔湖風情山莊。二是依托旅游資源優勢,發展休閑農業。敦煌市依托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發揮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建設鄉村旅游示范村,月牙泉鄉月牙泉村圍繞增強旅游服務功能,發展農家客棧和駱駝隊,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服務,滿足了游客“游有行、看有景、玩有興”的要求;陽關鎮龍勒村借助毗鄰陽關風景區的優勢,圍繞葡萄產業,發展休閑農業,開展葡萄采摘、葡萄酒加工、酒莊、酒堡展示,葡萄酒品嘗等活動,成為酒泉市第一個全國鄉村旅游示范村。
二、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酒泉市休閑農業發展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上看,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
(一)同質化現象嚴重
休閑農業項目建設缺少整體規劃和科學論證,建設存在著一定無序性和盲目性,缺乏對農產品的深加工與特色營銷,缺乏對農村景觀的提升改造。產品特色不明顯、經營方式單一、產品結構單一,在開發建設上隨意性較大,簡單仿效,粗放經營,無法滿足游客的消費需求。
(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休閑農業主體多數位于城市郊區或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公共衛生、道路交通、垃圾污水無害化處理、休閑輔助設施、信息網絡和消防安全、醫療衛生、餐飲住宿等公共基礎設施配套不健全,與消費者對休閑體驗的需求不適應。如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等設施建設用地嚴重不足。
(三)服務管理水平不高
缺乏休閑農業專業知識儲備,存在重硬件建設、輕服務管理的現象。管理服務比較粗放,沒有建立規范的管理機制、規章制度和服務規范,對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力度不夠,導致企業管理不規范、服務水平較低,很難實現讓游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如飲食衛生、住宿環境、產品品質等環節的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三、發展休閑農業的對策措施
發展休閑農業是挖掘農業潛在優勢資源,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也是改善農村環境,促進農村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針對目前酒泉市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下一步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一)引導健康有序發展
通過規劃引導逐步改變目前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規模偏小、分布較散、經營單一、檔次不高、發展無序的狀況。強化資源保護、環境保護意識,突出生態效益;推進行業協會和服務組織建設,規范行業發展競爭行為,營造公平環境;結合本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主導產業發展,賦予休閑農莊在房屋建設,環境營造,活動設計等方面的個性特色;通過招商引資、政策扶持,鼓勵引導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投資、參股、合作,開發建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大力發展集觀光、體驗、休閑、養生于一體的大型休閑農莊,促進休閑農業集群發展和健康有序發展。
(二)提高服務管理水平
引入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宣傳先進的發展經驗,引領和規范服務質量。按照發展休閑農園、農莊要求提升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等監管標準和管理手段。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鄉村公路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國家重大工程,完善交通、物流、網絡、水電、安全、衛生等基礎設施。充分利用旅游電商平臺大數據資源,實現休閑農業經營主體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匹配和需求對接。根據當地氣象特征,利用科技手段改進休閑農業生產技術,提升設備設施,提高休閑農業產品品質,增強季節性客戶體感舒適度。加強與勞動部門合作,加大從業人員培訓力度,培養一批服務接待、教育解說實用人才,推進服務人員持證上崗,標準化服務。積極引進農藝師、花藝師、策劃師、營銷管理、經營、公關禮儀、導游等方面的人才。扎實搞好環境衛生和餐飲衛生,讓城里人在農村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確保休閑農業健康持續發展。
(三)打造特色品牌
充分體現地方特色,盡快改變當前我市休閑農業低、小、散的現象,依托當地山脈連綿、戈壁浩瀚、盆地毗連的獨特西北風光,冰川雪景、平原綠洲、沙漠戈壁的地理條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現狀,明確品牌定位,通過要素流動、資本重組和品牌整合,打造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特色品牌并通過多種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時,繼續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示范點建設,帶動休閑農業規范有序發展。開展最美休閑鄉村推介,最美田園推介和最美鄉村旅游線路推介活動,創建全國休閑農業星級評定、品牌培育工程,培育地方知名品牌。
[1]孫貴君,張王予會,張洪迎.淺析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以葫蘆島市為例[J].新農業,2020 (17 ).
[2]李勝男.淺析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的融合發展[J].山西農經,2020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