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淺議中醫對全科醫師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地位和使命的作用

梁承志

【摘要】全科醫師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地位和使命主要有三方面[1]:一是承擔個體與群體的預防服務使命;二是承擔發展“照

顧醫學”的任務與使命;三是承擔重朔醫生形象,推進衛生改革的任務與使命。全科醫師的服務對象是社區中的全體居民,包括既病者和健康者,與專科醫生只關注來就診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古老的中醫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與需要專業訓練才能掌握的現代醫學不同,中醫在防病、治病、養生等人文文化方面,更易于在社區衛生服務中普及和為民眾所接受,其作用在中國頗具先天優勢,應加以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 中醫 全科醫師 社區衛生服務 作用

1在承擔個體與群體的預防服務與使命中的作用

個體與群體的預防服務,是指在關注個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社區人群(含家庭成員)整體的健康。社區衛生服務是基層醫療,它面向社區,關注既病者也關注未病者、關注就診者也關注未就診者,由于貼切居民,被稱為社區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代言人和管理者,因此運用中醫理論提高社區居民預防思想,實現預防服務非常有利。

1.1認識健康

即幫助居民認識健康是一種“狀態”。

在社區,“沒病就是健康”等是百姓普遍的健康觀,常常導致他們在生活習性、求醫行為、遵醫性等方面的偏歧,緣由于對人往往波動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的認識不清,特別是對許多病理基礎不明的疾患或功能問題、心理欠衡問題等這些在生物醫學領域中仍不能定義或稱作疾病的狀態無法甄別,卻與生活習性、求醫行為、遵醫性等方面長期不良密切相關。因此幫助居民正確理解“健康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的健康概念,是個體與群體的預防服務思想的重要策略。中醫“治未病”、春“發陳”夏“蕃秀”秋“容平”冬“閉藏”之“四氣調神”、“整體觀念”等理論,可幫助社區居民加深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健康觀的理解和認識,改善不良生活習性、求醫行為、遵醫性等,并自覺承擔自我保健的責任具有積極意義,而且這些理論簡樸、貼切生活、哲理豐富,易于理解和強化。

1.2結合中醫理論開展疾病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是依據疾病周期進行的綜合性預防措施,社區衛生工作的重點是慢病管理,

需提供長期、綜合、持續、協調的照顧,其中改善不良生活習性至關重要。中醫思想在日常生活習慣中有很好的指導教育意義。王蕊芳等[2]從精神防御、運動防御、飲食防御、衛生防御及藥物防御總結概括了民俗文化中的中醫預防思想,五大防御思想歸納出生活常見良好和不良的風俗習慣,并援引了諸如“喜則氣和志達,榮衛通利”、“怒則氣上……思則氣結”、“五谷為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等中醫經文,頗具說服力;梁承志[3]引用了復方丹參滴丸對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癥的防治作用,對“治未病”包含未病預防和已病防變進行了說明,尤其對心血管疾病不同發展階段,從微觀藥理到臨床實踐結論,充分闡述了中醫藥毒副作用少,便于長期運用的優勢地位;趙貴軍等[4]闡明亞健康與治未病的關系等,均論述了中醫對“無病防病”、“有病早查防變”和“限制殘障、減少后遺癥,改善生活質量”的現代三級預防措施的作用。 2在承擔發展“照顧醫學”的任務與使命中的作用

“照顧醫學”[5]源于對“醫學目的”的討論,通過“審查醫學目的”,敦促從對“治愈

和高科技”醫學的優先選擇轉移到重點為公共衛生和預防的“照顧醫學”上來,提出“預防疾病損傷,促進維持健康、解除疾病引起的痛苦、治療照顧患病與無法治愈者、避免早死、追求安詳死亡”,為此需要在醫院以外的廣大社區發展“照顧醫學”,用主流醫學和替代醫學為手段,實現為慢病患者解除痛苦和改善生命質量。在國外,“世界各地很多病人轉向選擇醫學,原因就在于正統醫學不能滿足病人的需求……2002年為了回應日益高漲的使用選擇醫學的浪潮,WHO創立了第一個全球戰略規劃,分析傳統和選擇醫學治療,力圖推進其成為衛生保健服務的一個部分”[6]。“照顧醫學”的提出,說明了當現代醫學對治愈無望時,以其他替代(選擇)醫學的手段加以補充是極為必要的,我國中醫學有著幾千年臨床實踐形成的完善理論體系,是社區“照顧醫學”中不可或缺的醫學手段,針灸、中藥、推拿、太極、氣功等療法多樣,經濟實用,廣受歡迎,況且中醫乃我國主流醫學之一,應在社區衛生中發揮重要作用。

3在承擔重朔醫生形象、推進衛生改革任務與使命中的作用

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是醫改的重要部分,由于全科醫師是接受立足于社區的全科醫學

的專門訓練,在服務模式、重點、對象、內容、主動性、連續性、服務單位、處理問題特點、診療手段與目的和醫患關系層面上與專科醫生有著很大區別。回顧全科醫學馬鞍式的發展歷程;當“治愈和高科技”等弊端使社會的負擔過重、民眾對醫療的不滿、醫者疲于應付時,就無不懷念通科“郎中”在民中的和諧互惠時代。要重朔過去郎中下社區的服務形象,而不要冰冷的“高科技”來替代一直以來的溫馨言語和肢體觸摸的溫暖,全科醫師任重而道遠。中醫的診療技術是望聞問切,體系的獨特性,要求在診療中收集大量的信息,使得醫患交流更充分,了解更深入,體念更深刻,因而拉近了醫患距離,成為長久以來患者對中醫頗具好感的原因之一,這為中醫在促進改革、緩解醫患矛盾,重樹“白衣天使”形象中奠定了基礎。

綜上所述,在社區衛生服務中,我國提出發展中醫藥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要緩解看病難和看病貴的矛盾,中醫藥歷來以其經濟實惠等廣受民眾的歡迎,為此全科醫師應當注重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地位并加以探索運用。

參考文獻

[1] 梁萬年, 郭愛民主編.全科醫學理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19-20.

[2] 王蕊芳, 于恒, 曹瑛.論中國民俗文化的中醫預防思想[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9):20-21.

[3] 梁承志.從復方丹參滴丸對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看中醫治未病的理論[J]. 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3):643-644.

[4] 趙貴軍, 李品明, 韓如剛.以中醫“治未病”思想防治亞健康[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11(9):14-15.

[5] 梁萬年, 郭愛民主編.全科醫學理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19-20.

[6] (美)洛伊斯?N?瑪格納, 劉學禮主譯. 醫學史.2.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60-361.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