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監獄旅館”營銷創新的啟示
魏國勇
筆者查閱了資料,了解到很多關于監獄旅館的內容:1、奧匈帝國和南斯拉夫的軍事監獄,1991年斯洛文尼亞獨立后被改造為名叫塞利卡(意為牢房)的旅館。2、德國西部城市凱澤斯勞滕有一家監獄主題酒店——阿爾卡茲酒店。3、位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中心的卡塔亞諾卡旅館前身為一所國家監獄,在2007年重新裝修之后變身旅館開張迎客4、位于美國舊金山著名的惡魔島監獄,除了平時向游客開放之外,還有一項名為“監獄旅館”的服務,在這里,你可以體驗一把被關監獄的感覺。
即使都屬于同一主題,但提供的服務還是各有不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百度下“監獄旅館”作下了解。筆者認為英國的這家“監獄旅館”和其他旅館相比有以下不同:1、它本身不是監獄或者是監獄遺址改造的,而是模仿了美國舊金山著名的惡魔島監獄;2、“逼真”是它的核心服務,品牌體現在“監獄”特色,而其他監獄旅館的特色著重在“旅館”上,監獄特色作為了一種噱頭。從市場需求的角度來分析,2種營銷思路都是可行的,但從監獄旅館提供的核心服務價值來分析,筆者認為逼真是它具備的唯一性的服務,這也是英國這家監獄旅館能夠存在的基礎,因為“真實的監獄元素”缺失是它先天的不足,所以需要后天的“逼真”來彌補,而其他監獄旅館先天具備了“真實的監獄元素”,所以他們反而會往旅館的舒適性方向努力了。筆者認為其他監獄旅館在提供舒適客房服務的同時,還有逼真的監獄特色服務供顧客選擇可能會更符合利益最大化的原則。
多年以來,中國的老百姓其實就很希望當官的能夠到監獄里去感受下真實的生活,希望通過這樣的體驗,讓他們一個個都變成清官。雖然現在還沒有要求當官的都去坐牢體驗生活,但去監獄搞廉政教育好像經常聽聞,暴露的貪官的萬言悔過書也常見諸報端。群眾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筆者認為在中國開辦監獄旅館的前景不太樂觀:1、雖然大家都知道很多英雄人物能把牢底坐穿,但那是國民黨的牢房,所以是光榮的,現在坐共產黨的牢,就是同人民為敵,是很不光彩的,所以即使是監獄旅館,相信大多數人是忌諱的,怕晦氣。2、如果追求監獄逼真的效果,怕旅客會有生命危險,因為“躲貓貓”、“做噩夢”、“喝涼水”這類事情難以控制。所以啊,工商估計會處罰你超許可范圍非法營業。
如果可以經營監獄旅館,筆者認為讓旅客在里面看看《監獄風云》、《越獄》、《肖申克的救贖》等影片,還是很應景的事情。
筆者認為人類對監獄和囚室有一種天然的恐懼和好奇,人類天性向往自由,但現實生活中偏偏有諸多羈絆,經常給人一種坐牢的感覺,“心囚”一詞由此而生。筆者認為國外這些監獄旅館就是抓住了人類的這個特性而做的商業營銷創新,但因為旅客知道這個不是真正的坐牢,所以對于他內心的沖擊不會很強烈,對于人生的真正感悟也就難以體現了。去年知道高曉松入獄6個月的消息之后,筆者就立刻認為這對于高曉松來說是很難得的修煉,多年以后當他回首往事,他一定會感謝這段經歷。或許,他一出獄就已經在感謝了。英博國“銳監獄管旅館理”營在銷創線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