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監獄警察的身心健康問題
孫紅
【摘 要】隨著新形勢發展和工作任務的加重,我國監獄警察的身心健康問題不容忽視。監獄警察的身心健康問題,直接影響監獄隊伍的穩定性和戰斗力。監獄機關應著力預防和解決監獄警察身心健康問題,把警察身心健康問題納入隊伍建設。
【關鍵詞】新時期 警察身心健康 解決措施 心理教育
據調查,進入新時期以來我國警察身心健康狀況總體較好,但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和工作任務的加重,我國獄警的身心健康問題不容忽視。監獄警察的身心健康問題,直接影響政法隊伍的穩定和戰斗力。對于存在身心健康問題的監獄警察,政法機關應對癥下藥,采取多種措施,緩解警察的工作和心理壓力,確保隊伍的穩定性和戰斗力,著力預防和解決監獄警察身心健康問題,把警察身心健康問題納入隊伍建設。
一 監獄警察身心健康存在問題的具體表現
1.身體健康問題
(1)患病人數增多。大部分基層警察患有疾病,且患病民警呈逐年上升趨勢。
(2)職業性疾病凸顯。基層監獄警察除受到高血壓、高血脂和脂肪肝等疾病的威脅和煎熬外,胃炎、胃潰瘍、膽疾病、氣管炎、腿疾病、偏頭痛、腰肌勞損、心肌缺血、心律不齊等疾病多發,與職業特點相關的疾病不在少數。如基層監獄加班加點多,食宿無規律,患肝病、胃病的居多;生產一線的帶班警察,常常在井下受潮氣影響或頂烈日、冒酷暑,受空氣和噪音污染重,患肺病和腰腿病的居多。
2.心理問題明顯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確實有不少警察存在一系列心理問題。據調查顯示,有50%以上的警察由于心理問題影響了身體健康,70%的警察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和精神疲勞,這些情況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和工作。
(1)疲勞心理。由于壓力較大,工作時間無規律,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久而久之,不少警察患有“慢性疲勞綜合癥”。
(2)自卑心理。一些年紀較輕的警察剛走上工作崗位,開始自認為穿上警服很威風,時間一長,感到工作單調枯燥,理想與現實發生了很大差距。
(3)僥幸心理。一些年齡較大、工作年限較長的警察,認為年齡大了,在政治待遇上沒有什么奔頭,工作責任心減弱,只求度日保平安,不求上進,存在著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理。
(4)內疚心理。監獄警察整天忙于工作,占去了許多與家人團聚的時間,節假日又是場所安全“防護期”,影響了與家屬子女的正常交流,家中的事務過多地依賴配偶和父母,造成對父母、夫妻間感情溝通不夠,對孩子疏于管教的境地,內心產生了自責、內疚感。
二 造成監獄警察身心健康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1.高風險
職業的危險性所引起的心理壓力是最高強度的心理壓力。
2.超強度
由于警力不足,警察經常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一些監獄警力配備偏低,缺口崗位任務由在職警察頂替,一些基層警察反映多年沒有休過年假。警察長期處于緊張疲勞狀態,不僅帶來心理上的疲勞,也導致機體功能紊亂、營養結構失調,甚至積勞成疾。
3.地位不高
部分監獄警察認為與其他政法干警相比社會地位不高。執法權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有效保障,自身尊嚴得不到有效維護,產生很強的挫折感。
4.保障措施滯后
有些在維護警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機制相對滯后,對警察的心理疾病不能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有的沒有按照有關規定定期安排警察輪休。有的基礎設施落后,缺乏必要的健身器材。 5.家庭責任缺位
由于工作性質所限,警察難以盡好丈夫、妻子、父母、子女義務,也難以解決住房、孩子入托入學等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導致心理失衡,影響身心健康。
三 調節警察身心健康的具體措施
1.工作方面
(1)成立由政工部門相關人員組成的心理跟蹤小組,以談心、座談等形式,定期了解警察在工作、學習、生活上的心理問題,形成書面材料,監獄領導匯報,以便領導能夠及時掌握情況,適時做出決策。
(2)開展個別教育。針對發現的個別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確定教育對象,采取個別教育。在解決其思想問題時應緊緊抓住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深入挖掘其身上的閃光點,肯定其成績,調動其積極性,把思想工作做實、做細、做活。
(3)對在工作中肯干事、干實事、出成績的警察及時提拔重用,讓警察心理明白組織是不會忘記為監獄事業辛勞奮斗的人。
2.日常生活
(1)對在警察家庭中出現的就醫、就學、就業等困難時,積極協調、幫助,解決家庭給警察帶來的心理壓力。
(2)在警察結婚、生日、生病時,送去一份祝賀與慰問,讓警察在心里感受到組織大家庭的溫暖。
(3)在各種節日期間組織籃球、乒乓球、象棋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充實警察的文化生活,緩解工作壓力,調節愉快心情。
(4)為警察建立健康檔案,每年組織警察進行體檢,并請專業醫師分析警察身體狀況,提出健康建議,出臺體檢工作方案,組織警察參加高規格的體檢。領導要隨時了解并第一時間通知指標異常的警察做進一步的專項檢查,能及時就診的要求短期內復查見底,短期內不能治愈的擬組織復查。
3.心理教育
(1)定期不定期舉辦“心理健康培訓班”和聘請名師來所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專題講座。通過系統的學習,使參訓人員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心理學基礎知識和技能;進行“心理健康”專題輔導講座,讓心理專家從情緒的感知力入手,將工作與生活中幾個主要的情緒壓力源進行解析,對應激方式、心理承受力以及培養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等主要心理能力進行系統的講授,使警察從中受益匪淺。
(2)加強警察心理咨詢師專業隊伍建設,使具有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的警察人數不斷上升。
(3)建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工作機構和工作機制。成立警察心理健康研究工作領導小組,針對目前警察普遍的心理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并著重分析和歸納產生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原因,以及如何運用心理學原理予以疏導和治療,最大限度地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警察心理疾病的產生和發展。
(4)設立健康教育專版,請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和學者撰寫相關文章來答難解疑,在各專欄上所采用的文章均用深入淺出、由外到內、寓教于樂的言語,去疏導和矯正警察的心理,去放警察的心靈。
(6)根據流行疾病的季節特征,通過內部局域網不定期發布或印發防治宣傳資料,引導警察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提高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