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學化學實驗教學體會
胡德富
科學探究是化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而化學實驗又是科學探究的重要形式。用化學實驗的方法學習化學,既符合化學學科特點,又符合學生學習化學的認識特點。本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就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談三點粗淺的體會,供參考。
1. 利用實驗,激發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中的奇幻現象,會使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它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分,是學習動力的源泉。能激發學生努力探索化學奧秘的強烈求知欲,因而化學實驗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剛開始上第一、二節化學課時,就做“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絹”、“水中生火”、“兩棒相遇冒白煙”等有趣的化學“魔術”。學生急切想知道:這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有此現象?自己能否操作?從此,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特高,興趣很濃。再如,學習燃燒條件前,我補充一個實驗:把小紙船放在水面上,向船內倒入一些酒精,然后點燃,發現酒精燃燒,而紙船卻完好無損。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學習興趣更高,迫切探究原因是什么?學生提出若干種方案進行探究,我也給予適當指導,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輕松。又如,在復習 CO2 與 NaOH溶液能否反應時,我事先準備了相關器材和藥品,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并上講臺演示。結果許多學生想出了對比實驗:將兩個相同的軟塑料瓶都充滿 CO2 ,然后分別倒入等體積的水和NaOH溶液,振蕩,再比較兩瓶變癟程度,現象非常明顯。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動手和觀察能力,又使學生鞏固了 CO2 與 NaOH反應的相關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 做好實驗,積極探究
(1)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實驗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面,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教學中必須鼓勵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每位學生創造性的潛在能力。每個問題的提出及整個教學過程,都必須是再現式思維和創造思維有機結合,盡可能的將教學過程設計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模式,著力營造“情感共鳴溝通,信息反饋暢通,思維流暢,創造精神涌動”的最佳意境。
傳統的學生實驗多半是驗證性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被動參與,我們的實驗改革應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大膽猜想、假設,然后為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進行實驗。學生對實驗過程的敏銳觀察,豐富想象,既達到了開拓思維、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在實驗中得到加強、訓練,充分體現了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了科學的思想和精神。 (2)要適當補充和改進實驗
教材中許多實驗都有明確結論,這些實驗往往就成了驗證性實驗,有些內容較空洞,缺少說服力,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幫助不大。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為宗旨,進行適當的改進和補充。如CO的可燃性實驗很難操作,我改用廢報紙來做(把廢報紙卷成喇叭狀,上下口徑分別為1 cm、10 cm,傾斜放置與豎直面成60°,點燃大口部位,過一會兒點燃小口處冒出的氣體即可觀察到CO的燃燒現象)。在操作過程中,不斷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積極探究,既掌握了知識,又拓展了思維。又如,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由于產生的CO2來不及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使錐形瓶內氣壓迅速增大,導致橡皮塞被“頂飛”。后來我就和學生一塊分析原因,尋找解決辦法,其中有一位學生提出,把錐形瓶換成吸濾瓶,并在導管口接一個氣球。接著用此方法做實驗,確實未出現橡皮塞被“頂飛”的現象。雖然費時,但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3. 開展課外實驗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標要求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及科學精神的培養,這一點應反映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教育功能,不僅僅是停留在課堂上。化學課外活動是化學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克服困難、創造條件多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化學課外活動,發動和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課外和家庭小實驗,讓學生自己發現和尋找身邊的化學,使其成為自己實驗的研究內容,動手、動腦,長知識、長能力。學校可以創造條件全面開放實驗室,使學生隨時隨地能進行各種實驗。特別是對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要鼓勵他們敢于提出新的問題,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一些小實驗,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解決這些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在學習中的一些疑問,以此開發學生的實驗興趣,使他們養成用實驗來探究未知,大膽質疑,勇于超越的創新精神。
總之,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通過實驗教學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使學生了解和應用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當前,更需要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下,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