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我國國內旅游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
佚名
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它已經和石油業、汽車業并列為世界三大產業。旅游業一般分為國際旅游業和國內旅游業。國內旅游業是為國內旅游者服務的一系列相關的行業,它關系到國內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應設施和其它各種事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旅游業有了非常迅速的,但是比較而言,我國國內旅游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游消費的需求將進一步上升,國內旅游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和探討我國國內旅游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內旅游業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游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于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游的狀況。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游發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現在:
1、從總的旅游人數和回籠貨幣來看(扣除1989年風波因素),旅游人次數穩步增加,旅游消費額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數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旅游消費總額平均年增長率亦在10%以上。 年度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國內旅游人次(億人次) 回籠貨幣數(億元) 2.4 80 2.7 106 2.9 140 3.0 187 2.4 150 2.8 170 3.0 200 3.3 250
回籠貨幣數(億元)
80
106
140
187
150
170
200
250
2、從旅游消費方式和旅游消費結構來看,絕大部分屬于觀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極少。即走馬觀花式的參觀型旅游活動多,而修學、健身、尋根、考察、探奇、了解風土人情的專項特點旅游較少,一般游客住低檔旅館,飲食簡單。據統計,在旅游消費結構中,吃住行比重高達85%,游覽購物僅占15%。旅游整體消費水平低,據不完全統計1985—1992年,國內旅游人均消費額僅58元。
3、從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來看,國內旅游熱點多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知名度較高,旅游基礎設施較完善的旅游勝地,如北京、江浙滬、廣東等地,象敦煌、九寨溝、西雙版納、黃果樹瀑布等風景點由于不便相對處于溫冷點。從距離上看,一般以中近距離旅游為主,遠距離旅游為輔。如桂林主要以粵湘鄂的的旅游者為主。從客源分布來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為主,內地縣鎮為輔。旅游者停留時間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
4、自我服務的散客多,有組織的較少。198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1991年800多家二三類旅行社組織招徠國內旅游者423.623萬人,散客仍占86%。旅游過程中,自帶飲料、食品的游客較多。
5、旅游人員構成廣泛、公費旅游占有很大比重.國內旅游人員的構成大體是:先富裕起來的農牧民外出旅游,離退休干部的療養旅游,職工干部的獎勵旅游,企事業單位人員以及教師學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種公務旅游。雖然隨著消費觀點的改變和經濟收入的提高,各階層、各行業都有相當數量的人加入自費旅游隊伍的行列,但是,公費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6、我國國內旅游的配套設施和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點、美化環境,修建規格不等的飯店,設立專門接待國內旅游者的二三類旅行社,1992年這類旅行社己發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于我國國內旅游市場龐大,為國內旅游服務的配套設施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旅游消費者的需求,國內旅游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離享受性服務差距很大。
二、國內旅游業的發展趨勢預測。 按照全國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的要求,九十年代經濟發展是“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積極調整經濟結構,努力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的目標”.1993年國務院轉發了《國家旅游局關于積極發展國內旅游的意見》的文件,從“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對”的“三不”方針到“因地制宜、積極引導、穩步發展”到今天的“積極發展”的轉變,我國的國內旅游業將愈來愈受重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帶薪假期的普遍實行,旅游條件的改觀,國際旅游業的深入開展對國內旅游業的,人民的旅游熱情將進一步煥發。本世紀末我國國內旅游業的發展趨勢是:我國國內旅游市場前景廣闊,需求潛力大,我國的國內旅游將維持高速穩定增長的局面,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過渡。國內旅游的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將進一步的發展,基本上符合國內旅游的發展步伐。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加以分析說明:1、旅游消費水平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旅游消費結構呈現多元化的狀態,逐步向發達國家的旅游消費結構靠攏。
據預測本世紀末我國人均GNP將達到800—1000美元,人們將會產生普遍的旅游動機,目前,我國人均GNP剛達到國內旅游經濟條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們的旅游消費水平的普遍偏低。隨著我國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設施的供給水平的提高,人們出門旅游將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車帶空調、坐軟臥,有的要求乘坐飛機往返,由基本滿足型向舒適型、享受型過渡。
當前我國國內旅游消費結構中食住行的比重較大,達75%-85%,游購娛占25%-15%。旅游業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費中游覽購物娛樂支出占60%。我國旅游消費資料中,物質消費資料多,精神消費資料少。隨著我國旅游產品生產開發的多樣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設施投資結構的進一步改現,今后我國國內旅游消費結構中游購娛的比重將進一步上升,精神消費資料的比重也將上升。
2、旅游人數穩步增長,有組織的團體將逐步增多。目前我國國內旅游人數年平均增長率在10%以上,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旅游人數將繼續增長,并維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種意外因素的影響)。由于負責接待國內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長速度過慢以及經營中的不正之風,服務質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國內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現。隨著旅行社的發展及服務質量的改觀,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提供各種旅游信息,也將使一部分旅游者選擇它3、旅行路線由短途到長途發展,人們將不滿足家門口的短距離啟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長途涉足。旅游的區域擴大,熱點仍熱,溫點和冷點將隨著國內旅游的發展而逐步升溫。隨著我國交通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和人們的閑暇時間的增多,人們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領略一下冰城風光,北方人向往亞熱帶氣氛,內陸人憧憬大海的遼闊,沿海人想探尋奇峰異谷的神秘。
4、旅游方式由單一化向多樣化發展。目前人們的旅游方式了般為觀光旅游型,活動貧乏單一,有人概括為“白天看廟,夜晚睡覺,白天疲勞,夜晚無聊”。隨著人們生活內容的多樣化,同樣要求旅游內容的多樣化,人們要體驗更多的美好經歷。初級的游山玩水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專題和特種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樂性的旅游內容會大大增強,今后人們的旅游方式由觀光型為主,發展到度假旅游,探險旅游,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態旅游,旅游,保健康復旅游,文學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齊放的局面。
5、旅游人員構成中自費旅游的人數將逐步增加,公費旅游仍將占一定比重。公費旅游中的職工獎勵旅游,公務旅游,會議旅游仍將在國內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過份額逐步下降,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將會以自費旅游的方式出現。
6、國內旅游業的服務設施和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旅行社的數量將增長,飯店業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夠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旅游交通將有所緩解落后局面,但由于我國旅游者人數龐大,緊張局面仍將存在,特別是在熱點地區,表現更為明顯。
7、國內向出國旅游延伸,由于邊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邊境旅游日益成為焦點。旅游者到越南、緬甸,前蘇聯人數日益增長。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小部分富裕階層把目光投向州際旅游。
8、國內旅游業在國民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強。在本世紀末,第三產業比重將達1/3強,國內旅游業在第三產業中將會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它的,將會對我國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三、當前發展國內旅游業的對策 由于我國國內旅游業起步基礎差,水平低,遠遠不能適應人們的旅游消費需求,我們必須探討一下制約我國國內旅游業發展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內旅游業與國際旅游業的地位擺不正。由于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建設急需外匯,因此我國政府提出了優先發展國際旅游業的方針,因而一提到旅游,人們就會想到接待海外游者,全國各地把大量的財力物力放在國際旅游上,一方面是熱點人滿為患,一方面是溫冷點的高檔設施的閑置浪費,造成“高級賓館無人住,國內游客無處住。國內旅游業長期從屬于國際旅游業的發展,國內旅游市場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對國內旅游者需求的設施建設,缺乏計劃和實際指導,統計資料不全,國內旅游業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數的統計,其他方面還是空白。對國內旅游業的,也處于相當薄弱的地位。
2、對國內旅游業的認識存在不少“誤區”,如自費和公費的糾纏不休,一提起國內旅游業,人們就會敏感地想到“自費”、“公費”,“不許到風景區開會”“不許公款旅游”雖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正確認識自費公費問題現在還沒有定論。
3、旅游法規不健全,經營秩序混亂。旅游者的正當權益得不到保護。國內旅游者“花錢買罪受”,被宰被騙,瘺見不鮮。由于旅游資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導致壟斷價格,有些地方保護主義嚴重,自行定價,巧立名目,價格多變,如報紙上披露的廬山、華山壟斷旅游景點,旅游者拍照要收費。廣西桂林“野馬”宰客十分厲害。有的甚至規定只準本地車輛上山接送客,外地車輛嚴禁上山(如山西五臺山)。價格變化多端,亂漲價嚴重,存在著”質次價高,質價不符”的現象。
4、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和服務設施跟不上國內旅游業發展的步伐。(1)瓶頸的制約:旅游業依賴交通的發展,交通又經常合理地牽制著旅游業的發展。我國交通超負荷運載:從火車看,一般超員50%—80%,全國每天約有80萬人站著乘車。長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輪經常超員30%,有時甚至高達50-80%,我國航空運輸更是爆滿,一般人購票都要靠關系。我國公路詛車里程有瀝 青和水泥路面的僅占23%。因此,發展我國國內旅游業的首要問題是解決交通問題。
(2)旅游景點缺乏規劃:我國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但是旅游項目開發缺乏創新性。桂林市1992年同時出現1O家民俗旅游點便屬此類。旅游景點到處都是樓堂廟宇,游樂園之類,粗制濫造仿古景點,致使人文景現同自然景觀不能融合在一起。
(3)其它問題:有關國內旅游的飲食業,飯店比重太小,我國飯店建設片面追求高檔,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經營國內旅游的旅行社發展速度過慢;針對國內旅游市場的旅游人才匱乏,落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使我國的國內旅游業真正向效益質量型過渡,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1、進一步認識國內旅游業的地位,樹立“大旅游”觀念。國內旅游業是整個旅游業的基礎,我國發展國際旅游業必須以國內旅游業為基礎。旅游主管部門要按照國內旅游業的特點,從食宿行游購娛六個方面加以統籌規劃,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步伐,滿足國內旅游市場的需求。
2、充分利用經濟,、行政手段,加強旅游市場的宏觀調控。由于國內旅游業涉及到交通、飲食、娛樂、園林、商業、文化等部門,如果沒有“一盤棋”的觀念,就會使國內旅游業的發展步履維艱。為了使這些部門相互銜接,融為一體地為國內旅游業服務,國家必須加強宏觀管理和協調。
(1)經濟上要充分利用價格杠桿,制定優質優價,特質特價,大眾低價,競爭保護價的。二是調節淡旺季差價;二是對溫冷線實行中檔價格,對旅游服務配套優越的城市實行高檔價;三是對于特殊吸引力,騎種旅游項目及線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資源,一律實行壟斷價格。
(2)利用法律手段,打擊不法經營,維護旅游者的正當權益。旅游主管部門要在法律指導下,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出旅游業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實施細則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貫徹。利用國家頒布的法規如《旅游法》、《保護消費者權益法》,加強對國內旅游業的管理,改善國內旅游業的經營秩序,使國內旅游業健康發展。
(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關的產業政策,指導國內旅游業協調適度發展,在產業布局上,熱點要優先發展國際旅游業,適當兼顧國內旅游業;冷點要集中力量發展國內旅游業;溫點努力促進國際旅游業的發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國內旅游業,引導投資的正確投向,使旅游設施高中檔比例協調,物質設施和精神設施比例要適中。
3、正確認識公費旅游,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1)企事業單位的業務旅游,如參加訂貨會,展銷會,采購生產資料過程中的旅游以及對客戶的旅游服務,符合國家有關的政策法規,應屬于計人成本旅游。
(2)職工干部的獎勵旅游,療養旅游,工會和黨團組織為了豐富職工生活組織的觀光旅游,這是合理的,應當提倡,富裕起來的農民利用集體公積金組織旅游活動,開拓農民眼界,增長見識,這都屬于福利型旅游。
4、加強國內旅游業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創造良好服務條件。
(1)加強交通投資,解決瓶頸制約:多方籌集資金,吸引地方,部門、合資辦交通;依靠進步,改善基礎設施,加強運輸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務水平;把旅游交通與一般性交通區別開,讓旅游交通獨立經營。
(2)制定旅游景點發展戰略,總體規劃、開發步驟和實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場的信息預測,宣傳廣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工作,以克服規劃建設和經營管理時盲目性。
(3)針對國內旅游市場的旅游產品要多樣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紀念意義,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類旅行社的發展速度。
(4)加強對國內旅游業的理論研究,統一國內旅游業的有關的統計口徑,加強預測工作。 :《旅游經濟》1984—1992年合訂本,1994年第1期。 《消費經濟》1988—1993合訂本。 《旅游市場經營學》于學謙著,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方針政策與法規》,中國旅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