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中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鄒燕翔
【摘 要】這篇論文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結合中學語文教學實踐,對課堂中的情感教學進行了探討。 對課堂中的情感教學,主要從導語中激發情感、朗讀中表達情感、講析中理解情感、練習中加深情感和課外延伸情感五個方面進行具體闡述。 語文教學應時時不忘情感熏陶,使“教材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彈奏出優秀的情感樂章。 【關鍵詞】導語;朗讀;講析;練習;課外
【Abstract】This sis with 《language course standard 》is instruction, combine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high school practice, carried on study to the emotion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To the emotion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main stir up emotion from lead language, read aloud medium expression emotion, speak in the Xi comprehension in the emotion, practice deepen emotion and lesson outside extension emotion 5 carry on concrete elaborate. The proper to the season hour of language teaching doesn't let go of the feeling smoked pottery, make"teaching material feeling", "teacher's feeling", "student's feeling" merge into an integral whole and play an excellent emotion movement. 【Key words】Lead language;Read aloud;Speak Xi;Practice;The outside of the lesson
唐代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借助語文教學的情感因素,加強語文的感染力,一方面能使語文學科中的聽、說、讀、寫能力和知識在寓教于樂中得以具體實施;另一方面能使學生人格和個性得到完美、和諧的發展,達到塑造美好心靈,陶冶高尚情操的目的。語文學科只有在它不僅對學生的智慧發生作用,而且對學生的心靈和情感發生作用時,才真正發揮了學科的教育功能。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必定是教材中的情感,教師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因素相互溝通、相互影響和相互融合的結果。在語文教學中,我十分重視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教育,利用課文中表現出來的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去感染、陶冶學生,使學生愛學樂學,在主動的學習中培養聽、說、讀、寫的能力。 1.導語中激發情感 正確有效地導入新課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好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上《智取生辰綱》一課時,課前先放《好漢歌》:“……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洲。”那高亢激越的曲調,使學生聽后精神振奮,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節拍唱起來,迫不及待地想深入課文了解生辰綱是如何被智取的。 導入新課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能激發起學生的情感,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符合課文內容,均可加以運用。 2.朗讀中表達情感 作者通過語言文字把自己的情感凝結在作品中,我們在學習時就要通過語言文字這一媒介來理解作者的情感,進而轉化為自己的情感。朗讀是理解教材情感的重要環節,特別是一些文學作品,例如詩歌、散文,無需教師過多地分析講解,只要抓住朗讀這一環節,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自清的《背影》很適合朗讀,我在教學中分四步進行:(1)先聽錄音,初步感知課文,把握課文的基調。(2)按朗讀知識和旁批提示,學生自己確定語速、停頓、語調、語氣,默讀或小聲讀,理解課文的情感。(3)放聲朗讀,體會課文的情感。(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通過這樣反復朗讀,做到教材情感和學生情感的融合統一,學生也就深刻理解了作者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3.講析中理解情感 進入中學語文課本的文章,可以說大都文情并茂,教師首先要被教材的情感感染,再通過自己聲情并茂地講析去感染學生。例如矛盾的《白楊禮贊》,作者熱情贊揚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北方軍民,那種正直,樸實,嚴肅、團結、力求上進和堅強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我要通過我的講析,用我的情、教材的情去感染學生。我抓住白楊樹生存環境的“景美”,自身的“形美”和內在的“神美”進行講析,一步步揭示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從而使教師、教材、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再如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中,寫韓麥爾先生不同尋常的穿著打扮,正是表現他為了紀念這最后一課,謳歌他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這一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崇高的民族精神,學生一經感染,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也就由此而萌生,達到了情感教學的目的。 4.練習中加深情感 教材每一課課后都編排有練習題,這些練習題體現了課文的重點。通過做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進一步掌握文章的重點。例如《變色龍》課后第二題,學生通過填表,主人公奧楚蔑洛夫在處理狗咬人案件中六次淋漓盡致地表演,更加認清了這個沙皇忠實走狗善于見風使舵、阿諛奉承的性格特征,更加憎惡奧楚蔑洛夫這一類趨炎附勢的小人。 5.課外延伸情感 學好語文光靠課內是不行的,必須樹立大語文觀,把語文教育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我的做法是:(1)根據教材內容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2)縮寫、擴寫、續寫、仿寫課文或寫讀后感。(3)引導學生從實際出發,關心社會熱點問題,積極開展語文活動,舉辦朗誦會、故事會,辦手抄小報,開展征稿活動……使語文教學緊密聯系生活。通過這些做法,課內外相結合,使教材的情感在課外得到了延伸,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意充分發揮其情感效應,教師要用感情,學生要有感情,做到教師、教材、學生三者的情感相融共鳴,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悅,從而較好地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