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研究生培養之探討
佚名
作者:王仲淳管光祥鄭福源
[摘 要]論文介紹臺灣如何培養各專門領域研究生以提供各個所需人才,并以元智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為例,就“研究生入學方式”、“研究生培養”、“畢業資格”、“教育目標”、“研究生自我要求及能力”、“研究生建議及本所相關措施”等方面討論說明。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目標;研究生培養;研究所教育;畢業資格 一、 研究生入學方式 1-元智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生培養模式 研究生培養體系的建立是與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的浪潮時需大批專業人才相適應的。研究生培養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促使了擁有大批量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制度。經多年發展,研究生培養的規則規范、方法模式等也在不斷改善,形成了研究生教育獨特的風格和模式。為社會的發展培養了不計其數的杰出人才。研究生教育主要在培養環節,培養的過程和方式直接決定著研究生的品質及可能的出路。現在臺灣的研究生培育機制已為各項專業產業及相關的進階研究,皆已孕育出了許多優秀人才。 本校電機研究所入學途徑包括“甄試入學”及“考試入學”二種(視情形增加面試及相關資料審核)。而碩士班需具有下列資格之一者才得報考:凡于臺灣經教育部立案之大學或獨立學院畢業,獲有學士學位者(含應屆畢業生);符合教育部采認規定之國外大學或獨立學院畢業,獲有學士學位者。 針對甄試入學,要求具有同等學力規定之資格,符合臺灣教育部公布報考大學同等學力進行。 甄試項目包括第一階段資料審查40%及第二階段口試60%(通過第一階段者始得參加第二階段),口試部份為求公平性,每組皆需至少二位老師參與評分。 入學考試作業約于每年的3~4月進行,考試項目包括第一階段筆試(占總分的80%)及第二階段資料審查(占總分的20%),通過第一階段者始得參加第二階段。 博士班入學考試亦分為甄試與考試(含碩士生徑攻博士學位)。 兩者評分項目分別為資料審查(60%)與口試(40%),參與口試的教授至少三位,以維持考試公平性。修業年限為:一般碩士生需一至二年,但必要時得酌予延長一年;在職專班碩士生需一至四年,但必要時得酌予延長二年。 博士生需四至七年。 2-研究生培養 元智大學電機研究所要求,研究生須于入學第一學年結束前選定論文指導教授,其論文指導教授必須為本系專任助理教授(含以上)擔任。每位指導教授可以指導2~3位本科研究生,而在職專班研究生則不受限制,由其研究生自行選定指導教授。研究生論文題目以指導教授研究專業研究方向或現有實驗室設備為主要研究方向;一般研究生需擔任課業助教一年,而在職專班研究生則無須擔任;每位研究生須定期與指導教授討論進度或一些注意事項;在研究所期間,科技英文是必修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在英文聽說讀寫各方面的知識及能力提高;學生在畢業前,必須完成學位論文且經過嚴謹的口試答辯,對于學生將所研究的成果表達出來,無論是文字或演示文稿能力的提升方面,都有莫大的幫助;由于研究績效的展現,大部分研究生均要對外發表論文,除了國內、外會議發表外,也會被要求撰寫嚴謹的論文投稿至國際知名期刊。這一部份對于學生之學術理論的訓練也是非常的務實;博士生須在入學3年通過入學資格考試,如果考試不過須以期刊論文代替, 若資格考一科考試不過,也須以一 篇論文替代。 3-如何取得畢業資格 按本所規定,碩士生須修滿34個學分以上,包含論文6個學分;博士生除修滿18個學分及完成博士論文外,博士班研究生在取得學位前,需至少以元智大學名義發表在國外有知名評審之期刊論文二篇,指導教授必須為作者之一。其中至少發表SCI期刊長篇論文,且指導教授及共同指導者除外,博士班研究生為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