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出版社介紹
科學出版社由中國科學院編譯局與1930年創建的龍門聯合書局于1954年8月合并成立;2007年4月轉制改企為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整體變更設立為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2017年1月18日,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簡稱:中國科傳,股票代碼:601858),成為中央出版集團上市第一股。
60多年來,眾多在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留下光輝篇章的院士和學者,其重要的科研成果大多都是通過科學出版社的圖書和期刊來發表的。華羅庚、錢學森、陳景潤、屠呦呦、袁隆平……正是這些大家組成了科學出版社的作譯者隊伍,從而鑄就了“科學家的出版社”這一出版品牌。60多年來,科學出版社作為新中國科技出版的“國家隊”,與新中國科技事業一路同行,見證和記錄了新中國科技發展的歷程與成就。
60多年來,科學出版社依托中國科學院,秉承多年來形成的“高層次、高水平、高質量”和“嚴肅、嚴密、嚴格”的優良傳統與作風,堅持為科技創新服務、為科學傳播服務、為廣大作者和讀者服務的宗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充分挖掘國內外優良出版資源,重視重大出版工程建設,形成了以科學(S)、技術(T)、醫學(M)、教育(E)、人文社科(H)為主要出版領域的業務架構。目前科學出版社每年出版新書4000多種,期刊300多種,擁有《中國科學》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北京龍騰八方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中科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等23個下屬分、子公司;在成都、武漢、南京、西安、石家莊、沈陽、廣州、蘇州,以及美國、日本、法國均設立了分支機構,建立了完善的全球出版、發行網絡,是國內最大的綜合性科技出版機構。
未來,公司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貫徹“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發展理念,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出版形式,集聚優質內容資源,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推動科技文化融合發展,打造具有行業領導力、優秀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出版旗艦”,為建設出版強國做出更大貢獻。
科學出版社榮譽
公司始終堅持“專業化、精品化、系列化”的出版理念,高度重視重大重點出版工程建設,入選國家出版基金項目42項;入選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項目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入選“十二五”國家圖書重點出版規劃項目90個、“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70個;入選“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15種;等等。公司入選各類出版基金和部級規劃項目的數量均在全國出版社中位列前茅。
公司榮獲各類部級出版榮譽的數量也在全國出版社中位居前列:1993年榮獲國家首批“全國優秀出版社”稱號;自1997年以來,公司共有12項圖書及成果先后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科普類);自2006年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啟動中華優秀出版物獎評選以來,公司在6屆評選中共有9項圖書獲獎;自2007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啟動中國出版政府獎以來,公司共獲得先進出版單位獎、圖書獎、期刊獎等各類榮譽28項,其中圖書獎14項;2009年榮膺“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稱號;2012年,公司被、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四部委聯合授予“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先進單位”光榮稱號;自2012年以來,公司連續多年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首都文明單位”稱號。
公司還擁有一個高水平、高質量、多品種的期刊方陣,2019年,公司年出版期刊347種,其中英文期刊131種,被SCI(《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CitationIndex)》)收錄53種、被EI(《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收錄50種,有14種位于國際同類期刊Q1區。其中,《中國科學》、《科學通報》系列(簡稱“兩刊”)中英文17種期刊,是在中國科學院學部平臺上運作和管理的高水平學術期刊,是我國自然科學期刊中的知名品牌,曾獲得第一、二、三屆國家期刊獎,第二、三、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等榮譽。高端綜述性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ScienceReview)最新影響因子(2018)達13.222,在全球多學科綜合類期刊中排名第三。
公司積極響應中央文化“走出去”戰略部署,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出版公司建立了長期的良好合作關系,并在設立美國、日本全資子公司的基礎上,于2019年完成了對法國EDPSciences100%股權的收購,完善了全球業務布局。近年來,每年輸出圖書版權均位居科技出版社之首,先后榮獲全國版權輸出先進單位、2008中國版權最具影響力企業、2015年全國版權示范單位等稱號,并且連續多年被商務部、宣傳部、財政部、文化部、廣電總局等五部委聯合評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
在出版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公司大膽創新,明確了從傳統出版向知識服務轉型發展的戰略路徑,確立了專業學科知識庫、醫療健康大數據、數字教育云服務等業務創新轉型的方向,并先后推出了“科學文庫”、“CourseGate教育云平臺”、“SCIPMED中科醫學資源庫”、“SciEngine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傳播平臺”等多款知識服務產品。其中,“SciEngine平臺”入選“全國報刊媒體融合創新30佳”榜單,“科學文庫”榮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音像電子網絡獎”。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還授予公司“專業數字內容資源知識服務模式試點單位”稱號。
科學出版社出版特色
科學出版社比鄰皇城根遺址公園,是一個歷史悠久、力量雄厚,以出版學術書刊為主的開放式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服務領域
以科學(S)、技術(T)、醫學(M)、教育(E)、人文社科(H)為主要出版領域的業務架構。
科學出版社服務理念
為科技創新服務、為科學傳播服務、為廣大作者和讀者服務。
服務流程

專著掛名
- 專著選題協助,快速選題確保名額.
- 實時跟蹤著作狀態,確保出書過程零失誤.
- 多種著作解決方案,有效助力職稱評審成功.
相關推薦
常見問題
Q:什么是專著? |
A:指的是針對某一專門研究題材的,是著作的別稱。根據學術論文的長短,又可以分為單篇學術論文、系列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三種。一般而言,超過4—5萬字的,可以稱為學術專著。 |
Q:出版專著需要多少錢? |
A:大部分出書的作者都是自費出書,費用主要花費在編審、書號、設計排版以及印刷上,總的來說,出一本專著需要大概幾萬元左右。可以有一個人作者來獨立承擔,也可以采用合作專著的方式多個作者分攤。 |
Q:個人著作和合作專著有什么區別? |
A:個人著作指自己單獨出書,成果獨享,含金量高;合作專著指與他人合伙出一本書,合伙一般不超過3名作者,且職稱評審時,評審單位認可的不是所有的專著作者,通常只有專著的前兩名有用。 |
Q:如何查詢個人專著信息? |
A:個人專著只要是公開出版,不管采用的是哪種出版方式,都是要在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的,成功出版的個人專著,就可以在新聞出版總署查詢。凡是在新聞出版總署查不到的個人專著,要不還沒有成功出版,要不就是非正規出版。 |
Q:可以出版教材嗎? |
A:可以出版普通教材,規劃教材不行,規劃教材是由國家單位審定并指定教育部和出版社的。 |
Q:專著出版需要多長時間? |
A:大概是3-6個月左右。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主要是選題申報的時間、審校的時間、申請書號的時間、設計排版以及印刷的時間。其中選題申報時間大約在幾天到十幾天之間不等,申請書號的時間,差不多在1個月左右,設計排版和印刷的時間,通常也是幾天到十幾天之間不等;剩下的主要是審校的時間,一般來說在二十幾個工作日,但具體是需要看專著的內容情況,若在質量差不多的前提下,字數越少所需要的時間就越短;當然若是書稿內容質量差,要修改的地方非常多,花費的時間會依據修改的程度越高而越長。 |
Q:書號申請流程? |
A:書號申請流程一般是這樣的:提交申報選題-出版社審核通過-擬定合同,繳納書號費用及其他費用-書稿三審三校-出版社提供書號條形碼上CIP數據備案-書籍設計印刷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