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學學報投稿地址
光學學報詳細信息
光學學報
Acta Optica Sinica
光學學報投稿要求
光學學報雜志投稿須知:
1、題目、摘要來稿標題應鮮明,字數在20字以內,不使用外文縮寫詞。中文摘要文字須達到250~300字,重點包括4個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英文摘要要求句型簡單、語句順暢、意義完整。摘要須用第三人稱撰寫。。
2、關鍵詞、中圖分類號選用能反映論文內容特征的4~6個關鍵詞和中圖分類號。第1個關鍵詞列出該文章主要工作所屬學科名稱。第2個關鍵詞列出該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稱。第3個關鍵詞列出該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結論時采用的科學研究方法的具體名稱。第4個關鍵詞列出在前三個關鍵詞沒有出現的,但是被該文作為主要研究對稱的事或物質名稱。如有需要,第5、第6個關鍵詞等列出作者認為有利于檢索和文獻利用的其他關鍵詞。 投稿需提供3-5個相關的OpticsClassificationandIndexingScheme編碼(OCIS2007編碼),具體可查閱中國光學期刊網“投稿專題”。。
3、基金資助、作者簡介首頁頁腳標注論文受資助情況和作者簡介。基金項目應標明資助名稱及批準號。作者簡歷(含導師簡介)按以下格式給出: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學歷,職稱,從事專業。E-mail(少于50字).。
4、文字要求文字采用中文。易混淆的大小寫,上、下角標,文種、算符的字母,請注明清晰。科技術語、外文縮寫詞須按《物理學名詞》(科學出版社,1996)載明的使用。。
5、圖表圖表在論文中按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并排在正文相應位置。圖表以不小于50mm×70mm為宜,照片需清晰,線圖成比例,且處理成黑白圖。圖表題注均需中英對照列出。坐標圖均應有標目,由三個要素組成:物理量名稱、與物理量相應的符號、單位。如:Wavelengthλ/nm。坐標軸上要加上標值(即數字)。。
6、計量單位計量單位嚴格執行國家標準GB3100~3102-93規定。在光學論文中常見的如乇(Torr),高斯(G或GS)等已廢止,必須折算成現行標準。處理后的數字的精度或有效數字位數不可能超過原始數據的精度或有效數字位數。。
7、參考文獻參考文獻應是公開出版物,以便審者、編者、讀者查證。一般須有如下信息:作者(至少三位),文題[文獻類型],期刊名(或書名,會議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中文參考文獻應分別用中英文寫出所有項目。期刊: ZhangJuan,LiuLiren,ZhouYuetal..Designofanewtypeinterleaver[J].ActaOpticaSinica,2003,23(12):1424~1428 張娟,劉立人,周煜等.一種新型的光交錯復用器的設計[J].光學學報,2003,23(12):1424~1428。
8、創新點說明在參考文獻后附上稿件創新點說明。詳細說明本文與國內外特別是國外近3年已發表的研究成果(包括本課題組已發表的研究論文)相比,具有哪些重大創新。在審稿通過后,作者須轉讓著作權人作品版權(包括各種介質、媒體的版權)給編輯部,并寄送全部作者簽名的版權轉讓函。投稿作者必須遵守學術規范和準則,包括勿一稿多投和杜絕泄密、抄襲、剽竊等行為。
光學學報雜志簡介
《光學學報》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中國光學學會主辦,創刊于1981年,是中國激光雜志社出版的學術類半月刊,反映中國光學科技的新概念、新成果、新進展。創刊主編為光學泰斗王大珩先生,現任主編為龔旗煌院士。主要欄目包括大氣與海洋光學、探測器、光纖光學與光通信、測量與計量、激光器與激光光學、非線性光學、光學設計與制造、光學器件、物理光學、量子光學、X射線光學等。被世界重要檢索系統EI, ESCI,CA, AJ,INSPEC, Scopus等收錄,也是被中信所、北大圖書館同時收錄的雙核心期刊。榮獲第三屆中國百強報刊,并多次獲得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等稱號,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項目——梯隊期刊,為我國光學科技人員與國內外同行進行學術交流、開展學術討論以跟蹤學科前沿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近年來,隨著我國空間技術、激光技術、遙感技術的蓬勃發展和更新迭代,國內眾多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光學+空間、大氣、海洋與環境”的交叉領域均開展了大量的相關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成果。為促進業內學術交流,推動學科相互交叉、融合、發展,集中展示我國科研工作者的最新成果及進展,《光學學報》在《光學學報》副主編劉文清院士、華燈鑫教授的大力支持下于2022年隆重推出“空間、大氣、環境與光學”(SAME)專題刊,每年出版4期,每季出版1期。SAME專題刊將聚焦空間、大氣、海洋、環境領域光學探測的理論研究、技術前沿和應用,為本領域的科技學者刊出空間、大氣、海洋與環境等領域的新成果、新進展、新技術、新應用,以促進業內學術交流,推動“光學+空間、大氣、海洋與環境”學科交叉、融合,助力面向空間、大氣、海洋與環境科學等交叉學科朝著拓展光學探測的極限尺度(“更廣”)、提出填補探測空白的新型方法(“更全”)、實現高性能高精度的光學探測(“更準”)等方向繼續發展。
光學學報統計分析
影響因子:指該期刊近兩年文獻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該期刊前兩年論文在評價當年每篇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
被引半衰期:衡量期刊老化速度快慢的一種指標,指某一期刊論文在某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的一半被引論文刊載的時間跨度
他引率:期刊被他刊引用的次數占該刊總被引次數的比例用以測度某期刊學術交流的廣度、專業面的寬窄以及學科的交叉程度
引用半衰期:指某種期刊在某年中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少年時段內刊載的
平均引文數:在給定的時間內,期刊篇均參考文獻量,用以測度期刊的平均引文水平,考察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交流程度的高低
光學學報參考文獻
天繪一號衛星多傳感器協同輻射定標方法
提出了一種基于灰階靶標的多傳感器協同輻射定標方法,通過有效利用具有自動化觀測設備的固定定標場、合理共享其他衛星的移動靶標場來提高定標頻次。根據灰階靶標的光譜平坦特性及同平臺多傳感器觀測時相、幾何、視場的一致性,建立了多光譜相機與全色高分辨相機間的輻亮度關系模型,實現了全色高分辨相機對多光譜相機的協同輻射定標。天繪一號衛...
復合電磁同心球系統的成像電子光學.D章:近軸方程漸近解
首次探討了復合電磁同心球系統近軸方程的漸近解。推導了復合電磁同心球系統中近軸方程兩個特解的漸近解中各類系數的表達式。通過復合電磁同心球系統兩個特解精確解的驗證,證明了Monastyrski[Journal of Technical Physics,1978,48(6):1117-1122]提出的用漸近解求解成像電子光學近軸方程兩個特解的方法正確且可行,僅個別之處需要改進。
復合電磁同心球系統的成像電子光學.C章:近軸方程近似解
通過復合電磁同心球系統的理想模型,探討了近軸方程特解的近似表示及其近軸橫向像差的求解。導出了復合電磁同心球系統近軸方程兩個特解的近似表達式,在此基礎上導出了一些特殊類型的近軸橫向像差的表達式,如近軸色球差、近軸放大率色差和近軸各向異性色差。結果表明,由兩個特解的近似解推導得到的近軸橫向像差與使用精確解的結果完全一致,由此...
復合電磁同心球系統的成像電子光學.B章:近軸像差
由復合電磁同心球系統的近軸方程兩個特解出發,通過展開理想成像位置處圖像轉角表達式的途徑,探討了復合電磁同心球系統的近軸縱向像差和近軸橫向像差。主要貢獻是求得了近軸方程的兩個特解在理想像面位置處的解析表達式,由此證明決定極限空間分辨率的二級近軸色球差能以Recknagel-Artimovich公式描述。導出了近軸橫向像差的表達式,該像差由近軸...
復合電磁同心球系統的成像電子光學.A章:近軸光學
通過復合電磁同心球系統的理想模型,對成像電子光學近軸方程的軌跡求解進行探討。首次推導了該系統的近軸電子軌跡的轉角及近軸方程的兩個特解的解析表達式,探討了近軸成像性質,并將結果推廣到兩電極靜電同心球系統、均勻平行復合電磁系統和靜電近貼系統中。
熱門評論
光學學報還是一如既往的好,包裝嚴實,服務也很熱情,很滿意,雜志也都是全新的,沒有損壞。 發貨很快,收貨及時,路途遙遠也沒有損壞。價格上比郵局更優惠,服務上比郵局更周到,投稿網值得推廣與贊賞!
投稿網快遞很快。包裝也還不錯,整體感覺很好,書的排版不錯,但紙質一般。內容還沒仔細看,粗略翻了翻,覺得值得一看,是本好書。
8月11日投了光學學報雜志,然后審稿,接著就是等待,中間電話聯系編輯,態度特別好,9月15日收到初審和復審意見,小修,10-22返回修改稿,然后11-24就錄用了,個人感覺還是挺快的!總之還是很順利的!
文章已錄用,回答審稿人問題后錄用,三個審稿人,格式要求很嚴格。光學學報編輯非常負責,校稿也很嚴,online很快,對編輯們的效率贊一個,謝謝他們,以后再投。
4月11日投稿,4月16日初審返修,4月23日上午初審改回。4月23日下午初審通過;郵寄初審費;5月3日顯示初審費提交成功,內審狀態中;5月5日顯示狀態是已送專家評審;7月24日返修通知;8月4日上傳修改稿狀態為等待編輯部審核,審核合格送主編終審;8月28日狀態變為內審;12月18日狀態為:擬錄用,送主編終審,終審結束后確定刊登日期;12月25日狀態為:已錄用,近期刊登。
10月8日投稿,9號就通知初審退修,然后18號返回,12月8日通知采納。光學學報雜志的審稿速度挺快的。也是核心期刊,也算比較容易中吧。編輯也很負責,中間外審之后,編輯還回電話咨詢了一下專家質疑的地方。解釋通了之后采用了。
光學學報的編輯非常負責的,改的特別仔細,只要有創新點、新穎就可以,即使拒稿也沒什么,專家提的意見還是比較中肯定,希望對大家有用吧。
7.30投稿,8.8號通知交審稿費,8.28申回退修,2天內返回,9.12再退修改格式,9.23退回加作者信息,9.26通知交版面費,word 9頁版面費有點小貴哦。審稿速度很快,審稿建議很中肯,編輯挺負責的。
只能說運氣比較好,初審和終審的專家效率很高,我的3個月不到就發錄用通知了。光學學報雜志編輯人很好,很容易溝通,無論是打電話還是發郵件都非常好說話。個人感覺,雜志還是很值得大家投的。
一審一個月,二審才倆禮拜,修改后錄用,期刊很好,在環境領域能排前幾,審稿人和編輯都很認真,編輯很有耐心,期刊以后會有更好的發展。
相關問題
相關期刊
更多常見問題
Q:論文發表的時候可以一稿多投嗎? |
A:一稿多投的行為是典型的學術不端的行為,是國內外學術界都明令禁止的行為,原因主要在于涉及到文章版權歸屬的問題,如果作者的文章已經被某個雜志社錄用,或者同時被兩家雜志社錄用,就會涉及到版權糾紛,作為雜志社都會保護本社的合法權益,到這時作者就會比較麻煩,吃官司都是小事兒了,被打入黑名單降級降職影響可就太大了。 |
Q:職稱論文發表對時間有限制嗎? |
A:職稱論文發表并沒有明確規定截止時間,需要作者結合自己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自己安排發表時間,一般職稱評審,各地區都會明確規定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和截止日期,我們結合這個日期來考慮何時發表文章就可以,大部分地區職稱評審都集中在每年的8-10月之間,有的地區要求7月中旬開始交材料,最晚8月底之前,有的則是要求8月中旬交,還有部分地區要求截止時間為申報時間上年的12月31日,所以,各個地區的具體要求并不同,申報者需要在提交材料前確保自己的文章已經見刊并且被相應的數據庫檢索即可。 |
Q:網上發表論文如何防騙?可靠網站與可疑網站如何區分? |
A:由于發表論文的需求遠遠多于雜志版面的供應,再加上眾所周知的審稿難!審稿慢!選擇論文發表網站發表表論文確實能解決以上問題。賣方市場的出現加之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導致出現先付款后發表的現狀。論文發表網站正規與否是通過網站從始至終所提供服務體現出來的,任何交易只要存在時間差都會有風險,但這個風險是可以通過您的智慧來避免的。因為不是所有論文網站都是騙子,你要做的就是過濾掉沒保障的網站,選擇可靠的論文發表網站! |
Q:一般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省級、國家級期刊建議至少提前6個月準備。一般來講,雜志社為了確保每期雜志正常出刊,都會提前將當期之后1-3個月的稿件提前安排好,而一些創刊較早,認可度更高的熱門期刊,來稿量較大,發表周期可能就會更久。提前準備,意味著雜志的可選擇性更多。 |
Q:核心期刊需要提前多久準備? |
A:核心期刊建議至少提前12個月準備,核心期刊正常的審稿周期為1-3個月,且審核嚴格,退稿、返修幾率更大,這意味著在流程上耗費的時間更久,且核心期刊版面有限,投稿競爭更加激烈,即使被錄用,排刊也比普通期刊晚很多,因此需要更早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