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種子的質量影響因素有哪些?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3-06-29 10:00:07
1.青稞栽培管理。
1.1栽培技術。
1.1.1種青稞品種繁多,應選擇產量高、抗病性強的品種;其次,高寒地區環境惡劣。應盡量選擇適應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的品種,充分考慮當地土壤的酸度、土壤質量、含水量、營養等因素。青稞種子的質量是影響青稞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因素。播種前,必須嚴格選擇優質種子,要求粒度大、粒度飽滿、發芽率高、存活率高。
1.1.2土地整合環節對青稞的種植非常重要,可以增強土壤的肥力和養分。上一輪青稞收獲完成后,耕地深度為20~25cm,耕地內的草茬應及時滅埋。春季播種前,應進行淺耕和平整耕地,以進一步提高青稞種子的發芽率。盡量在整個土地上進行淺耕。整個土地不僅可以去除田間雜草和害蟲,還可以松散土壤,增加土壤的含水量和滲透性,有利于幼苗的生長[1]。
1.2田間管理。
1.2.1施肥混合施肥方法可提高土壤肥力。播種前,有機肥與氮、磷、鉀肥混合,也可分開施肥。施肥后要注意及時翻埋,使有機肥滲入土壤,然后根據青稞的實際生長情況追施氮肥。在生長后期,青稞根系會老化,化肥的吸收能力會逐漸降低。此時,葉片噴灑可以補充營養。
1.2.2病蟲害防治青稞易感黑穗病,可采用粉銹寧混合或15%粉銹寧粉1000倍液噴霧防治。青稞害蟲可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類。粘蟲是一種常見的地上害蟲,尤其是在青稞灌漿期間。2.5%敵百蟲粉2.0~2.5kg/667m2或90%晶體敵百蟲1000~2000倍液,80%敵敵畏2000倍液。
2推廣方式
2.1加強對技術人員的培訓。
為了進一步推廣青稞種植技術,提高牧民對青稞高產栽培技術的認識,積極將青稞高產栽培技術應用到青稞種植過程中,政府有關部門需要發揮指導作用,培青稞高產栽培技術人員的技能和專業知識,提高其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2.2完善推廣體系。
地方政府和農業研究部門要有效發揮主導作用,還需要地方青稞工業企業積極參與,與地方農業研究部門深入合作。科研部門開發的新成果可以通過企業或地方政府推廣,如企業宣傳、種植宣傳等[2]。
2.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地方政府應充分重視青稞的生產和發展。國家和政府應加大對高寒地區青稞產業的資金投入。青稞種植區應做好青稞種植、加工和銷售的綜合體系工作。政府應加強對青稞種植的補貼,提高農民種植青稞的積極性。鼓勵牧民在青稞生產中合作,形成大規模種植基地。在青稞加工過程中,政府應引進先進設備,提高青稞加工效率。
2.4建設青稞龍頭企業。
政府應根據當地青稞的生產發展,支持大型企業,培育一批龍頭產業。明確青稞發展方向,打造區域特色青稞品牌。通過知名產業的知名度,幫助當地龍頭企業與知名企業合作,提高當地青稞的影響力。當地龍頭企業必須及時把握市場發展方向,開展新品種青稞研發,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促進當地青稞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2.5加快產品深加工步伐。
目前,該地區的大麥加工產品仍處于相對初級階段。大麥葡萄酒、大麥饅頭粉、大麥桑巴等加工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需要加快大麥加工業的發展。為了進一步開發大麥加工產品的類型,我們可以開發大麥功能食譜、藥膳食品、化妝品、藥品等。鼓勵龍頭企業帶頭開發、生產、加工,采用企業+農民的銷售模式。減少大麥產品的流通,降低運營成本和市場風險,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民的經濟效益。
3總結
加強青稞高產栽培技術及其推廣,實現青稞精細化生產管理,促進青稞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