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魚規池塘養魚高產技術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4-03-07 10:00:05
1.池塘魚類放養技術。
池塘魚規池塘養魚高產技術,根據池塘條件確定主要魚類對象,實施多種魚類混合養殖、合理密集養殖、輪捕輪放置、科學喂養、天然誘餌和人工飼料,考慮網箱蛙技術要求,定期更換,注入新水,定期池塘藥物消毒,保持池水清爽、活、中等肥度,促進魚類健康快速生長。
2.網箱的結構與設置。
青蛙網箱是開放式網箱。幼苗網箱采用無節聚乙烯薄網加工而成,規格為6.0m×6.0m×1.4m和12m×4m×1.4m。成蛙養殖網箱規格為8.0m×3.0m×1.4m,6.0m×3.0m×1.4m×1.4m×1.4m3。網箱采用木樁和竹樁固定成長方形,入水深度為60~70cm,露出水面部分為70~80cm(孵化網箱入水深度約50cm)。蝌蚪變態期和成蛙養殖網箱應設置棲息臺(兼作飼料臺),面積為網箱水面的20%~30%。網箱上方距水面1.5m時,應設置遮陽網。
3.培育網箱蝌蚪。
蝌蚪入箱前,用1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網箱,仔細檢查網箱是否損壞。由于池塘網箱養蛙的生態條件明顯優于土池養蛙,溶解氧和浮游生物豐富,放養密度可適當增加。一般每平方米養殖100~200只蝌蚪,一次放夠,要求蝌蚪年齡相近,規格整齊,健康無創傷。蝌蚪入箱后第二天開始喂食,飼料品種與池塘養殖的蝌蚪相同。每天喂食兩次,根據池塘水質、氣候、水溫等情況靈活掌握;蝌蚪生長初期,中期采用全噴灑的方式喂食,蝌蚪變態期逐漸改為定點喂食和在飼料臺上喂食。蝌蚪變態期經常在飲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等物質,以防止營養不足和性腐爛皮病的發生。
4.網箱成蛙養殖。
池塘內設置網箱面積。一般來說,飼養草魚的池塘應控制在池塘總面積的5%左右。對于飼養羅非魚和胡子鯰魚的池塘,網箱面積可達池塘總面積的10%左右。當幼蛙體重超過3g時,可轉入青蛙網箱進行飼養。幼蛙進入網箱前,用1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網箱。同時,用0.05%的鹽水對幼蛙進行蛙體消毒。石蛙的合理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60~80只。喂養堅持四定原則,即定時、定點、定質、定量,重點掌握合理的誘餌量,防止石蛙饑餓和飽滿。誘餌的喂養量約為青蛙體重的3%。每天喂兩次,通常在喂食1~2小時內完成誘餌。在養殖過程中,要加強管理,做到三勤一及時,即經常檢查觀察天氣和石蛙攝食的變化,經常清潔網箱的誘餌平臺,保持誘餌平臺的清潔和網箱內外水交流的暢通,經常檢查網箱是否牢固、損壞;如果發現青蛙病,應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應經常噴灑消毒劑和喂食誘餌。當病情嚴重時,應使用小網箱隔離和觀察青蛙。
5.成蛙捕撈。
經過一年多的飼養,石蛙體重達到150克左右,可以捕撈上市個體小的青蛙,繼續留在網箱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