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3-06-30 10:00:07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計算機已成為當今社會不可或缺的應用工具,正在影響和改變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在培養學生從事任何專業所必需的基本素質和思維方法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質量,確保中等職業學生的素質符合《紐約時報》的要求,必須加快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步伐,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更好地適應新形勢。
1.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
1.1中等職業學生的特點。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中等職業教育已成為一種以培養行業需求為主的中等實踐人才的教育。這一教育方向決定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選擇的寬松程度,也決定了中等職業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基礎差、疲勞、自律能力弱、心理脆弱等現象,直接影響到學生后期的學習和發展。他們的計算機應用程序水平大多較低,許多學生不了解系統學習計算機課程的重要性。當他們接觸到系統的計算機課程時,他們有很強的抵抗力,缺乏興趣。
然而,我們應該看到,大多數學生也有積極的一面:他們選擇中等職業學校作為一個新的起點,重新開始,學習技能,材料,所以這更需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放棄新的,改變中等職業生理學的教學理念,心理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1.2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1.2.1教材內容相對滯后,無法適應形勢發展。
計算機應用行業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行業,但我國計算機教科書的內容更新速度普遍過慢,導致許多計算機新技術和新知識不能及時出現在教科書中。教學內容的陳舊使受過培訓的學生落后于《紐約時報》的發展,不能反映職業教育的先進性,不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1.2.2教學手段單一,不能有效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師生之間缺乏互動。
有些學校沒有足夠的計算機和多媒體設備,所以教師只能在課堂上使用傳統的黑板教學方法,而不能生動地教授操作過程。不僅不能達到形象教學效果,而且容易使學生養成不積極思考、缺乏創新能力和積極學習能力的壞習慣。
為了控制課堂,成功完成教學任務,一些教師在整個課堂上使用課件進行演示和教學。雖然增加了課堂信息,形象更加直觀,但由于缺乏師生互動,學生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熱情尚未得到充分調動。
1.2.3不善于使用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環節僵化,缺乏創造力。
許多教師缺乏對當前中等職業學生個人和群體的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沒有精心設計和準備,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方法,教學環節單一無聊,缺乏創造力,學生在過于僵化的教學過程中容易產生疲勞,導致疲勞。
1.2.4過于系統地追求知識,課堂教學理論與現實生活脫節。
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時間少,知識點多。受傳統教學習慣的影響,許多教師仍然習慣于追求系統的知識,知識,但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知識太抽象模糊,與生活不密切,教師不采用新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將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1.2.5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安排不當;實踐課不能有效管理。
計算機基礎是一門實常實用和可操作的課程。由于客觀因素的影響,一些學校安排的實踐教學時間較少,有些學校甚至不能每周上兩節課。由于學生練習時間少,實踐能力弱,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一些教師在實踐中缺乏評價方法和標準,導致學生在實踐后沒有成就感和心理滿意度。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們會越來越松散,對學習失去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