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檢驗作業組織管理模式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3-07-01 10:00:07
改革,優化流程目標。
通過改革,優化運行流程,充分發揮貨運安全檢測和監控設備的作用,實現信息、監控、協調、處置的高度集中,降低人員運行強度,提高貨物檢驗運行質量,確保運輸安全。
2.改革,優化流程方案。
2.1當滿足以下條件時,貨物檢驗操作可按優化流程進行:貨物檢驗安全集中監控系統,所有超偏載檢測裝置均已驗收并正常運行。卡車裝載視頻監控系統白天、晚上拍攝,視頻清晰。
2.2流程優化的具體內容:
2.2.1改變現有的預檢方式。一是突破《鐵路貨運檢查管理規則》中對到達列車進行人工預檢的規定,由貨物檢查監控員通過貨物裝載視頻監控系統對到達列車進行視頻預檢。二是取消直通列車人員必須進行預檢的規定,用設備進行視頻預檢。
2.2.2增加貨物檢查操作內容。突破《鐵路貨物運輸管理規則》關于覆蓋貨物頂部、集裝箱頂部、敞車裝載不超過端側板貨物裝載狀態,途中不交接檢查的規定
2.2.3調整到達列車的操作檢查內容。到達現場的貨物檢查員只檢查到達的重點車輛(包括高保險貨物)和貨物檢查監控員臨時安排的需要交付作業(處理問題車輛等)。
2.2.4取消部分紙質賬戶。貨物檢驗集中監控系統完全投入使用后,取消《鐵路貨運檢驗管理規則》和《成都鐵路局貨運檢驗管理實施辦法(試行)》中規定的紙質報表和賬戶(危險貨物運輸相關要求除外)動填寫,全部改為電子賬戶,由貨物檢驗生產管理軟件自動匯總生成,實施無紙化操作。
3.改革,優化流程后人員崗位設置。
3.1每班設貨檢值班員1人。
3.2貨檢站集中監控中心每班設置車輛數量,下行貨檢監控員每天設置車輛數量超過1萬輛,每天設置車輛數量少于1萬輛的車輛數量少于2輛。
3.3到達時,出發應根據自站作業量按規定配備貨檢人員。
4.改革,優化流程人員的組織方式。
根據配備的檢測和監控設備,改革貨物檢驗作業的組織結構,將過去的分散作業改為貨物檢驗調度的集中統一指揮作業;將原電話指揮改為現代化、信息化、網絡化指揮;將過去的紙筆記錄改為手持記錄;將過去的手動處理結果改為計算機自動處理。取消貨物檢驗作業勞動組織中間層,將全站貨物檢驗作業納入集中統一管理。貨物檢驗作業設置指揮層(室內人員)和現場作業層(室外人員),形成集中指揮、分層作業、專職監控的扁平化貨物檢驗作業組織管理模式。改革后,貨物檢驗作業的組織模式:a。貨物檢驗值班人員指揮貨物檢驗監控人員和貨物檢驗人員的作業。b.貨物檢驗監控人員指揮貨物檢驗人員的作業。c.貨物檢驗人員應根據貨物檢驗值班人員和貨物檢驗監控人員的指揮完成相關工作,并及時反饋相關信息。
5.改革,優化流程后各崗位職責。
5.1貨物檢查值班人員:負責貨物檢查組的全面工作協調、生產組織管理,做好值班期間的現場操作安全監控工作。批準、處理、登記、監控現場操作人員,處理發現的問題,打印操作表,交接班等。
5.2貨物檢查監控人員:負責卡車裝載視頻監控系統和超偏載檢測系統的室內監控,及時、認真、準確地通過系統回放功能檢查列車,及時報告和處理問題。根據車站列車階段計劃,通知現場各作業點進行貨物檢驗操作(未配備貨物檢驗PDA手持終端的車站由各作業點組長安排),編制倒車,記錄整車,拍攝發電報,加強與調度和運行的工作聯系。
5.3到達現場貨物檢查員:負責檢查、拍照、輸入危險品、超限貨物、劇毒貨物、封車等相關信息,辦理危險品(含押運人)等貨物交接檢查和簽字(配備PDA手持終端站的貨物檢查員負責現場簽字、輸入危險品、超限貨物、劇毒貨物、封車、押運人等相關信息),并及時向貨物檢查監控員報告貨物檢查操作的完成情況。
5.4出發現場貨物檢查員:負責按照規章要求檢查出發列車的內容,對出發列車進行逐車檢查,對重點車輛拍照,輸入危險貨物、超限貨物、劇毒貨物、封車、押運人等相關信息,辦理危險貨物(含押運人)等貨運交接檢查簽字(配備PDA手持終端的車站由貨物檢查員負責現場辦理危險貨物簽字、輸入危險貨物、超限貨物、劇毒貨物、封車、押運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