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尖銳器官刺傷或刀傷的急救原則
來源:投稿網 時間:
頸部尖傷(刀刺或刀傷)通常是多種組織損傷和大出血。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可能會導致嚴重并發癥,甚至危及生命。頸部包括咽部、氣管、食道、頸總動脈、頸內外動脈、頸內外靜脈、舌咽迷走副神經、舌下神經、頸椎、脊髓、椎動脈等重要結構。一旦頸部尖銳的工具被刺傷或用刀割傷,應盡快治療,以獲得良好的療效。自2005年以來,15例頸部廣泛軟組織尖銳器官刺傷或用刀割傷的診斷和治療過程報告如下。
一是信息和方法。
1.1一般數據中有15例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17~60歲,平均年齡38歲;受傷部位:左頸部12例,右頸部3例;鋒利的傷口:5例刀傷,8例刀傷,2例玻璃刺;受損組織結構:2例頸總動脈破裂、5例頸總靜脈破裂、3例椎動脈破裂、2例頸外動脈破裂、2例氣管損傷、1例氣管、甲狀腺和1例食道挫傷。入院時間為30分鐘~3小時例通過外部醫院轉診,9例緊急入院。
1.2對于所有創傷患者,首先進行簡短的病史調查,了解受傷情況、受傷部位和使用鋒利的工具,測量血壓、脈搏、呼吸,檢查神經和神經系統,簡要了解受傷情況,如有呼吸困難及時插入氣管,對于嚴重的創傷失血更多的休克,應及時補充血容量,同時快速進入手術室,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的創傷部位檢查止血,以創傷部位為中心,找出損傷的血管、神經及其周圍組織結構,必要時擴大切口,暴露損傷的血管神經,用鉗子結扎止血,修復斷端神經或大血管。當大血管破裂超過3厘米時,破裂的上、下端游離血管分別用動脈夾堵塞血管,肝素鹽水沖洗動脈破裂口或破裂端。當修復大血管破裂口時,患者的頭部處于低位,切口中倒入鹽水或肝臟水,以防止5-0聚丙烯損傷線,靜態縫合線。當動靜脈出血不能結扎和止血時,如椎動脈出血,由于傷口小,椎動脈行走在頸椎橫向突孔內,鉗子止血困難,切割椎體止血損傷組織結構大,時間長,視野不清,容易損傷脊髓神經。本科生應用可吸收明膠海綿和碘仿紗布條填充并壓縮止血椎動脈破裂口,取得良好效果。方法:先用0.9%NaCl溶液清洗傷口,去除傷口血塊,然后用可吸收的醫用明膠海綿2~3片壓縮止血3~5分鐘。如果傷口沒有出血,用2~3條碘仿紗布條填充傷口,一端暴露在皮膚外,逐層縫合傷口內的組織和皮膚,6~7天內取出碘仿紗布條,10~12天后取出。2周后,瘺管自行愈合。隨訪1年后無并發癥。
2結果
15例頸部有廣泛組織的尖銳器官刺傷或用刀割傷的患者在6小時內完成第一階段清創縫合手術,并在10~20天內治愈。其中3例椎動脈損傷用可吸收明膠海綿和碘仿紗條填充并壓縮止血。其中1例受傷側手提升功能差,其余2例無并發癥。2例頸部總動脈破裂,5例頸部總靜脈破裂,血管修復和縫合,其余5例血管結扎和組織結構修復,均無并發癥,隨訪1年未發現假動脈瘤。
3討論
在手術處理方面,頸部尖銳器官的廣泛組織刺傷或刀具切割更為困難。一般來說,受傷部位的傷口外口小,內口嚴重受傷復雜,尤其是頸部含有咽喉、氣管、食道、頸椎和重要血管。神經通過是全身的主要交通道路[1]。當頸部受傷時,通常與神經、血管、甲狀腺、氣管、食道、甲狀腺、氣管、食道和頸椎,應及時治療,如嚴重并發癥,甚至大出血休克死亡。在這一組的15例中,有3例合并了椎動脈損傷。椎動脈在頸椎突孔內運行,損傷后很難止血。由于傷口小,血管位于椎體內,很難看到損傷的斷端血管,也無法夾緊結扎的出血點[2]。本科生使用可吸收的明膠海綿和碘填塞,壓迫止血,效果良好。患者手術后1年內無并發癥,無假動脈瘤[3,4]。共有7例頸總動脈和頸總靜脈破裂病例,其破裂口用無損縫合線修復,療效滿意,無一例患者有任何并發癥;其他5例患者有氣管、甲狀腺和甲狀腺運動和靜脈損傷,均為一期清創縫合,無局部和全身感染,傷口一期愈合。頸部廣泛組織尖銳器官刺傷或刀傷的急救原則:應就近進行急救。首先在現場或當地醫院對傷口進行緊急壓迫或包扎,有條件地用出血鉗結扎止血,防止過度出血造成休克。對于患有休克的患者,應首先進行抗休克、心肺復蘇等急救治療,以保持呼吸道暢通。這個小組有8例。首先,他們只是在外部醫院包扎或做了一個更大的血管鉗止血,然后被送往醫院進行手術急救。對于休克患者,他們可以在輸血和輸液等抗休克癥治療后進行清創縫合治療,患者將處于危險之中。在創傷治療中,始終遵循手術探索和清創治療前抗休克的原則。手術過程中應注意:(1)良好的麻醉,頸部手術小,出血多,止血困難,局部阻滯,麻醉效果差。止血和清創縫合應盡可能在全身麻醉下進行;(2)應配備足夠的血源,以提高治療水平和成功率。如果超過24小時的延遲止血手術,應配備血液[5];(3)盡快進行手術。在早期(6小時以內),刀刺和切割組織不會出現水腫和局部粘連。很容易找到出血點。如果手術結束時用紗布填充幸運止血,手術時間會延遲,使手術復雜化;(4)配備良好的照明和止血設備;然后在準備照明和止血設備后,可以取出傷口內的血凝塊和異物,不要盲目探索傷口引起的大出血,增加失血量;(6)應用血管替代;如果血管張力太大,無法匹配,可采用大隱靜脈或人工血管移植,并覆蓋少量周圍健康組織,防止傷口愈合不良或與繼發性動脈瘤或血栓形成。同時,術后注意:(1)當頸椎破裂出血不能結扎和止血時,用可吸收的明膠海綿和碘仿紗條填充并壓縮止血。術后6~7天,取出傷口內的碘仿紗條,12天后取出,引流瘺口局部生長為肉芽組織;(2)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抗凝劑和有效抗生素用于治療血管吻合或修復后的患者,以控制傷口感染;(3)氣管損傷后6~7天拔出氣管插管;(4)在7天內取出無感染傷口的縫合線。簡言之,對于頸部有廣泛組織的尖銳器械刺傷或刀傷的患者,應盡快停止出血,盡快進行抗休克和抗感染治療,盡快清除創傷縫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