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含山縣生態旅游發展研究
來源:投稿網 時間:2022-12-12 10:00:04
分析了山縣生態旅游發展的優勢和機遇。
漢山縣隸屬于安徽省馬鞍山市,位于長江中下游北岸,安徽中東部,巢湖濱,總面積1047平方公里。漢山縣生態環境良好。根據其年度空氣質量報告,2017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37天,標準率為65.3%;2018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250天,標準率為69%;2019年1月至7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46天,標準率為69.5%。漢山縣有山有水,靠近河流和湖泊,風景優美,生態宜人,森林覆蓋率達到35%。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質量的政策,如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等,并開展了相關改善項目。良好的生態基礎為漢山縣生態旅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結合區域生態優勢發展旅游是有針對性扶貧的有效途徑之一[1]。農村自然和文化環境。隨著國家農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村旅游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具有明顯的發展趨勢[3]。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升級,中國正處于從旅游消費向休閑消費轉型的時期。農村休閑已逐漸取代景區,成為城市家庭周末旅游的首選[4]。因此,生態旅游為漢山縣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機遇。
2.含山縣生態旅游發展問題。
2.1現階段含山縣生態旅游發展。
在有針對性的扶貧背景下,如何通過生態旅游幫助貧困地區擺脫貧困和致富是非常重要的[5]。自2016年以來,漢山縣逐步開展了旅游業。2017年,在十三五規劃下,漢山縣出臺了漢山供電:改變讓路,幫助旅游業發展、十三五旅游發展規劃等措施,在旅游業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漢山縣自開展生態旅游以來,致力于打造生態山、文化山,先后推出了富礦太湖村、天堂司徒村、山親水愛姚龍村等口號。并推出了山北線一日游、山南線一日游、山精品一日游、山精品二日游等旅游路線。在十三五的背景下,漢山縣利用其縣創建國家全球旅游示范區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的機遇,以及豐富的旅游資源,如綠色生態優勢、農業產業基礎和贊禪山、古昭關、太湖山、凌家灘、大漁灘濕地、運水古鎮等,組織動員全縣農民自主參與實施以萬畝花果園、千戶農家樂、百戶民宿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旅游項目,推動農田變游園、農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實現土地、房地產、勞動、產品的效益,實現村美、戶富、民樂的目標。2019年1月,漢山縣榮獲2018年最美旅游中國榜。
2.2分析含山縣生態旅游發展問題。
通過對居民的訪談,可以收集居民對街區功能和人口變化的主觀感知信息,通過問卷調查可以收集居民的生活時間、職業、教育背景、年齡等客觀信息[6]。研究小組采用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發現漢山縣旅游業發展存在以下問題。
2.2.1山縣景區管理不當。山縣許多景點管理不當,保護意識薄弱,旅游景點單一,未能充分發揮旅游資源的作用,不利于旅游業的生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以山景區為例:景區未出臺相關保護政策,保護機制不完善。同時,景區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較差,景區鐘乳石損傷嚴重。
2.2.2含山縣政府職能發揮不足。含山縣政府沒有充分發揮其職能,促進含山縣生態旅游發展的作用也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隨著時間的增加,含山縣政府對旅游業的宣傳熱情下降,宣傳力度小,重復性高。馬鞍山含山縣生態旅游發展研究較高。生態旅游扶貧開展以來,相關政策數量少,書面工作熱情大于實踐熱情,缺乏根據含山縣實際情況制定的政策。
3對馬鞍山生態旅游問題的對策。
漢山縣有良好的生態基礎和旅游基礎,要求當地景區和政府履行自己的職責,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景區和政府應將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有機結合,合理調整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體現尊重生態保護的客觀規律,注重社會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7],通過立法保護生態環境,根據生態區制定總體規劃,依法統一實施[8]。景區和政府應充分發揮大眾媒體等傳播媒體的作用,重視旅游形象和產品的宣傳。旅游形象和產品的推廣貫穿于旅游發展的初級階段和深層階段[9]。同時,不同旅游群體、不同年齡段的游客也應從各個方面進行環境倫理教育,從游客的角度出發。景區應完善生態旅游管理模式,從多個角度構成生態旅游相關者。政府可以出臺統一的生態保護、評價標準和法律法規,使含山縣各景區的生態旅游發展和保護有據可依,有理可循。
4總結
漢山縣生態旅游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漢山縣的經濟發展,但在旅游規劃和發展中,應注重生態保護,注重生態環境的發展和治理。其次,政府、企業和人民應共同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發揮各自的作用,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生態旅游項目的開展中,應根據當地情況采取措施,根據當時情況采取措施,以保護生態為原則,促進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為當地經濟發展創造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