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論微陸塊在中亞造山帶演化中的作用:以錫林浩特微陸塊為例
摘要:鑲嵌狀拼合在中亞造山帶眾多的古老陸殼塊體或微陸塊,是前期古亞洲洋的特征之一。本文重點討論的是錫林浩特微陸塊,組成微陸塊基底的錫林郭勒雜巖既經歷了早古生代的構造熱事件,也保留了前寒武紀的古老鋯石。當晚古生代(C2—P1)造山帶遭受到強烈的伸展變形和底侵作用時,錫林浩特微陸塊又起到支柱作用:當微陸塊的南、北邊緣發生裂谷活動時,微陸塊內部卻保持了穩定的濱-淺海相沉積環境;在微陸塊受到來自上地幔的底侵作用時,微陸塊通過伸展背景下非造山的雙峰式巖漿活動,及其與微陸塊再次重熔有關的堿性花崗巖侵位,使得陸殼發生進一步的垂向增生和固結,保持了造山帶的構造格局。本文討論的正是在底侵作用的深部背景下認識該區在晚石炭世出現的一些獨特的地質現象。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地學前緣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