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稻蝦共作模式的“雙刃性”及可持續發展策略

曹湊貴; 江洋; 汪金平; 袁鵬麗; 陳松文 華中農業大學農業部長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態與耕作重點實驗室; 武漢430070; 長江大學主要糧食作物產業化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 荊州434025

摘要:近年來,稻蝦[水稻-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共作模式由于其較高的綜合效益而在全國范圍內得以大力發展。其中以湖北省稻蝦共作發展最為迅速,面積大,技術也較為成熟,并形成了“潛江模式”。本文介紹了稻蝦共作模式的特點及其發展情況,以湖北省稻蝦共作模式為研究對象,采用產業調查,結合試驗示范和定位試驗,研究了稻蝦共作模式的生產和生態效應,重點分析了稻蝦共作模式的“雙刃性”。稻蝦共作模式的“雙刃性”主要體現在(1)穩糧增效,但同時存在重蝦輕稻的現象:稻蝦共作模式較傳統水稻單作模式可增產4.63%~14.01%,改善稻米品質,但部分稻蝦共作模式中忽略水稻的管理,導致水稻產量偏低;(2)提高土壤肥力,但同時加劇了土壤次生潛育化:稻蝦共作模式土壤中易氧化態有機碳(ROC)、全氮、全磷、全鉀含量要高于傳統水稻單作模式,但稻蝦共作模式土壤顏色偏暗,土壤結構更為緊密,潛育化明顯;(3)涵養水源,但同時可能增加水資源消耗:稻蝦共作模式中地下水位高的稻田水分利用率提高,儲水功能增強,但地下水位低的稻田可能增加50%~80%的耗水量;(4)減肥減藥、提高水體養分含量,但同時增加了水體富營養化的風險:稻蝦共作模式肥料和農藥成本分別降低了79.5%和50.0%,稻蝦共作模式田面水的全氮、全磷含量及硝態氮、氨態氮含量均高于水稻單作;(5)蟲害減輕,但某些病害加重,同時生物多樣性發生變化:稻蝦共作模式螟蟲發生減輕,但基腐病加重,生物多樣性隨共作年限先降低后又增高。根據以上現狀與問題,本研究提出了稻蝦共作的模式優化及建議,如因地制宜,避免盲目發展;研究標準,規范化發展;優化模式,科學水肥調控;因勢利導,防治病蟲草害,為稻蝦共作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中國生態農業學報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