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寒武系鼓山階底界附近碳同位素組成演化趨勢
摘要: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鼓山階(Drumian)底界附近碳酸鹽巖的δ13C值分布于0.5‰~-3.0‰之間,δ18O值分布于-4.0‰~-12.0‰之間,少數碳酸鹽巖樣品的δ18O值低于-10.0‰,指示巖石經歷成巖期后蝕變作用影響,但δ13C、δ18O之間的非協變關系指示碳同位素組成比較穩定。鼓山階底界附近δ13C表現為負漂移演化趨勢,負漂移幅度為4.0‰,最低值出現在鼓山階底界之上9m處,與美國猶他州DrumMountains剖面鼓山階負漂移(DICE)出現的位置基本一致,負漂移幅度可與美國內華達州DesertRange剖面、PanacaHills剖面、猶他州HouseRange剖面、DrumMountains剖面對比,表明DICE負漂移具有洲際可對比性,可作為寒武系鼓山階劃分與對比的工具。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第二統頂部清虛洞組、第三統底部敖溪組白云巖為海平面下降期形成的進積序列,寒武系第三統花橋組下部黑色泥灰巖、鈣質泥巖夾富含黃鐵礦結核的硅質條帶為深水斜坡相沉積,超覆于白云巖之上。因此,寒武系鼓山階底部附近的DICE負漂移發生在寒武紀第三世鼓山期海侵時期,與美國DrumMountains剖面鼓山階DICE負漂移所處的沉積環境相似。
注: 保護知識產權,如需閱讀全文請聯系地球化學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