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山西省女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研究
吳彩星
論文關鍵詞:女大學生職業價值觀
論文摘要: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學生就業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女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引起了社會的關注。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女大學生必須提前了解自己的職業價值觀,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探討山西省高校女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傾向問題。
一、引言
職業價值觀是個體對待職業的態度和信念,或是個體在職業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它是價值觀在職業選擇上的體現。
前人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做了很多研究,同時作了很詳細的解釋,但是針對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女大學生的研究比較少,那么針對高校女大學生面臨的擇業,到底什么因素在影響她們的選擇?畢業生和非畢業生的擇業觀有什么不同?家庭收人對女大學生擇業有什么影響?女大學生擇業時更看重什么等等這些都成為本研究的出發點。
二、研究方法
1.被試的選取
研究對象為山西省高校女大學生,分別從山西大學、太原師范學院、中北大學隨機抽取被試各loo名。畢業生(大四)150名,非畢業生即大一到大三150名,其中大一50名,大二50名,大三50名。學科類型分為文科和理科,文科包括教育系、英語系、歷史系、中文系、理科包括數學系、物理系、計算機系、經濟系、化學系,每個系的人數比例接近1:1,文科和理科人數接近1:1,畢業生和非畢業生人數比例也接近1:1。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是由辛增友編制的《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問卷》,該間卷由六個因子50個題構成,因子及包括的題項見表1。
每個職業價值觀題采用隨機排列方式,采用liker5量表 法,從“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確定”“比較符合”“完全符合”依次記分為5分、4分、3分、2分、1分,得分越高表明該種價值觀取向越不明顯,其中有三道題是測謊題。
在信度方面,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3,分半信度為0.90,問卷六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69-0.86之間,分半信度為0.68-0.87之間。
3.步驟和方法
總共發放300份問卷,收回300份,使用SPSS 13.0對數據的平均數、標準差進行計算,同時對數據進行了獨立樣本T檢驗以考察各因素導致的差異顯著性。
三、研究結果
1.女大學生擇業價值觀重視程度
擇業觀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本研究中擇業觀由6個因子構成,為了更好的幫助女大學生在擇業時理解這6個因子的作用,進行了此項研究:女大學生擇業觀。并借助于SPSS 13.0統計軟件結果進行處理。見表2。
顯示結果表明:當代女大學生在擇業時對因子重視程度排序為:自我發展取向、工作保障取向、家庭取向、社會關系取向、貢獻及集體主義取向、尊重及聲望取向。
2.畢業女大學生和非畢業女大學生擇業價值觀比較
將大一到大三的女大學生均列為非畢業生,對畢業生和非畢業生擇業觀進行顯著性檢驗,見表3。
由表可知:畢業生和非畢業生擇業價值觀在貢獻集體主義取向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p=0.011(0.05 )
3.文科和理科女大學生擇業價值觀比較對文科和理科職業價值觀得分進行T檢驗:結果見表4
由表4可知:文科和理科女生職業價值觀在貢獻及集體主義取向上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在其他因子方面在0.05水平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4.來自農村和城市女大學生擇業價值觀比較分析擇業價值觀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環境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研究,對結果進行T檢驗,見表5。
由表5可知:來自農村和城市女大學生生職業價值觀在貢獻及集體主義取向、工作保障取向、自我發展取向方面上在0.05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
5.貧困和非貧困女大學生擇業價值觀比較分析
在這里,貧困生指那些有貧困證明并申請助學貸款的大學生,對結果進行T檢驗,見表6。
由表6可知:貧困和非貧困女大學生生職業價值觀在工作保障取向和家庭取向方面上在0.05水平上存在顯著差異。
四、討論
1.關于女大學生擇業時因子重視程度的排序
當代女大學生將自我發展取向放在頭等重要的地位,其次是工作保障最不重視的尊重及聲望取向。近年來,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人,外資民營企業不斷涌現,并且擁有先進的高科技設備,健全的管理體制等一些優于國企的方面導致了外企更可觀的工作前景,因此女大學生選擇用人單位時把“公司發展前景’,放在首位,也就是說在重視自我發展的同時也將保障因素列為擇業的最重要條件,由于“鐵飯碗”被打破,職業的穩定性發生了動搖,用人制度、工資制度、住房制度、醫療保險和退休制度的改革,迫使人們選擇職業時除了重視自身發展還得考慮“保障”因素。與此同時,她們對自己角色定位也相對較低,她們會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將自我定位在相對于男性的弱者地位,不敢或不想把自己就業期望定的太高,因此在她們擇業時更注重的是“工作穩定性和保障性”。同時女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依然把“家庭取向”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是擇業時要充分考慮的因素。
2.關于畢業生和非畢業生擇業價值觀差異的討論
由于現實環境巨大壓力導致畢業生會參加各種招聘會,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多,知道在工作中“團隊意識”和“誠信”很重要,自然會把“集體主義取向”放在首位,非畢業生還沒真正意識到關于職業規劃方面的問題,導致兩者有差異。
3.文科和理科女生職業價值觀差異的討論
文科女生更傾向于感性的認識問題,她們更注重對集體的貢獻,具有團隊合作的精神,而理科女生更傾向于理性的分析問題,她們更喜歡獨立的完成任務。因而,文科和理科女生職業價值觀在貢獻及集體主義取向上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
4.來自農村和城市女大學生生職業價值觀的差異就業環境對畢業生擇業的影響作用是多方面的,來自農村與城市的女大學生,她們的家庭在經濟收人和教育方式上都存在較大差異,城市學生的家庭狀況和教育普遍優于農村學生。城市孩子從小良好的家庭和學校教育使她們選擇職業時更重視“自我發展取向”,同時由于城市女大學生中獨生子女多,承受了家庭的全部責任和期望,因此城市女大學生擇業時也很重視“家庭取向”。因此,來自城市的女大學生比來自農村的女大學生更重視自我發展取向、家庭取向。
5.貧困和非貧困女大學生生職業價值觀
貧困大學生精神和經濟壓力很大,由于受資助的途徑少,缺乏參加各種人才招聘會所必須的資源,在事關前途的就業活動中,明顯處于不利地位。背負著家庭寄托和個人夙愿的貧困女大學生多數人為上大學可以改變個人甚至整個家庭的命運,對于這些過于期望“讀書改變命運”的貧困家庭而言,她們對孩子寄予了很高甚至過高的期望,這樣貧閑女大學生在擇業時把“家庭取向”和“工作保障取向”放在很重要的地位。非貧困學生父母均工作,收人穩定,經濟狀況良好,暫時沒有什么大的經濟負擔。這就決定了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即尊重“自我發展取向”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