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供應鏈管理在鐵路運輸中的運用
羅博文
【論文關鍵詞】供應鏈供應鏈管理鐵路運輸信息共享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發展,供應鏈管理(SCM)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是重要的流通組織形式和市場營銷方式。本文從對供應鏈管理及在鐵路運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和探討,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實施供應鏈管理的相關措施,為實現我國鐵路運輸的科學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一、供應鏈管理對提高鐵路運輸的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
所謂供應鏈,其實就是由供應商、制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構成的物流網絡。同一企業可能構成這個網絡的不同組成節點,但更多的情況下是由不同的企業構成這個網絡中的不同節點。在分工愈細,專業要求愈高的供應鏈中,不同節點基本上由不同的企業組成,在供應鏈各成員單位間流動的原材料、在制品庫存和產品等就構成了供應鏈上的貨物流。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g,SCM)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從單一的企業角度來看,是指企業通過改善上、下游供應鏈關系,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以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供應鏈管理是鐵路運輸業的有效性管理,表現了鐵路運輸業在戰略和戰術上對鐵路運輸業整個作業流程的優化。整合并優化了供應商、制造商、零售商的業務效率,使商品以正確的數量、正確的品質、在正確的地點、以正確的時間、最佳的成本進行生產和銷售。
二、鐵路運輸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國民經濟的大發展,給鐵路運輸提供了政策支持。首先是鐵路運輸總體上的限制型供求關系。單從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民經濟高效運轉所必須的運輸基礎來看,反映一國基本實力和現代化運輸水平的一系列指標,諸如單位平方公里國土面積所擁有的鐵路里程、人口平均的鐵路里程和人均國民收入所對應的鐵路里程;鐵路運營線路的復線、電化率;技術裝備水平以及人均出行次數和運距等,都遠落后于先進國家類似發展階段所達到的平常水平。滿足國民經濟總體發展所派生的數量型運輸需求依然是今后十幾年內鐵路行業發展的重點,以此為遠虐。從近憂看,鐵路運輸也面臨著許多問題。隨著商品市場的擴大,跨省區的客貨交流在繼續增長,鐵路大通道供求矛盾很突出。其次是逐步旺盛的質量效率型鐵路運輸需求。在鐵路運力供給努力滿足社會經濟數量型運輸需求的過程中,以下三種因素又使鐵路面臨新的以質量效率型為特征的需求壓力:一是內涵式、集約化的新經濟增長方式將更多地依賴深度加工、依賴科學技術、依賴信息,高附加值的短、小、薄、細的產品在鐵路運輸貨物結構中的比重逐漸增大,貨物對運費的承受能力不斷提高,同時也對運輸的質量和效率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二是隨著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雙向參與,數量越來越多的“三資”產品要求進行國際標準化運輸,要求提供全方向的運輸服務。三是經濟多元化和地區發展水平的多層次化使運輸的需求結構更加復雜,競爭日漸激烈的運輸市場也要求鐵路運輸供給能夠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多種運輸要求。質量效率型的需求壓力促使鐵路進一步依靠科技進步和優質服務來推進有效供給的增長,如在硬件方面,增加牽引動力的內燃、電氣化比重,信號技術逐步實現電子化,大宗散貨運輸向重載方向發展,實現標準集裝化運輸,旅客運輸達到舒適、高速化等等;在硬、軟件方面,在方便、及時、安全的基礎上,需要逐步開展“門到門”的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服務,并借助電子信息手段幫助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2.鐵路建設大發展帶來的內部優勢及挑戰。(1)鐵道部的高度重視。鐵道部高層非常重視發展一體化供應鏈,鐵路的近期規劃提出,要積極推進、重點發展運輸代理、物流配送等產業。鐵路的近期規劃還指出,我國鐵路將重點推進客運專線的投資建設,提高復線和電氣化的比例,實現技術裝備現代化的發展目標。鐵路運輸客貨分離、全面提速為發展鐵路現代物流奠定了重要基礎。(2)豐富的物流資源。鐵路擁有大量的貨運站、貨場及倉庫,尤其是設置于港口和陸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貨運站場,已具備實現包裝、倉儲、裝卸、中轉、配送等物流服務的基本能力,具有發展成現代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條件。據報載:武漢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正式開通運營,這是全國規劃建設的18個集裝箱中心站之一,年均可辦理154萬標箱集裝箱儲運,相當于全國集裝箱貨運總量的1/3,是目前全省鐵路集裝箱運力的10倍。 武漢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位于東西湖區惠安大道,扼守武漢西北門戶,鄰近吳家山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吳家山臺商投資區以及湖北武漢保稅物流中心,緊鄰繁化的漢口商務區,占地總面積2019畝,總投資7.06億元,歷時兩年建設。該站與武康線(武漢——安康)吳家山貨運站接軌,實現鐵空聯運、鐵水聯運等多式聯運,集裝箱可通過武康二線、京廣鐵路通達全國,到陽邏港需一個半小時,到機場僅需一小時。據了解,該集裝箱中心站由集裝箱作業區、快運作業區、特貨作業區和武漢鐵路局貨運基地四部分組成,作業區安裝有無線射頻識別(RFID),6條通往作業區的車道均設有門禁,大門安裝了集裝箱智能系統,配有40多個攝像頭,車輛只要經過大門,該系統就可以自動識別車號、箱號,自動檢查電子手續,自動分配最優的集裝箱箱位,并將數據傳遞到監控室。整個現代化作業的操作過程已經達到了國內、國外先進水平。
三、鐵路運輸業在實際中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對策
(1)提高對供應鏈管理的認識。加強對供應鏈的管理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開始于20世紀的70、80年代。我國的供應鏈管理的思想是20世紀90年代與現代物流一起引進的。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特別是近幾年的實踐,我國東南沿海的大型制造業和流通連鎖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日趨成熟。因此,要傳播供應鏈管理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提高鐵路運輸業的管理水平,促進鐵路運輸業的現代化發展。(2)對現有的供應鏈進行整合。對供應鏈的整合,主要是對物流的優化。不斷加強其核心業務,將非核心業務外包,使鐵路運輸業的內部供應鏈外化,特別是物流的外包,進一步提高鐵路運輸業的核心競爭力。(3)建立企業聯盟。鐵路運輸業可以與上下游企業建立松散型聯盟。這也是供應鏈中企業合作方式之一,是一種通過建立契約但不涉及股權參與的合作形式,以聯合開發和聯合市場行動最為普通,包括技術交流、合作研究開發、協調生產營銷等。與上下游企業建立松散型聯盟,既可以保證經營的自主權,又可以提高經營的靈活性,使各企業在經濟效益上實現共贏。因此鐵路運輸業可以與公路等其它運輸方式的企業建立橫向聯盟,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從而使為客戶提供全程物流解決方案成為可能。(4)加速推廣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既是現代物流的基礎,也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信息共享是供應鏈管理的基點。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是在現代經濟中共生的新的學科領域。它們的產生和發展是互相關聯和一致的。物流的發展出現了生產和流通鐵路運輸業物流外包的形象,由鐵路運輸業的管理轉到供應鏈的管理,要求提供高水平的物流配送服務來支撐供應鏈的管理。這就要求物流配送的專業化。這引起了物流方式的改變和發展,出現了第三方,甚至第四方物流形式。加速第三四方物流的發展,是供應鏈管理提出的一項重要要求。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是供應鏈管理必須解決的瓶頸問題。因此,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鐵路通訊系統,通過GPS和計算機網絡實時收集全路列車、機車、車輛、集裝箱及所運貨物的動態信息,可實現列車、貨物追蹤管理。可運用這項技術大大提高路網及其運輸的透明度,為貨主提供了更高質量的服務。
供應鏈管理是在分散化網絡制造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全新管理方式,供應鏈研究的成果已被廣泛的應用到了社會經濟中的很多方面,從鐵路運輸業的微觀角度到國家組織的宏觀供應鏈管理,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再到金融領域都進行著供應鏈管理的研究和實踐。系統總結供應鏈管理研究的框架對更好的認識供應鏈管理思想方法,以及進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Hakansson,II.Corporate technological behavior.Coopcration and Nctwork[M].Routledge Press.London.1989
[2]沈厚才.供應鏈管理理論和方法[J].中國管理科學.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