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的必要性
呂鑫華
[論文關鍵詞]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
[論文摘要]人們的交通法制觀念淡薄和交通安全意識差與道路交通的快速發展這一矛盾,造成了道路交通擁堵、交通秩序混亂及交通事故頻發的現象。要盡快扭轉這種局面,就必須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不斷提高全體公民的交通法制觀念和交通安全意識,確保良好的交通秩序,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文章從立法的宗旨、宣傳教育的廣泛性特點及保障公民的生命權等六方面闡明了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的必要性。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迅速地普及到家庭,從而使得道路交通流量突飛猛漲,造成了道路交通擁堵、交通秩序比較亂、交通事故頻發的現象。出現這種現狀,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人們的交通法制觀念和交通安全意識仍然處于較差狀態,跟不上道路交通飛速發展的要求,使得公民在參與道路交通活動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交通違法行為。要想扭轉這種局面,就要大力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各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都必須廣泛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盡快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全面提高全體公民的交通法制觀念和交通安全意識,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平穩發展。
一、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內涵
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是以交通安全為目的,以交通法律、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為主要內容,通過和依靠行政的、社會的、部門的力量,以各種形式和方法向交通參與者進行的宣傳教育。通過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使得人們能夠明確在參與交通活動過程中的各種行為規范,懂得在各種不同交通條件下的交通安全知識,從而增強人們的交通法制觀念,培養人們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識,提高廣大交通參與者遵守交通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及交通道德水平,共同維護良好的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
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的模式
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內涵已清楚地表述了此項工作要走社會化途徑,就是要通過和依靠行政的、社會的、部門的力量進行宣傳教育,同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條也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經常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執行職務時,應當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關、部隊、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應當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法制教育的內容。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有關單位,有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義務。”這一規定以立法的形式進一步明確了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必須走社會化運作的模式。這種模式是指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進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形成由各級人民政府組織與協調,各職能部門、各單位、各行業、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負責實施,明確各自的職責,各司其職,并實行目標責任管理考核制度,督促各職能部門、各單位、各行業、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將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納入到整個社會普法教育的軌道上來,從而真正形成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不斷提高全民的交通法制觀念和交通安全意識。
三、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的必要性
(一)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宗旨所明確規定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條規定不僅以立法的形式明確了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要走社會化運作的模式,為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而且還明確了不同社會主體應當承擔著不同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職責:各級人民政府承擔綜合性、全面性的教育職責;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執行職務時應當承擔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職業職責;機關、部隊、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承擔本單位人員的教育職責;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承擔學生的教育職責;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有關單位承擔社會媒體輿論性的教育職責。由此可見,各級人民政府、各職能部門、各單位、各行業、社會團體及其他組織都肩負著法定的進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只有這種責任和義務得到真正的履行,才能逐步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從而提高全社會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實現《道路交通安全法》立法的宗旨。
(二)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是由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特點所決定的
在現代社會里人人都要參與交通,無論是兒童、學生、駕駛人還是老人都要出行,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對象是所有的道路交通參與者,這就決定了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具有廣泛性,也就是說社會上所有的人都需要接受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因此,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就要體現全民性,就必須通過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來實現全民性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培養全民性交通安全意識。
當前,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主體是以交通管理者為始終的,以政府模式化的行政手段進行宣傳教育,模式單一,工作被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始終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在單打獨斗、孤軍奮戰,且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從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人員嚴重不足,加之當前道路交通管理任務又比較繁重,投入到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時間和精力又不多,而各級人民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很少直接參與,在這種現狀下,勢必會造成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做得不夠全面和徹底,存在著宣傳教育的“空白點”就不可避免,也就很難實現全民性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可見,當前這種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機制已不適應現代道路交通快速發展的要求,也體現不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廣泛性的特點。所以,為了普及全民性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必須盡快轉變機制,爭取各級人民政府的重視與支持,通過政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全社會的力量齊抓共管,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宣傳教育模式,從而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不斷提高全體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識。
(三)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是新形勢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整體國民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道路交通也隨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私有車輛的激增,駕駛員隊伍的壯大及結構的變化,都給道路交通安全帶來了諸多問題,同時也對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市場經濟中,經濟利益的驅動致使一部分人的交通法制觀念淡薄,人們的意識形態需要更為具體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和督導,需要
完善的宣傳教育的社會機制來指導人們的交通行為,而傳統和落后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機制已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勢下道路交通發展對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逐步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體系,盡快建立“政府負責、部門聯動、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進一步發揮現代新聞傳媒的作用,實施大聯合、集團化作業,實現人、財、物的集中,是新形勢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大勢所趨。
(四)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是提高全體公民的交通法制觀念和交通安全意識的客觀要求
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是一項基礎工作,也是一項社會化的系統工程,重在全民參與。因而調動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和全體公民的積極性,激發人們參與的熱情,不斷提高公民的交通法制觀念和交通安全意識,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根本目的。 目前,人們的交通法制觀念比較淡薄,交通安全意識仍然處在較低的狀態中,致使人們在參與交通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如行人不走人行道、人行橫道,非機動車闖紅燈、搶道、逆行,機動車超速行駛、強行超車、急停猛拐、亂停亂放等,這些違法行為擾亂了道路交通秩序,造成道路交通擁堵,也容易引發交通事故。針對這種現狀,各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及交通警察在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環節上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著許多突出的問題,如人員少、形式單一、孤軍作戰、經費短缺、覆蓋面不廣等,這就決定了要徹底改變人們原有的交通法制觀念和交通安全意識,不能單靠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獨立去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及其交通警察執行職務時應當承擔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職業職責,這是責無旁貸的義務,但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不是宣傳教育行政部門,讓其承擔全社會交通安全宣傳教育職責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當務之急必須盡快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由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社會各界及新聞媒體共同承擔全社會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任務,構建強大的社會化宣傳教育網絡體系,從而真正形成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實現提高全體公民的交通法制觀念和交通安全意識的根本目的。
(五)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是搞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根本措施
道路交通活動的主體是人,車輛是由人來駕駛的,路也是人走的,可見,道路交通秩序的好與差,交通事故的多與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能否養成良好的交通習慣,能否自覺地遵守交通法律、法規,也就是取決于人們能否有較強盼交通法制觀念和交通安全意識。而要培養和強化人們的交通法制觀念和交通安全意識,就必須通過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來實現。依靠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社會各界及新聞媒體的力量,進行社會化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就是要從人們的思想意識人手,一方面通過教育使全體公民對交通法律、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理解、認識不深刻到理解、認識較深刻,直至全面掌握,使人們在參與道路交通活動過程中能養成自覺遵守交通法律、法規,進一步規范各種交通行為,逐步增強交通法制觀念,達到人人知法、懂法、守法,自覺維護好交通秩序;另一方面通過教育使全體公民充分認識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危害性,加深對交通安全重要性的理解,從而使人們在參與道路交通活動過程中徹底改變原有的不良交通習慣和交通意識,逐步更新和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把安全隱患、漏洞、事故苗頭遏制在萌芽狀態,做到防患于未然,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只有這樣,才能維護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確保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才能取得較好的成效。
(六)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是全體公民在參與道路交通活動中生命權的根本保障
據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死亡98738人;2006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起,死亡89455人;2007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死亡81649人;2008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死亡73484人;2009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死亡67759人。從統計數據來看,盡管我國每年發生的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減少,但死亡人數仍然居高不下,是全世界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這種狀況不僅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了嚴重的影響,也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生命安全,使得人們在參與道路交通活動過程中的生命權得不到保障。
對造成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原因分析得知,機動車駕駛員、非機動車駕車人和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是引起死亡交通事故的最主要的原因,約占全部死亡事故的96%。由此看出,人們的交通違法行為是造成公民生命權得不到保障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從根本上保障全體公民在參與道路交通活動中的生命權,就必須要減少人們的交通安全違法行為,就必須不斷提高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識,就必須盡快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確立的人民生命安全第一的立法原則。 綜上所述,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是一項浩大的社會系統工程,要想取得顯著的成效,就必須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社會化機制,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宣傳教育社會化的有效途徑,以適應道路交通發展的時代要求。
[參考文獻]
[1]丁立民,道路交通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
[2]孔憲信,道路交通安全法釋義與運用[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
[3]湯三紅,道路交通管理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
[4]莊繼德,汽車社會系統工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