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程背景下課程管理系統的設計
石曉燕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網絡管理選課系統
【論文摘要】高中新課程改革給學校的課程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藝術、體育和校本課程的選修模塊的選課制度,高中學分制度等。網絡技術的出現,為解決課程管理的難題提供了解決思路,本文從系統環境的選擇,系統的設計,到選課算法的優化提供了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為保障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和學生的要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機制。該嶄新的課程模式對學校的課程管理方式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給高中課程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上述過程的管理細化和優化提供了可能。
系統需求分析
1.選課制的由來
目前對選課制的看法或做法主要有三種:允許學生自由選擇選修課,必修課則由教務處統一安排,教學班與行政班基本保持一致。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課程,包括提前修讀的或分層次必修課和各種選修課,但是仍由教務處統一排課。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課程、選老師,這是最大自由度的選課方式,我們稱它為全面選課制。鑒于本單位實際,將采用全面選課制。
2.需求分析結果
系統希望實現如下功能:提供了基于模塊的學校教務管理新途徑,功能包括模塊教學背景下的課程信息發布與選課、課程表編制、教材登記與統計,模塊教學背景下的學業登記和成績登記、學分統計功能;實現學生成長過程記錄,向教育行政部門提供學生學籍記錄和學生的學分、學業成績、學生活動情況記載等;實現選課過程中互動和互相評價功能,即實現師生雙方面的互評。
系統環境的選擇
1.系統架構的選擇
B/S結構利用不斷成熟和普及的瀏覽器技術實現原來需要復雜專用軟件才能實現的強大功能,并節約了開發成本,是一種全新的軟件系統構造技術。隨著可視化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NET的出現,B/S的不足基本都得到了完善,本系統決定采用B/S架構。
2.數據庫的選擇
SQL Server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功能強大的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它是具備完全Web支持的數據庫產品,提供了對可擴展標記語言(XML)的核心支持以及在Internet上和防火墻外進行查詢的能力,提供了以Web標準為基礎的擴展數據庫編程功能。SQL Server提供強大的開發工具和各類開發特性,大大提高了開發效率,所以采用SQL Server作為系統的數據庫管理軟件。 系統的實現
1.選課算法的優化
目前常用的選課算法包括:先來先服務算法即選課系統開放后,學生自由申請,先申請的客戶優先滿足,直至該課程名額滿足,此后報滿課程關閉申請;名額分配算法即在選修課排課階段設定每門課的限選人數,然后將名額分配至各個班級,這樣就避免了不同班級之間不公平的矛盾。
鑒于上述算法都不適合我單位實際,首先無法同時提供足夠數量的客戶端機器供學生選課,其次選課必須要100%滿足學生需求。因此我們對算法進行優化,采用了選分分離算法即:提供一周的選課窗口期,所有學生必須在窗口期內完成選課,然后關閉選課功能。隨后進行分班后臺操作,采用優先滿足第一志愿原則,當某個課程報名人數超編后,則為每位報名者提供一個隨機數,按隨機數大小進入課程,未能進入課程的同學將第二志愿轉為第一志愿再次選課,以此類推。
2.系統的主要功能
基于前面所做分析,最終確定網絡課程管理系統主要的功能模塊有:系統管理、教師管理、課務管理、學生管理、成績管理(普通考試學科)、校本課程管理、藝術課程管理(選課制)、體育課程管理(選課制)等。系統的重點是和選課相關的后面三個功能模塊,以其中的校本課程管理為例,它主要包括:基本表生成、開課申請、課程審核、系統分班、學生管理、教師評價等功能;學生管理則具有:生成新生表、批量導入學生數據、學生數據個別修改、學生數據批量導出等。
總結
網絡技術的介入提高了課程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時也降低了課程管理的工作強度,在學校的時間管理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系統存在的不足在于選課算法無法兼顧到選課窗口期未能正常選課的部分同學以及后期轉入的同學,在管理上存在瑕疵,有待于進一步改進。
[1]張煥庭,李放等.教育辭典.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
[2]Pons Alexander P.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client Web Object retrieval,2005
[3]楊曦,冉嗚.淺談基于ASP技術的網上選課系統的設計.教育信息化,2005(7)
[4]袁寶華.論課程網絡平臺建設的新問題及其解決對策.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