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獨立院校應用型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徐仂
論文摘要:研究獨立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與“一本或二本”和“高職”的差異;研究服裝設計專業在實踐性教學環節中采取工作室教學、校企合作和職業資格教育等多元型服裝人才培養模式;在藝術與技術并重的前提下,獨立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緊緊圍繞企業和市場,以技能型作為其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
論文關鍵詞:獨立院校;服裝設計;人才培養
教育部《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中對獨立學院的規定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二級學院。”這種規定明確了獨立學院的性質,它既不屬于公辦、也不完全意義上的民辦高校,而是公辦性質、民營機制運行的一種新體制。獨立學院的創立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大創舉,在十多年的辦學過程中,發揮了其應用的作用,緩解了我國高等教育嚴重不足的問題。
在獨立學院的辦學模式下,其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定位,應該有別于“一本”或“二本”藝術設計專業所培養的服裝設計師和服裝工程師,而是應該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加強學生的使用能力培養。本文將以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為例,基于獨立學院的辦學特征,探尋應用型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并將其上升為理論高度,然后將其在獨立院校服裝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推廣。
一、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獨立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必然選擇
由于獨立學院在創辦之初都是依托“母體”的資源進行辦學的,因此多數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設施和設備、師資和人才培養方案等均沿用“母體”本科院校的方法和方式,這既不符合國家和社會對獨立學院發展的要求,也不符合學生及家長對獨立學院的期望。教育部明確提出,“獨立學院的專業設置,應主要面向地方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要努力創造條件加快發展社會和人力資源市場急需的短線專業”。經過近年來的辦學實踐,培養高素質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已經成為獨立學院的共識,大多數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應用型”、“復合型”,還有少數獨立學院定位為“創新型”。
服裝設計專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服裝行業和專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加大對實踐環節的培養,培養學生在款式設計、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制作等環節的操作能力,要加強學生對服裝材料、服裝市場和服裝設備等方面的操作和運用,才能滿足服裝行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獨立學院服裝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應該區別于“一本”或者“二本”院校培養服裝設計師或服裝工程師,而應該培養應用型很強的服裝設計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因此獨立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唯一的選擇就是培養應用型人才。
江西師范大學科技學院從辦學之初就提出了“厚基礎、寬口徑、強應用、善創新”的人才培養原則,強調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創新思維、開拓能力的應用型專門人才。自2003年開設服裝設計專業以來,一直重視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通過“服裝設計工作室”、服裝專業校企合作等教學模式,加大對服裝設計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力度,培養了一批具有很強的實踐能力的服裝設計人才。
二、獨立學院應用型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途徑
服裝設計高等教育多樣化的發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定位,培養目標定位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不同層次與類型的服裝院校在其專業設置和教學定位的不同。獨立學院培養的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本科層次的專門人才,所屬其中的服裝設計專業因其專業設置與培養目標,是區別于高等服裝設計教育模式中的以工科為主的第一種模式和以設計為主的第二種模式。
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實施“服裝設計工作室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和“職業資格鑒定模式”等教學模式,做到“五個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法訓練與創造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教內教學和教外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來培養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目前實施成效顯著,學生多次在全國,特別是省內獲大獎,學生技能有很大的提高。
(一)“服裝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服裝款式設計的能力。“服裝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是江西師范大學科技學院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最有特色的教學模式。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服裝設計工作室教學模式可以強化實踐性教學,從根本上解決學生服裝款式設計方面動手難的問題,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是一種十分有利的模式。
“服裝設計工作室”, 顧名思義是圍繞服裝設計進行的, 目的在于解決教學領域里如何學好, 做好服裝設計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 首先要運用合理的設計方法, 然后再進行提升、超越, 創作出新的思想和思路。在服裝設計工作室里,專業老師將事先設計好的服裝設計項目布置給專業學生,讓學生根據服裝市場和服裝企業對服裝產品的要求,遵循服裝設計的程序和規律,結合專業學生的靈感和對流行的把握和運用,將其用服裝設計圖的形式表現出來。以往在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我們更對強調服裝設計的藝術性,而忽視了服裝產品的市場性和工藝性;在服裝設計工作室的教學模式中,將服裝市場和服裝企業對服裝產品的要求加入服裝設計教學過程中,使專業學生設計的服裝產品更加適合服裝市場和服裝企業。
在“服裝設計工作室”里,教學內容以《服裝設計學》等相關課程為主線,包括造型基礎、時裝畫技法、服裝色彩學、服裝結構設計和樣板的制作、服裝工藝制作等,以及一些以服裝相關的輔助類選修課程;改變以往單一環節的教學模式,力求將服裝款式設計、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制作等三個主要環節融會貫通;把服裝設計理論、專業學生藝術創作的靈感與服裝市場和服裝企業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同時以服裝產品開發等項目教學為主線,將服裝設計理論運用于服裝產品開發過程中,解決服裝設計過程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課程的整合上,以《服裝設計學》為主線,把服裝設計專業主干專課程納入到工作室的統籌管理,對各課程進行優化整合,增加以服裝設計相關的學科前沿和邊緣內容,模擬或把企業服裝產品開發模式和項目引入工作室,與實際生產進行零距離接觸。
江西師范大學科技學院“服裝設計工作室”是校企共建的產物。在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將服裝企業產品開發的項目引入“服裝設計工作室”教學中。在服裝產品開發和“服裝設計工作室”教學過程中,專業老師和學生按照服裝企業對服裝產品的要求,發揮自身對服裝藝術設計的能力,將自己的設計理念融入服裝產品的開發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加培養了學生服裝產品開發的應用能力。
(二)“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服裝結構設計和工藝制作能力。服裝設計“校企合作”教學模式是學校依托服裝企業在服裝加工設備、服裝高級技術人才以及對服裝市場的熟悉和了解等資源優勢,培養學生對服裝市場、服裝行業和對服裝產品開發和加工等技術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服裝設計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就業“零距離”。服裝設計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生的動手能力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的過程。《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制作》是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兩個很重要的環節,而且其實踐性很強;同時我國服裝設計人才培養中重設計輕工藝的現狀使學生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制作能力一直很弱。服裝生產企業則在《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制作》等環節有著豐富的實驗經驗和高技術人才優勢。 “服裝專業階段性教學實習平臺”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服裝結構、服裝樣板制作、成衣工藝制作和服裝材料為主線的實踐技能課程,包括服裝結構學、服裝工藝學、服裝材料、工業制板、工業生產管理等課程。我們整合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所有實踐性環節,將其分成四到五個不同的模塊,然后在不同的學期安排一定的時間下到服裝企業進行實踐環節的教學和訓練。在實踐性環節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服裝企業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具有高級技師資格的師資,模擬服裝流水生產的場景,來提高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在服裝結構和成衣工藝制作的動手能力。同時《服裝結構》與《服裝工藝》課的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線,充分依托服裝企業現代化的加工設備,加強計算機在服裝款式設計、樣板制作、放碼、服裝企業管理等方面應用的實踐教學,而這些教學實踐環節的實現都是通過下到服裝企業來解決的。江西師范大學科技學院2007開始和江西文豐服飾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共建“服裝設計專業階段性教學實習平臺”,來解決學生在《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制作》環節中的動手能力。
畢業實習環節也是加強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手段,校企合作共建“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生實習基地”,為畢業生的實習提供一個良好的實習平臺。在畢業實習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熟悉服裝產品開發過程的程序以及服裝款式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制作等相關環節技術要求,為畢業設計和創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畢業實習的安排上,根據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特點,將本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程在第六學期全部結束,從第七學期開始,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和興趣,選擇不同類別的服裝企業的進行頂崗實習。同時學校對畢業設計過程也進行了改革,在畢業生進行實習的過程中,學校和服裝企業根據企業生產特點擬訂在本企業畢業實習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及大綱,再由指導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畢業設計。在“畢業生實習基地”頂崗實習的過程中,服裝企業提供相關的加工設備和條件,讓畢業生在服裝企業完成畢業作品的設計和制作,畢業生只要在學校規定的答辯和作品展示的日期將作品帶回學校答辯和展示。
(三)”職業資格”教育模式培養了學生就業能力。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教育并重是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我國現行人才培養過程中,更加重視學歷教育,而忽視職業資格教育,從而導致人才培養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缺陷。現在我國開始推行“職業資格”準入制度,這為高技術人才培養提供了機遇。
獨立院校服裝設計專業要把傳統學歷教育與服裝職業資格教育完美地結合起來,通過把服裝設計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服裝市場運作等知識相結合。學校通過學歷教育提高了專業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修養,通過職業資格教育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增強了學生的就業能力。獨立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將國家對服裝職業資格從業人員的技能要求納入課程內容,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要求進行培養和考核。在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推行“雙證”制,即學生畢業時,既要拿到畢業證也要取得服裝設計相對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江西師范大學科技學院服裝設計專業注重學歷教學和職業資格教學相統一的原則,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對“服裝設計師”或者“服裝設計定制工”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尤其是對操作能力的要求,加大學生證服裝結構設計和服裝工藝制作等能力的培養,使其順利通過國家職業技能資格鑒定,達到相應的服裝職業資格要求。從歷年的學生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成績來看,效果還是明顯的。
三、獨立學院應用型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觀現階段各獨立學院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過程,普遍都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沒有自己的特色
當前獨立學院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過分的依賴了母體,因此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教學計劃都照搬母體的。服裝設計專業仍然沿襲一本或二本院校的重設計、輕技能的人才培養理論,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倒提高。服裝設計專業從招生到培養等整個過程都沿襲一本或者二本院校的模式和方法,使培養學生同樣缺乏服裝設計專業相關的實踐能力和服裝市場運作能力,但又由于招生時文化水平和藝術水平較低,同樣也不具有服裝設計師和服裝工程師所具有的藝術素質。
(二)服裝設計“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不足
現行獨立學院辦學機制,造成了獨立學院的師資過份依賴母體、自身師資建設嚴重不足,尤其是具有高級工藝美術師、高級技師、高級工藝師等技術性師資的缺乏。
在當前我國高校服裝設計專業師資有二種極端現狀,一類師資是“學院派”,有很強的理論知識和美術功底,但缺乏服裝設計市場運作能力和成衣制作能力;另一類是“工廠派”,有很豐富的服裝生產和制作經驗和服裝市場運作能力,但缺乏對服裝設計系統知識的掌握和藝術眼光,這些都為服裝設計應用型人才培養造成了障礙。
獨立學院服裝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要加強自己的教師梯隊建設,將更多青年教師派到服裝企業進行生產實習,增強服裝設計專業教師的動手能力;或者學校聘請服裝企業一些生產技術人員來校任教,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服裝設計實踐性教學設施嚴重不足
獨立學院主要靠自籌經費謀求發展, 政府及社會投入的資金很少, 實驗室及校內實踐基地的建設投入相對較大, 因此實驗室及校內實習基地資源非常有限。獨立學院多半依托母體學校的實驗室資源,只建設少量自己的實驗室甚至根本就沒有自己獨立使用的實驗室。而且服裝加工和檢測設備日新月異,更換和淘汰速度快,使本來就嚴重不足的教學設施更是雪上加霜。
江西師范大學科技學院服裝設計專業通過“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依托服裝企業和相關的服裝專業院校的設備資源,解決了部分服裝設計實踐性教學資源設施不足的問題。我們今后將通過各種途徑來緩解服裝教學設施不足的問題。
按照教育部26號令要求,教育部將在2013年對獨立學院辦學水平進行評估。獨立學院將抓住本次評估的機遇,努力完善辦學條件,辦出專業特色,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創造更好的條件。服裝設計專業只有培養應用型、服裝企業所需的高級技術人才才是學校和專業立足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