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職師類藝術設計廣告理論課程教學探索的有效途徑
陳雪映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藝術設計;廣告理論課程
論文摘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的重要舉措,為職業教育培養合格的師資力量是解決現今職業學校師資嚴重不足的重要途徑。藝術設計是當下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行業,并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國藝術設計廣告學教學與社會需求存在嚴重脫節,同時學校培養的設計人才與社會需求存在著巨大的矛盾,特別職教師資類教學的培養目標不僅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教師教學能力,但從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職師類藝術設計廣告理論課程教學現狀發展卻不容樂觀。于是,改變現有的職師類藝術設計廣告理論課程教學,探索有效的藝術設計廣告理論課程教學途徑已成為緊迫任務。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國家實施科教興國的重要舉措。職業教育是傳統教育基礎上衍生的教育形式,是當代教育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在當今信息發達的時代,藝術設計中廣告業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但目前我國藝術設計廣告學教學與社會需求存在嚴重脫節,同時學校培養的設計人才與社會需求存在著巨大的矛盾。職師類藝術設計專業要求學生具備“能做、會教、善學”的素養,即:既要能熟練操作各種設計軟件技術,又要具備良好的教室教學能力,同時又有一定的藝術科研能力,等等。然而在廣告設計專業,廣告理論課程的理論與實踐如何有效結合一直是廣告設計教學中的一個難點,歸結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學生“重技輕文”的思想嚴重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未能形成良好的理論知識學習習慣,認為學好設計軟件就掌握了設計要領,部分學生甚至把廣告等同于廣告設計,忙于參加各種設計大賽,忽視了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重技輕文的思想,不僅直接影響實現職師類學校人才培養目標,也未能把設計放于市場傳播及消費市場領域中思考,最終學生未能學到真正適用于廣告設計的本領。
(二)廣告理論課程設置有待完善
無論是普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廣告理論課程設置還是職師類藝術設計專業的廣告理論課程設置,都存在一個問題,即廣告理論課程設置時數短,學分少,理論課時與實訓課時總和沒能達到廣告設計中某軟件教學(如potoshop等軟件學習)課時總數1/3,這樣,從課程學習時間上就大大縮短了,勢必影響學生學習廣告理論的興趣和意識。另外,對于廣告理論課程的開設也沒能像其他軟件課程那樣受到重視,隨意安排上課時間和調動上課地點時有發生,不僅影響任課教師的積極性,對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有較大影響。
(三)未能形成成熟“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廣告業之所以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必然與社會中的企業有著密切的聯系。但目前高校培訓出來的設計人才僅有少部分能得到企業青睞。能嫻熟操作各種設計軟件的不乏其人,但有較深設計底蘊的設計人才就少之又少了。這就是學校教育與社會實用脫節的表現。在廣告理論教學中,部分教師較少考慮廣告實際操作程序的復雜性和多元化,唯理論而理論,教學內容空洞、乏味,沒有說服力,學生亦只能對廣告理論死記硬背,應付考試,未能真正理解理論在設計實踐中的意義。職師類學生將來要成為各種中職學校的老師,必然強調自己會做,并且能教,于是實踐經驗不可少。目前“校企合作”已被看作是學生工作前最好的實訓途徑,但真正把學校與企業緊密結合,并且效果顯著的成功案例不多,原因之一是企業認為學生實踐的流動性大,不利于管理更加不利于企業創造更多利益,在這樣的情形下“校企合作”的教學形式很多都浮于表面,沒能真正顯示其重要作用。
轉變現有職師類藝術設計廣告理論教學現狀的幾點建議:
(一)改變觀念,重視廣告理論學習在實踐中的引導作用
1.改變學生對廣告理論學習不重視的現狀,通過課堂中注入案例教學,對比國內外成功或失敗的廣告設計案例,強調成功廣告案例必須要深扎傳播領域或消費市場中,若沒有廣泛的廣告理論基礎作依托,是不能獲得成功,或者只能為廣告設計而設計,而不具有社會服務功效。 2.強調教師樹立“理實一體”的教學觀。
改變過去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項目小組,通過理論講解后,要求學生按項目分配進行時間。如在《廣告策劃》這一章節中,需要學生以團隊合作來完成社會調查、數據分析、策劃書撰寫及廣告設計宣傳和后期整理等環節,讓學生在學中做,教師在指導中獲得更有針對性的廣告理論教學方法,真正實現“理實一體”的教學觀。另外,教師應爭取到企業進行一線操作的機會,把更多的實踐經驗帶回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講解更多鮮活的教學案例。
3.完善現有的職師類廣告理論課程設置。
目前,職師類院校開設廣告理論課程大多照搬普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廣告理論課程設置,即理論講授占70%,實訓操作占30%。這就不可避免地使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流于形式而無職師特色。應該在充分理解職師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在廣告理論課程設置中注重整體性、連貫性與層次性,即在開設課程中,充分考慮教學計劃,選擇有針對性且最新的廣告理論教材等,同時也應該把理論教授及實訓操作的課時量增加且把這兩部分課時交替安排,避免理論教授與實訓操作相互脫離。另外,在設置廣告必修課與選修課中,加重選修課的技能性,這樣既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廣泛形成良好的實踐氛圍。
(二)轉變現有的廣告理論教學方式,強調“校企合作”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廣告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我們不能僅把課程理解為單純的教學計劃表中的課程,同時還包括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職業教育16號文件主要強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這一要求不僅是針對學生的課堂教學與企業實訓,更為要求教師也需要有更多一線的工作經驗,以改變教師教學內容泛化和教學手段老化的現象。
2.在廣告學專業中,通過學校與設計公司的合作,能有效地使學校了解設計公司對設計人才的要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并使學校能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專業、課程、教材等不合理的地方,建立起適應設計公司需求的課程體系。對學生而言,強調“校企合作”不僅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態度,更有利于他們在就業意識、技能訓練,崗位認同感等方面的培養,在進行廣告設計的過程中,能把所學的設計理論,軟件操作能力運用到實踐中,從而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把設計融于消費市場的能力。
(三)集中學校資源豐富的優勢,創新廣告理論教學手段
在藝術設計專業廣告理論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豐富資源,如,在廣告學理論中設計到廣告策劃,可以邀請傳播學、經濟管理學教師進行講授,廣告法規及管理可邀請法學專業教師講授,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各類知識領域中吸收對廣告理論學習有幫助的養分,充分學好該門課程。
總而言之,高校職師類藝術設計教育要面向的不僅是設計市場,還作為培養中職類學校的后備師資力量,要求學生不僅要有較強的理論水平,更需要有過硬的專業操作水平。要達到這樣的培養目標,不僅需要學校從大方向上把握大的教學改革,更需要學校及每一位教師學生能深刻體會到業界的動態形勢,轉變觀念,踐行適合職師類藝術設計專業廣告理論課程學習的新措施。
參考文獻
[1]曾振華.廣告學原理[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
[2]許安嬌.藝術類廣告學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3]尚華燕.高職教育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13).
[4]魏莉,王玉峰.淺析如何將職業教育中理論與實踐更好地結合[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