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生物材料的交易機制研究
馬俊
摘要:通過對轉基因生物材料交易機制的探討,重點從經濟特性、成本結構、市場結構以及用戶需求特征等方面對這一類特殊產品進行了深入分析,從而為進一步研究此類產品的定價機制和定價方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或許會為此類產品的定價理論開辟一個新的研究視角。 關鍵詞:基因;轉基因生物材料;經濟特性;成本結構;市場結構;用戶需求特征 1轉基因生物材料的定義 應用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和開發而獲得的帶有特異生物遺傳信息的基因、重組載體、轉化體、融合細胞和組織,以及用這些生物材料制備的活性制劑。它們主要是用于進一步的轉基因生物新品種、藥品等的研究。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轉基因生物材料的交易是伴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逐漸興起的,大多數是以科研機構以及具有生物技術研發能力的生物及制藥公司為目標客戶。 2轉基因生物材料的經濟特性 2.1 轉基因生物材料的可復制性 生物之所以能夠將其特定的性狀代代相傳而不發生改變,正是得益于帶有其遺傳信息的基因以及與之相關的各類遺傳物質能夠通過一系列復雜的生化反應而進行復制,從某種意義上說,轉基因生物材料最大的價值正是在于其能夠在合適的生化條件下產生復制,并且從經濟學上來講,生產這類轉拱因生物材料每單位所增加的邊際成本都非常小,甚至趨近于零,盡管前期研發投入的資金都非常巨大。轉叢因生物材料的可復制性一方面為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這類產品的提供商必須在不正當復制的情況具有很大不確定性的條件下,開展利潤最大化的交易和定價決策。 2.2轉基因生物材料使用效用的滯后性 轉基因生物材料的需求方多為大學、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機構以及具有轉基因分子生物技術研究實力的生物和制藥公司,他們應用這些轉基因生物材料可以作進一步的遺傳轉化研究。由于科學研究的巨大風險和不確定性,應用這些轉基因生物材料能否達到預期的科研目的,得山預期的科研成果,不僅僅取決于轉基因生物材料本身,它與科研人員的科研能力,科研設備和輔助材料的選用,甚至實驗室的氣溫、光照等自然環境都密切相關。 2.3轉基因生物材料的易變性 正如轉基因生物材料的定義中所描述的,基因、載體等材料都是以分子計的微小物質單位,將它們從自然界中分離出來本身并不容易,但是一旦分離出來,它們又很容易被研究人員修改或是重新組合,現代分子生物學中的酶切技術便是專門針對修改或是重組DNA而開發出來的專門技術。對轉基因生物材料的修改或是重組是進行轉基因研究的需要本身無可厚非,但是這同樣會帶來相關的知識產權問題,畢竟僅僅一兩個堿基對的改變就將前期科研人員的大量工作形成的權益予以否定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接受事情。 3轉基因生物材料的成本結構 3.1研制開發成本高,生產制造成本低 轉基因生物材料生產的一個重要的特征是研發成本極高但此后的復制生產成本很低,以至于相對于其母本的研發成本,再增加一個副本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一種轉基因生物材料的研發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費用極為高昂,而且這些成本大部分是沉淀成本,即一旦這種材料研究終止或是失敗,成本就不能收回。一個基因從分離、測序直到功能鑒定取得成功,研究費用通常需要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美元。但是,一旦這個基因成為穩定的材料,則復制它的一個副本就只需要提供特定的生化反應環境進行培養,成本不過數美元而已。 3.2生產過程中固定成本商,可變成本低 相對于傳統產品,轉基因生物材料類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表現出了高固定成本,低邊際成本的特點。由于 轉基因生物材料的生產一般是在嚴格的實驗室環境中進行,需要先進的生化反應儀器設備以及配套的生化試劑,在正式復制母本之前需要完成很多前期工作,這些都是作為生產的固定成本投入,往往耗資巨大,而一旦有了轉基因生物材料的母本,多生產一個副本的成本便幾乎為零,增加的變動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與產量水平無關,這樣的成本結構自然而然形成了巨大的規模經濟效益,轉基因生物材料供應商生產得越多,平均成本就越低,如圖:
其成本函數可以表示為C=C0+cQ(其中Q表示轉基因生物材料的產量,c表示產量為Q時轉基因生物材料的總成本,C0為轉基因生物材料生產的固定成本,c為轉基因生物材料的邊際成本,根據轉基因生物材料的特點,我們可以得出,這里c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