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磷酸鈣生物材料的制備及表征
傅榮,屈樹新
【摘要】 目的 制備適合新骨長入的孔隙率、孔隙尺寸和結構的多孔磷酸鈣組織工程支架材料。方法 通過濕法共沉淀法合成羥基磷灰石(HA)/磷酸三鈣(TCP)雙相粉末,采用有機泡沫浸漿法和適當的致孔劑,分別制備多孔磷酸鈣陶瓷和多孔磷酸鈣骨水泥。采用掃描電鏡觀測試樣的孔隙結構,測量其孔隙率,利用X射線衍射分析其相成分。結果 多孔磷酸鈣陶瓷和磷酸鈣骨水泥的孔隙率分別為72%和67%;孔隙尺寸分布在200μm和280μm左右;孔壁上分別存在大量孔徑為數微米至數十微米的微孔;X射線衍射結果證明多孔磷酸鈣陶瓷的組成包括HA和βTCP ,骨水泥的成分為HA,αTCP and βTCP。結論 試驗制備的多孔磷酸鈣生物材料具有適合新骨長入的孔隙直徑、孔隙率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關鍵詞】 多孔磷酸鈣陶瓷; 骨水泥; 微孔; 生物相容性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ation of 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Bioactive Material for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pare the adaptive 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bioactive material. Methods The hydroxyapatite/tricalcium phosphate biphasic powder was synthesized by the wet coprecipitation method. Then polymer sponge immersion method and appropriate progeny were used to prepare 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CaP)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CaP ceramics and CPC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SEM).Their phase 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Results The porosities of CaP ceramics and CPC were 72% and 67% respectively. Their pore sizes were 200 to 280 μm. The results of XRD showed that CaP ceramics composed of HA and βTcp, CPC composed of HA, βTCP. Conclusion The preparation by the experiment has appropriate pore size and porosity and excellent biocompatibility which are suitable to the bone ingrowth.
【Key words】 porous calcium phosphate (CaP) ceramics; cement; micropore; biocompatibility
1 前 言
磷酸鈣生物材料由于具有與自然骨組織相似的無機成分,因此表現出優良的生物相容性,植入體內后能夠與骨組織形成骨鍵合,被稱為生物或材料,并已經成功地被應用于臨床骨缺損的修復和填充[1]。但是,臨床常常會遇到病理情況下的骨缺損,如骨質疏松導致的骨缺損,患者的骨密度低,骨修復能力差;或者大體積的骨缺損。由于無機的磷酸鈣生物材料缺乏生長因子、蛋白質等,引導新骨長入磷酸鈣生物材料的能力有限,上述原因常常導致臨床不愈合或延遲愈合。因此,有研究提出通過體外培養細胞或在磷酸鈣生物材料中添加一定的生物因子,如骨形態發生蛋白[2](BMP),轉移生長因子[3](TGFβ)等,或者在生物材料體外培養細胞,通過添加生長因子或細胞賦予生物材料誘導組織再生的能力[4] ,有巨大的發展前景。因此,如何制備模仿自然骨組織的孔隙結構,尤其是適合細胞長入的孔隙結構,包括適當的孔隙尺寸、以及孔隙的貫通性等,是當前骨組織工程研究的熱點[5]。
2 材料制備和方法
2.1 雙相磷酸鈣粉末合成
本研究采用Ca(NO3)2和(NH4)2HPO4作為起始原料濕法合成混合均勻的羥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磷酸三鈣(Tricalcium Phosphate, TCP)。通過控制反應液中的pH值和Ca/P原子比可以制備不同HA/βTCP比例的共沉淀粉體。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Ca(NO3)2+(NH4)2HPO4+NH4OH→ Ca5(OH)(PO4)3↓+ Ca3(PO4)2↓+NH4NO3(式-1)
經老化,將沉淀過濾并用蒸餾水反復清洗至pH 7,烘干,球磨機研磨成粉末備用。
2.2 磷酸鈣多孔支架的制備
磷酸鈣陶瓷多孔支架材料采用有機泡沫浸漿法,將上述合成的磷酸鈣粉料加入蒸餾水調制成磷酸鈣漿料,浸漬有機泡沫,干燥,然后經過1 250℃的高溫燒結,去除有機泡沫,即可制備多孔磷酸鈣陶瓷。
根據文獻[6],多孔磷酸鈣骨水泥粉末由αTCP(αCa3(PO4)2)、DCPD(CaHPO4.2H2O)、HA(Ca5(PO4)3OH)、CaCO3按58∶25∶8.5∶8.5的質量比混合而成。采用NaCl顆粒作為致孔劑,致孔劑占70 wt %,其中60%的致孔劑的粒徑小于200 μm,剩下的40%分布在200~450 μm之間。采用磷酸緩沖液作為液相,將粉相和液相混合后,磷酸鈣骨水泥發生固化。在蒸餾水中將易溶造孔劑溶解,即形成多孔磷酸鈣骨水泥。
2.3 磷酸鈣多孔組織工程多孔材料的表征
2.3.1 孔隙率的測定 本研究采用直接稱重體積計算法測定多孔磷酸鈣陶瓷的孔隙率。先切取形狀規則且大小合適的多孔材料樣品,注意切割試樣時盡量不要使材料的原始孔隙結構產生變形,且試樣形狀應便于測量和進行體積計算。利用天平稱出試樣質量,利用游標卡尺進行樣品的尺寸測量,并計算其體積,根據公式得出孔率[7,8]。
本實驗中制備的骨水泥樣品,每個質量都為1g。凝固后形狀為圓柱狀,測得直徑為15 mm,高3 mm.本實驗采用的NaCl的密度為2.16 g/cm3.
2.3.2 形貌觀察 采用掃描電鏡觀察了組織工程多孔支架材料的高倍形貌。分別取兩種多孔磷酸鈣生物材料,鍍金,利用掃描電鏡(FEI,Quta 200)觀察多孔磷酸鈣生物材料的孔隙結構和形貌。
2.3.3 成分分析 采用X射線衍射測定兩種組織工程支架材料的相組成,測試條件采用X射線衍射儀(Philip,Xpert)對樣品粉末進行分析,選擇銅靶在35 mA、45 kV的測試條件[9]。
3 結果
3.1 磷酸鈣多孔材料的孔隙率
多孔材料的孔率(又稱孔隙率或孔隙度),是指多孔體中孔隙所占體積與多孔體總體積之比,一般以百分數來表示,該指標是多孔材料中的最基本的參數之一,也是決定多孔材料的其它性能的關鍵因素。多孔材料的孔隙包括貫通孔、半通孔和閉合孔3種,這3種孔率的總和就是總孔率[10]。
本研究所制備多孔磷酸鈣陶瓷的孔隙率約為72%;多孔磷酸鈣骨水泥的孔隙率約為67%.
3.2 形貌觀察
采用掃描電鏡觀察了多孔磷酸鈣陶瓷和磷酸鈣骨水泥的形貌,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觀察到,在兩種多孔支架材料大孔的孔壁上均有大量孔徑在幾個至數十微米的微孔,尤其是磷酸鈣多孔陶瓷。
3.3 成分分析
X射線衍射結果如圖3所示。從圖中可分析磷酸鈣陶瓷中主要相成分為羥基磷灰石(HA),此外還含有少量的磷酸三鈣(βTCP)。磷酸鈣骨水泥粉末主要為磷酸三鈣,其中主要包括β相的磷酸三鈣(βTCP)和少量的β相磷酸三鈣(βTCP)。磷酸鈣粉相和液相混合固化后,主要成分為HA、βTCP和βTCP,經過蒸餾水的浸泡后,其中的βTCP、βTCP的含量下降,尤其是βTCP的衍射峰基本消失,而HA的含量明顯增加[11]。
磷酸鈣骨水泥能夠自行硬化并轉化為羥基磷灰石的原理基于不同磷酸鈣鹽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差異。由于在pH 4.2~11范圍內,羥基磷灰石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最小的,因而在熱力學上是最穩定的。其它磷酸鈣鹽在水中會向HA轉化,因此,本實驗制備的磷酸鈣骨水泥隨著固化以及在蒸餾水中浸泡后,HA的含量明顯增加,而磷酸鈣骨水泥粉相中的αTCP等,溶解或轉化成HA。雖然自然骨中無機相主要為HA,但也有少量的TCP,因此HA、αTCP和βTCP三種磷酸鈣鹽均具有優良的生物相容性,已成功地被應用于臨床[12]。
4 討論
通過體外培養細胞或在磷酸鈣生物材料中添加一定的生物因子,如骨形態發生蛋白(BMP),轉移生長因子(TGFβ)等,或者在生物材料體外培養細胞,通過添加生長因子或細胞賦予生物材料誘導組織再生的能力,這種在體外構建組織的方法被稱為“組織工程”,是目前研究的方向[13]。根據ASTM標準其定義為:“在體內和體外應用科學原理和方法構建組織工程醫療產品,用于醫學診斷和治療。各種原理和技術是工程學和生物醫學基本的實踐和方法,例如:制造傳統醫療器械和生物制品的細胞、基因,或藥物治療,胚胎學或其他形式的發育學和生物學,外科修復方法和技術等。組織工程也可用于生產非人體用產品。”,根據ISO標準,其定義為:“指制造一類醫療產品的技術和工藝,這類醫療產品中活組織或細胞應能修復、改善或再生受者細胞、組織和器官和/或其結果和功能”。
組織工程的三大要素分別為:細胞、細胞生長因子和細胞載體材料。由于分離的細胞自身不能形成組織,它們需要特殊的環境,通常包括細胞生長臨時的支架材料。這種三維支架材料常常模擬其自然對應物——體內的細胞外基質,既起物理支架的作用,又是細胞在體外培養和后期植入的粘附物質。運用于骨組織工程的支架材料主要有無機材料和生物可吸收高分子材料或它們的復合物,無機材料主要包括羥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磷酸三鈣(Tricalcium phosphate, TCP)以及它們組成的雙相磷酸鈣材料等[14]。但如何制備模仿自然骨組織的孔隙結構,尤其是適合細胞長入的孔隙結構,包括適當的孔隙尺寸、以及孔隙的貫通性等,是當前骨組織工程研究的難點和熱點。
貫穿式多孔結構有利于組織液的滲入,使組織液能夠進入材料內部,材料與組織液接觸面積增加,有利于材料的生物降解[15]。為了適應新生骨組織長入材料的要求,微孔的最小孔徑必須大于100μm,此時,骨細胞可以在孔內生長,有利于材料的血管彼此連通,以保證長入材料深部的組織有營養供給,同時種植體可以起到支架作用[16]。
作者采用有機泡沫浸漬法和加入致孔劑的方法,制備出多孔磷酸鈣陶瓷和磷酸鈣骨水泥,通過控制有機泡沫的孔隙率和孔隙結構,以及致孔劑的加入量和尺寸,有效控制多孔磷酸鈣陶瓷和骨水泥中的孔隙率和孔隙尺寸,并分別采用掃描電鏡、X射線研究分析其表面形貌和孔隙結構,測定磷酸鈣陶瓷和骨水泥的孔隙率,以及相成分,證實其有利于細胞和細胞生長因子在體外構建組織,是具有適合新骨長入的孔隙率、孔隙尺寸和結構的多孔磷酸鈣組織工程支架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