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西部水資源
張亮
摘要:我國西南地區的水資源極其豐富,但開發利用困難,西北地區是卻世界上干旱缺水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解決西部水資源的開發問題重點應抓好節約用水和生態環境建設,合理開發和保護水資源,制定優惠政策,大力開發西部水電資源等。針對西部水資源分布特點、開發利用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建議在西部大開發中要認真搞好西部水資源總體規劃,加強政策法規建設和管理,按照節水型經濟社會的要求,實現西部水資源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西部地區 水資源 水電開發 生態環境建設
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時刻,黨中央及時作出了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西部的水資源在整個西部經濟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如何搞好西部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對西部經濟乃至全國都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實施西部大開發為西部水利資源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但這也對西部水資源的開發提出了挑戰。能否成功開發好西部的水利資源,對西部大開發的成功實現也將起著重要作用。
一、西部大開發,為水利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中國西部地區十二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水資源和水能資源十分豐富,水資源總量15000多億m3,占全國總量的55.65%,可開發水能資源裝機達3.4億kw,占全國總量的90%。但時空分布極不均勻,南多北少,西北與西南有著明顯的差異。西北地區氣候干旱少雨,蒸發量是降水量的四到十一倍,地域面積占西部總面積57%的西北地區,水資源總量2254億立方米,水資源量只占18%,水能資源只占24.4%,是世界上干旱缺水最嚴重的地區之一;西南地區氣候濕潤,降雨豐沛,水資源與水能資源十分豐富,但開發難度很大。西部地區是中國主要江河的源頭,西部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生態環境、江河水質以及水資源與水電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不僅關系到西部,而且直接影響到東中部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解決好西部水資源問題,關系著西部大開發的進程。另外,薄弱的水利基礎設施也是制約西部地區發展的主要因素,要加快進行西部地區大開發,就必須加快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把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擺在突出位置。黨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西部水利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提出了挑戰。要搞好西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我們必須找準位置,抓住機遇,不失時機地加快西部地區的水利發展步伐。
二、西部水利開發必須有新思路
西部大開發應將建設節水型的經濟、節水型的社會和節水型的生態環境作為一項重要目標。西部是我國主要江河的上游,生態環境的屏障,我國主要江河的水資源、泥沙、沙塵暴及今后的水電主要來自西部,解決西部水的問題不僅關系西部,而且關系大江大河的綜合治理,關系全國生態及大氣環境的改善以及“西電東送”的實施。因此,西部水的問題在大開發中要放在突出位置。我國西部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具有特殊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發展狀況,水資源十分稀缺,生態環境異常脆弱;而西南地區水資源非常豐富,但許多河域流系處于崇山與大峽谷之中,不易開發,至今為止,開發利用率極仍很低下,由于在西南地區耕地缺乏,從解放以來破壞了很多山林開墾成為山地,破壞了植被,使水土保持存在嚴重問題。所以西部水資源開發的問題非常復雜。這就決定了進行西部地區的水利開發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必須慎重對待,而不能盲目從事。必須認真總結歷史上西部地區水利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認識和把握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以正確的指導思想,指導西部地區的水利開發實踐。
1.要有全局的觀點。研究西部地區的水問題,應立足于西部,但又不能局限于西部,無論是資源,還是市場,無論是經濟問題,還是生態問題,都應從更為宏觀、更為全局的角度來思考。
2.要有系統的觀點。西部大開發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水利建設涉及到方方面面,必須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不能顧此失彼。70年代以來,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演化呈現出“三增加兩減少”的基本態勢。20年間,人工綠洲增加8315平方公里,天然林草地減少了38萬平方公里;人工水庫坑塘面積增加了723平方公里,天然湖泊面積減少了960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積增加了37萬平方公里。這說明西北地區的水問題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聯性極強。在這種復雜的情況面前,我們一方面要瞻前顧后,全面、系統地考慮問題,另一方面又不能無所作為,畏縮不前。要立足于發展,立足于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達到人與自然的新的和諧與平衡。在西南水利資源極為豐富,但是開發率不到6%,雖然興修了很多水電與農田灌溉系統,但是在有些地方仍存在農民靠天吃飯,且灌溉利用率不高,有的地方水電出現了相對過剩的境況,這說明在西南地區完整、有效率的水利灌溉系統仍未形成,水電資源的開發也缺乏規劃,顯得有些盲從與盲目。這些不僅導致了資源的浪費,也制約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在西南,我們應從科學規劃的角度出發,有計劃地、有目的、有規劃地開發水電資源,抓住“西電東送”的良好機遇,使水電資源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促進西南經濟的發展。
3.要有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西部大開發中必須貫徹的一項重要原則。雖然水資源是可再生資源,但是也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所以應當限制粗放利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現在西部省區的一些地方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已經超過了當地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如新疆天山北坡中段和東疆地區,甘肅河西走廊的石羊河、黑河流域等,這些地方的地表水、地下水大多經過了三次轉化和利用,下游水質嚴重劣變,生態環境退化。同時,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在西南的水利水電開發中,也存在水資源浪費嚴重,雖然西南的水資源相當豐富,但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水也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現在如成都也出現了用水緊張局面,所以在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的同時,更應注重開發的效率。在西部大開發中,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通過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4.要有資源水利的觀點。從工程水利轉到資源水利是治水經驗的科學總結,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新中國成立以來,西部地區的水利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修建了大量的水利水電工程,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和地區經濟的發展。但是,總的來看,水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洪澇災害、干旱缺水和水環境惡化三大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成為制約我國西部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這些問題單單依靠工程措施是無法解決的,必須轉變治水思路,把水資源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進行綜合開發,科學管理,統籌考慮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問題,把西部水資源開發利用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西部水利開發,要做的工作很多,應做到統籌規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應根據西部地區的實際水利條件,有針對性地提出開發戰略,做到開發和環境的和諧與統一。
1.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要搞好水資源的優化配置,使有限的水資源在整體上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一方面,在水資源開發上,對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主水、客水、跨流域調水等要統籌考慮。西部有許多重要的國際河流,是該地區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該地區經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進一步重視和做好國際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工作。另一方面,在水資源利用上,對發電、工業、農業、人民生活、環境、生態等不同的用水需求,要加以區別對待,保證重點,優水優用。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追求發展,根據水資源條件確定重點發展區域和發展重點,以提高用水效率為主保障發展目標的實現。要從社會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開發利用三個方面統籌規劃,進行水資源的合理配置,相當幅度地提高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以水定發展格局,以水定灌溉面積,既從生產力布局和發展模式層次上為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奠定基礎,也從水資源和生態條件出發促進產業結構的轉變。
2.大力開發西部水電。我國西部是世界上水能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目前僅開發6%左右。水電是清潔、廉價、可再生的能源,世界各國都優先予以開發。目前,我國電力中煤電占80%,世界平均僅為27%。開發西部水電,實施西電東送,可以改善全國大氣環境,減輕全國鐵路運輸壓力,促進大江大河的綜合治理。開發西部水電,可以將西部最大的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和財政收入,以電代柴,有利于封山育林。國家電力建設采取優先發展水電的方針,制定優惠政策,采取大中小結合,調動了電力、水利等部門及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性,為大力開發西部水電帶來了歷史的良好契機。同時,開發西部水利水電,應以水利為主,組織多部門、多學科的綜合考察評估,進行科學選比,統一意見,加快步伐,搞綜合水利水電開發。
3.節約用水
西北地區一方面水資源非常稀缺,另一方面浪費又十分嚴重。新疆總用水量460億立方米,94%用于農業灌溉,毛灌溉定額735立方米每畝,渠系水利用率只有0.46。解決西部水資源問題,就必須堅持中央提出的開源節流保護并舉,以節流為本的原則。對現有水利工程進行節水改造,具有投資省、見效快、不淹地、不移民,還可以避免由于用水過多帶來的土地鹽堿化,此外,適合開發的水資源也不多了。因此,把節約用水作為解決西北水資源短缺的一項根本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經規劃論證,內蒙古河套和寧夏青銅峽灌區節水改造后,每年可以節水22億m3,相當修建10多個大型水庫,節水潛力很大。因此,西北的大中型灌區及水庫以節水高效為中心的續建配套加固改造是一個可行的方案;加強對現有工業的節水治污改造,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嚴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的工業項目的建設,,極發展中小型城鎮及農村集中聚居點,以利于節水和保護生態環境。同時應大力發展節水農業開展節水灌溉工作,在建設農田灌溉系統時應注意遵循三個原則:一是統一規劃,分步實施;二是因地制宜,土洋結合;三是講求實效,農民歡迎。
4.生態建設
50年來,西北地區人與自然爭水嚴重,社會總用水量增加4倍多,大量擠占了生態環境用水,加上無序開發,氣候變化,造成河湖干涸萎縮,地下水位下降,大片林草枯死,全地區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積達448萬km2,占總面積的65%。西南地區人與自然爭地嚴重,毀林開荒,陡坡開荒,在現有耕地中,大于25°的坡地就達267萬hm2,占總耕地面積的20%左右,水土流失嚴重。所以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是西部大開發的根本。加快實施在西部地區恢復林草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不僅對于西部地區發展至關重要,而且對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下游地區的防洪安全,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建設都具有重大意義。
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在荒漠化嚴重又可以采取水利措施的地方,適時興建水利工程是十分必要的,如甘肅的引大濟黑,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應急工程、引額濟烏、引伊濟艾艾比湖、引伊濟塔等工程。
西南地區的水土保持除搞好退耕還林、封山育林以外,要重點搞好坡改梯;應在長江的許多支流如雅礱江、金沙江、烏江等大力興建大型水電站,使西南成為電力向外輸送中心,同時也使之集防洪、灌溉、旅游、養殖等于一體,使之成為該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也為解決長江中下游的洪澇災害起到有利且有效的作用。
5.水資源統一管理
水資源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對其進行有效管理是至關重要的。長期以來,我國的水資源管理是滯后的,西部地區也不例外。過去,一些盲目的水資源開發行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新疆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全疆綠洲6萬平方公里中大約有一半在塔里木河流域。其下游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其寶貴的水源維系著胡楊林的生存,決定著沙漠的進退和綠洲的存亡。但由于上游大量開發利用水資源,特別是人們隨心所欲地在沙堤上扒口引水,致使干流40億立方米水漫流浪費,造成下游水源枯竭,兩岸生態退化,胡楊林大量枯死。50年代,新疆有5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52個,總面積9700平方公里,現在已銳減到原來的一半還不到。瑪納斯湖、烏倫古湖、博斯騰湖、艾比湖、羅布泊等湖泊或大量萎縮,或干脆消亡。事實說明,盲目無序的水資源開發將可能產生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必須強化水資源的科學管理、統一管理。在西南,由于水電開發的無序與無規劃性,使修建成的許多水電站處于停機狀態,不僅是對投資的浪費,也是對水資源的一種浪費,如二灘水電站的情況。對西部地區一些管理問題嚴重的內陸河流,如塔里木河,應研究進一步加強管理的措施。要加大規劃管理力度,對水資源開發利用進行總量控制,提出并執行切合實際的流域分水發電方案。結合西部地區的實際情況,研究進行水資源管理改革,制定開發利用水資源有詳細計劃,做到開發一個,有效利用一個,對水資源合理配置和合理開發利用起重要促進作用。西部大開發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任務,需要通過長期艱苦的努力去完成。西部水利水電的開發在不僅是在如今還是未來都將大有可為,必須從全局的、系統的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認真研究西部大開發中的水利問題,正確處理好各種關系,保證水利服務于西部大開發的大局,服務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并與之協調發展。
6.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面對西部大開發新的要求,西部水利水電建設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從長計議、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分期實施。當前要把緩解水資源緊缺的矛盾、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適當提高重要城市和重要基礎設施的防洪抗災能力、建設大型水電工程成功實施“西電東送”作為重點抓緊建設。從長遠來講,水利建設要把實現小城鎮戰略、工農業現代化、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改善我國電網格局等作為水利建設的新目標。要通過實施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及區域調水工程、灌區配套及節水改造、工業廢水回收及綜合治理工程,高標準的防洪工程和水資源工程建設等滿足水的需求、電力的需求和提供安全保障。
7.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水利水電工程是社會公益性極強同時又具有具大經濟效益的基礎設施。水利在西部大開發中要突出其服務于西部大開發的政治社會意義,對于水電開發、調水和供水項目要按照價值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以法律、行政、經濟的手段大力推動節約用水,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8.加大水利開發力度:由于投入不足,西部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大江大河的洪澇災害是中華民族心腹之患,50年來,國家水利建設的重點放在主要江河的中下游地區,中央對西部的水利投資只占中央水利總投資的15%左右,加上西部地方財力薄弱,水利建設歷史欠賬較多。西部地區水庫大多數興建于50~60年代,經過多年運行,這些水庫老化失修嚴重,且存在防洪標準低、壩體單薄、壩體滲漏嚴重,泄洪設施損壞嚴重、管理設施陳舊、調度手段落后、管理人員素質較低等問題。同時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極不均衡。西部地區的長江及西南水系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僅為6%,但西北的內陸河及黃河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卻高達63.7%。目前,西部的部分河流(特別是西南地區)及地下水資源尚有很大的開發潛力,應積極進行合理開發。開發水資源既要考慮發電、防洪除澇,又要考慮生態環境的用水及帶來的影響;要改變以往水資源開發利用只考慮發電多少、工農業及城鄉用水,不考慮生態環境用水的做法。開發水資源要采取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統籌考慮,大中小微結合,蓄水、引水、提水及工程水庫、“綠色”水庫、“土壤”水庫、發電水庫及流域一起運用;要因地制宜,講究效益。要保護水資源,污水和微咸水要作為一種水資源開發利用;要注重治理與管理相結合,建設生態系統保障體系。
水利工程建設整體投入大,先期投入大,綜合效益大,對自然和社會環境改變大,因此,水利資源的開發應與市場的需要相符合,做到統籌規劃,開發與生態保持及建設相結合,綜合防洪、航運、發電、灌溉、供水等效益,實施水利資源的綜合開發,為西部的經濟帶來新的增長點。當然,如何協調開發西部水利資源,調整西部水利資源結構等都是需要長期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