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退役電子產品的環境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肖宇宏
: 摘要:電子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造成全球退役電子產品的產生量大、增長快,大量的退役電子產品得不到充分循環利用,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及全球環境的嚴重破壞。為此,各國政府在如何有效防治退役電子產品污染方面都加大防治力度,更有國家用法律制度對退役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來進行強制性的政策規定。
關鍵詞:退役電子產品;危害;防治
在平時的生活中,那些被我們隨手扔進垃圾桶的電池、被當廢品賣掉的舊家用電器,甚至一個小小的用壞了的電源開關一旦處理不當,都會對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污染。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越來越快,但市民對于退役電子產品的處理基本上處于任意丟棄狀態,對我們的生存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退役電子產品中普遍含有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的物質,如電視機熒光屏中的汞;空調器和電冰箱中的制冷劑CFCS 和發泡劑HCFCS;電腦顯示器中的鉛、汞、六價鉻;印刷線路板中的溴化阻燃劑;機箱和磁盤驅動器中的鉻、汞;陰極射線管中的鉛;開關及位置傳感器中的汞和砷等。若隨意丟棄或進行不合理的回收利用,其中的有害成分將對我們的生存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嚴重的危害。
一、目前國內對退役電子產品的處理辦法及危害由于電子產品的退役時間和地點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電子產品的退役不是在短時間內產生的,是經過消費者長時間的使用和消耗后才產生的,回收過程相當緩慢。
據調查,現在退役電子產品主要流向兩個渠道:一是沿街的廢物收購者,即舊貨回收市場;一是流向小型拆解作坊。小販多數是把還有“生命”的產品改裝或翻新之后再出售,而對于廢舊電器則把玻璃、塑料等拆來賣了,其余的當垃圾隨意丟棄。而小型拆解作坊一般規模較小,多為家庭式的,設備簡陋、技術水平低,多是最原始的人工,把拆下的電機等價值高的零件集中出售,其余的廢品能回收的則按廢品出售。而對于退役電子產品中的一些有毒害物質,如電冰箱制冷劑等則是隨意傾倒。最后對于回收利潤不大的部分則主要采用兩種方式簡單處理:
1.直接焚燒:因退役電子產品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多氯聯苯、鹵化物阻燃劑等,在焚燒的高溫下將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如多環芳烴、雜環芳烴、二惡英及呋喃等致癌物質;電子產品中的鉛、錫等低沸點金屬也會在焚燒的高溫下氣化,會產生有害氣體造成大氣污染。
2.直接填埋:因為退役電子產品中的有害成分生物降解很慢,而且若填埋場地發生意外,其中的各種金屬成分會滲入土壤和地下水,且在土壤或地下水中累積,再進入河流和湖泊,對生態環境造成直接污染,最終通過水和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人類生存。
二、國外防治退役電子產品污染先進經驗發達國家在處理退役電子產品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
1.歐盟:歐盟要求其境內的電器制造商對各類退役電子產品有回收的義務,并且嚴格限制電子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限定的有毒原材料。而出口電子產品到歐盟的生產企業,必須支付給專業的回收公司相當于產品價格3~5%的回收、處理費用。
2.日本:日本在退役電子產品處理方面采用“從商品到商品”的模式,即生產企業必須承擔回收、利用退役電子產品的義務,銷售商有回收退役電子產品并將其送交到生產企業再利用的義務,消費者有處理和再利用退役電子產品的部分義務。日本政府規定生產企業回收再利用退役電子產品有法定的比例:空調達60%以上,電視機達55%,電冰箱、洗衣機達50%等。
3.澳大利亞:從2000 年開始,澳大利亞政府開始大力推進退役電子產品的回收再利用工作。如:將回收后的廢舊手機統一集中熔化后制成鋪路的材料;將經過加工處理的電子產品的機殼等塑料部分重新加工制成建筑材料;將手機電池中的鎳和汞等金屬提煉出來進行再利用等。
三、防治退役電子產品污染的方案、措施
我國在退役電子產品的再利用、再制造、再循環方面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如果任由這些地下工廠和家庭作坊長期發展下去,必將對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要盡快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我國電子產品的回收再利用,從行業規范、執行標準、責任明確等方面引導退役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產業化。 1.制定法律規范。政府應盡快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明確退役電子產品的循環再利用模式,規范退役電子產品的回收再利用配套體系,用法律約束來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環境的全面保護,并逐步取締和規范對退役電子產品進行低成本拆解、回收的地下工廠和家庭作坊,提高回收再利用率,避免退役電子產品與生活垃圾一起填埋,尤其是電池、手機等小型電子產品。
2.電子產品制造商負責制。把退役電子產品交回給電子產品制造商,由其來負責無污染的退役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是退役電子產品回收的最佳途徑。一是制造商可以在從生產到回收的過程中努力改善產品設計,減少有毒物質;二是制造商了解自己產品的結構及所用材質,能達到回收再利用的利益最大化,可以做到從根源上遏制退役電子產品污染。
要形成退役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聯合機制,逐步完善重點管理的退役電子產品的種類,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并借鑒國外在退役電子產品管理方面的經驗和回收再利用方面的先進技術,實現生產企業、消費者及環保部門三結合的退役電子產品回收體系。
在政策形成初期,政府有關部門應給予具有退役電子產品回收再利用能力的企業優惠政策,刺激電子產品制造企業主動承擔起其所生產產品的回收工作,實現生產商負責制,使生產企業成為回收退役電子產品的主力,同時時建立、規范民間退役電子產品的回收渠道,做到有序回收。
3.由第三方設立的正規退役電子產品回收機構處理。近年來,各地方政府和生產企業都逐漸意識到退役電子產品的危害,著手建立退役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系統,建立正規的退役電子產品的回收集散地。這些回收機構的設立,有助于實現退役電子產品的集中回收和專業處理,在電子產品制造商為所生產的產品承擔全部回收責任及相關法規政策切實實施之前,利用第三方設立的正規的退役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機構進行此項處理工作,是個不錯的過渡階段。
4.設立專門的回收點。在超市、服務中心、社區等地方設立專門的退役電子產品的回收點,同時加大退役電子產品危害的宣傳工作,尤其是廢舊手機、電池等易混入生活垃圾的小型電子產品,呼吁全民參與、全民重視,實現從消費源頭上杜絕退役電子產品的無序回收狀態。
5.防止不法商人非法傾銷。全世界數量驚人的退役電子產品中,有80%出口亞洲,這其中又有90%進入中國。中國正在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電子產品的垃圾場,面臨成為全球高科技垃圾站的風險。但這些極少數是通過合法途徑進入的,多是非法傾銷。這主要是由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經濟差距,二是管理差距,三是利益驅動。所以我們要全面審視我國退役電子產品管理現狀,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杜絕境外退役電子產品流入。
從上面三個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完善我國在退役電子產品進口、流向、銷售、加工處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及實施細則。首先應立法規范退役電子產品的處理,禁止不當處理及隨便丟棄;加大法律執行力,各“把關”部門站好自己的崗,同時加強我國海關的查防能力,嚴禁帶有退役電子產品的集裝箱進入我國,并干預和控制國內外退役電子產品的流向;其次是要制定較高的環境管理標準的門檻,嚴格監管環境污染隱患;第三是嚴懲國外向我國“傾倒”退役電子產品的不法企業,特別是對那些充當境外不法商人運輸工具的國人,要進行法律和道德的雙重審判。絕不能使我國變成“世界垃圾處理場”。
6.應用環保材料。因為電子產品最終總要被淘汰,所以在產品設計時,生產企業應盡量采用易于回收的、環保的材料,并減少甚至不使用有害物質,并在產品結構上盡量簡略化,從而有利于回收時的拆卸處理。
7.全民參與。要想根治退役電子產品泛濫所造成的嚴重后果,要從教育消費者、引導企業及地方官員真正認識到退役電子產品對環境的危害做起,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和發展觀,消除這一大“毒瘤”,從而使退役電子產品變廢為寶。
參考文獻:
[1]吳峰.電子廢棄物的環境管理與處理處置技術初探.國外現狀綜述[J].中國環保產業,2001,(1):34-35.
[2]李長榮,唐建軍,洪新.廢棄家電的環境危害及其黑色金屬的再生資源化[J].環境污染與防治,2003,25(4):109-110.
[3]劉育,夏北成.廢電池的環境污染與防治對策[J].環境科學動態,2003,(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