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企業負效應研究
朱成章
【摘要】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指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關系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長遠大計。”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中也明確指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加強人口和資源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從經濟領域上說,關鍵是要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而要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下大力氣降低企業的負效應,對于電力企業來說降低負效應當受到特別重視。這里所說的負效應是指企業在勘測設計、建設和生產運行的全部經濟活動過程中對人類生存環境的負效應。目前我們談電力企業的效益,例如修建了熱電廠就可以撥掉多少小煙囪,電力工業促進了社會發展和工農業生產,很少去考慮燃煤電廠造成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固體廢物的污染給社會造成了什么樣的經濟損失,負效應有多大,正效與負效相加企業的經營成果究竟怎么樣? 有一些電力企業表面看起來利稅收益巨大,但有的發電廠正負效益相加,經營成果卻等于零。因此我們應當切實加強對電力企業負效應的研究和認識,不論對提高企業的正效益,還是保證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現實意義,對于落實黨中央的指示具有長遠意義。 一、電力企業的負效應值得重視 任何經濟活動,有正效益必有負效應,電力工業尤其如此。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電力工業有了驚人的發展, 中國發電裝機容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但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驚人的負面效應。 l、在修建燃煤電廠時,忽視了污染物的治理,造成了環境污染。由于我國能源的蘊藏量以煤為主,我國發電能源以煤為主是不可避免的。把煤炭的熱電聯產裝置替代眾多的燃煤小鍋爐, 可以減少燃煤造成的污染, 因為燃煤電廠能夠最干凈地利用煤炭。但是決不能以此為理由,使燃煤電廠放棄或忽視對污染物的治理。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對燃煤電廠污染的嚴重性以及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應認識不足。我國目前2億多千瓦燃煤電廠中,至今只有一千多萬千瓦安裝了脫琉裝置,確實是個大問題,由此造成的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究竟造成了多大損失,缺乏深入的研究。 最近國家修訂了“大氣污染法”,要向燃煤電廠征收SO2排污費,按每千克征收O.2元,電力部門就要交納排污費lO幾個億;如果每千克征收2元(即每噸S02征收2000元),就要交納排污費100多億元。但是這個數字是不是煤炭發電造成的真實成本,還很難說。據德國的一個研究材料估算的數字,還要比上述數字大幾十倍,見表一。 2、在修建核電站時,對于核反應堆可能發生的事故和核廢料的后處理可能產生的負效應研究不夠。在核電開始興起的時候,人們只看到它的燃料消耗量少,不象用礦物燃料發電要排放大量污染物,但自美國三哩島和原蘇聯的切爾諾貝利的核電事件之后,許多國家開始研究其負效應,并對于發展核電持謹慎態度。據國際能源機構(IEA)1998年的能源展望,OECD國家的核電從2000年以前處于負增長狀態。 表一每噸污染物的損害成本 美元/噸 SO2 NOx PM10 1990年聯邦德國 8300 4900 17400 1996年聯邦德國 8200 5400 17400 1990年民主德國 6400 3400 12800 1996年民主德國 7100 4300 12800 1990年歐洲15國 6000 5000 13000 德國南部燃煤電廠 9800 6100 20300
資料來源:國家電力公司信息中心“國際電力”2000年第3期 3、在修建水電站時,對于森林和耕地的淹沒、人口的大量遷移,對生態環境改變的負效應認識不足。在50年代和60年代修建水電站時,移民占地幾乎是不花錢或花少量的錢,改革開放以后,采用了開發性移民,移民占地的補償費用急劇上升,但是對生態環境的改變,水庫泥沙淤積等可能產生的負效應仍然估計不足。水電站建設者往往以水電站與燃煤電站比較沒有環境污染、不消耗礦物能源,以及水電站還具有防洪、灌溉、給水、養 殖和旅游等綜合利用效益,要求降低移民占地的補償標準。問題是受益和受損的地區和人群是不同的,不能為了一部分地區和人群的利益去損害另一部分地區和人群的利益。正確的辦法是正效益要全面計算,負效益也要全面計算,決不能因為有巨大的正效益而忽視負效應。例如我們對于淹沒森林資源負效應就認識不夠,早在70年代科學家就指出,森林的生態效益9倍于其提供木材的經濟效益(1984年吉林省環保所等單位對長白山森林資源生態效益價值進行了部分計算,結果為95億多元,是當年所產45萬立方米木材價值6.9億元的13.7倍)。如果照此計算,全國縣以上工業年消耗1億立方米森林資源所帶來的正經濟效益(按現價計算)為100O億元左右,如果再把工業用每立方米木材創造的增加值也按1000元計算,總共正效益也只有200O億元左右,而造成的生態經濟損失則高達9000億元以上。同樣對淹沒耕地,水庫上游河道淤積,水庫下游河道深等因素就更難分析,但總的說來隨著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對于負效應的估價越來越高。 4、在電源建設上忽視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新技術的應用,使負效應增加。首先是電源結構中,燃煤電廠比重偏高,燃煤電廠用煤土都未經洗選,灰份和硫份偏高, 發電用煤的產均灰份和含硫量分別為28%和1.2%左右,這就使火電廠的灰渣和SO2的排放量增加。我國60OO千瓦及以上電廠供電煤耗1999年為399克/千瓦時,約比工業發達國家多70克/千瓦時, 大約要多消耗l億噸原煤。特別嚴重的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由于嚴重缺電和趨利傾向,在各地修建了許多小火電。小火電的煤耗要比先進的大機組多消耗一倍甚至一倍以上的煤炭,而且這些電廠都修建在大中城市或工業區,更加劇了煤煙型污染。煤炭質量不好,單位發電量的煤耗高,再加上對發電廠的廢水、廢氣、廢渣缺乏必要的治理措施,因此,燃煤電廠的污染是非常嚴重的。到l999年發電用煤占煤炭產量的比重已由l980的18%提高到1999年的50%,我國煤煙造成的污染大約有一半是由發電廠引起的。可是到200O年,我國發電廠的脫硫裝置才有200多萬千瓦,包括在建的脫琉裝置也只有1000萬千瓦,約為200O年火電廠總裝機容量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