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1
位寅生,冀振元,李楊
摘要:電子信息工程教學作為前沿性的學科工程需要做到與時俱進,針對課程內容建設方面,專業老師需要有效地融合校內校外的實際狀況,來編制對應的教學大綱,使得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的開展形式符合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進行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學生實踐、實驗教學來設計對應的教學模式。全面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教學目的,加強對于學生專業知識以及綜合應用能力方面的培養。本文簡要談論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探索以及實踐。
關鍵詞:電子信息;專業建設;探索
引言: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我國起步較晚,相關教學開展的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而該行業又處于快速變革的時代,無論是針對基礎技術還是基礎理論科學的發展都較為迅速,學校應當結合社會發展的需求以及該專業的學科特征,來制定有效的教學培養計劃。全面以提高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為主來開展對應的教學。對應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教師還應當具備前沿性的學科知識以及較強的創新能力。在當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環節中,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與實踐,以探尋出一套能夠滿足當下社會發展需求的教學培養模式。
一、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基礎課程教學方式改革
當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教學模式上依然沿用傳統的理論知識講解輔以一定量的實踐操作來開展對應的教學,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更多的是針對該專業知識理論層面上的講解。此外,該專業交叉的學科較少,并且學生不能有效地融入學科之間的知識,來加加強針對該專業的學習。此外,針對學生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動手實踐教學板塊還有待加強。總體來說,現目前在該專業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當下針對我國高校理工科類專業的培養計劃,存在劃分過于細致的現象,從而導致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面較為狹窄,且課程結構也存在相應的不合理。此外,該專業各自學科課程的系統性以及完整性被過分地看重,并且在對課程進行學習環節需要較強的邏輯推導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超出了學生的理解認層次知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此外,對應的教學內容同具體的專業聯系不緊密,很難提起學生對于電子信息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相互課程之間存在銜接度不高且內容重復等現象,不利于培養該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部分課程的知識點還存在使用面過于狹窄且不能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
(三)創新意識待提高
針對學生的創新教育是目前高等院校重要的教學方針,針對人才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以系統化以及科學化的方式按照對應的教學大綱來開展。在實際的專業實踐教學中,缺乏對創新性人才的具體培養環境以及有效的培養方式。此外,針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以及對應的創新教學意識。
二、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改革措施
(一)加強課程的教學改革
當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科課程的核心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優化,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現有的實際狀況,對現目前電子信息專業課程內容進行整合以及更新。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的時候,教師需要將對應的電路課系列的課程以及計算機技術系列的課程進行實質性的改革,其主要是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主,且融合現目前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有效地同企業聯合開展對應的教學課程內容設計工作。同時,對應的專業學校之間還需要進行教學分享,參考該專業往屆畢業生的建議,組織院校教師進行細致的教學分析,對現有的電子信息專業課程知識結構體系進行完善,使得對應的教學內容具備系統化以及精簡化,能夠突出專業應用主線,拓寬專業課程的具體的使用價值以及課程內涵。全面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對應的創新意識為主,結合相應的工程素質提升來開展對應的教學培養,對學生綜合能力全面進行提升。
例如,針對目前該專業具體的電路基礎課程進行改革,教師需要針對課程內容中電路分析為主要的教學開展的基礎,同時輔以對應的電路設計作為教學主導,結合電路應用組織相應的教學工作的開展。著重打好學生的學習基礎,為往后更高階段的電子電路課程的學習做好相應的準備。針對電路基礎課程主要是要包含數字電子線路、通信電子線路以及模擬電子線路等相應的課程。對相應的教學指導思想進行統一,完善具體教學內容的知識體系,盡可能的增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力度,提高知識教學的共性。最大限度地使得電路基礎課程對應的知識體系劃分更為合理,使得課程間基礎內容交叉重疊部分盡量減少,提高教學效率。
當下,由于基礎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電子設備更新換代速度較為迅速。因此對應的電子信息基礎課程的教學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對應的專業教師在進行教學課程內容精選的環節,需要對課程類陳舊且重復的教學內容進行刪減。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以及課程的教學水平。將計算機學科的核心概念向學生反復地宣導,對于學科工程設計方面著重開展實踐教學法。此外,最為主要是,需要將計算機技術對應的系統編程類進行有效的教學,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對應的計算機課程要有效的結合實驗教學法,為學生創造出更多學習的可能性,提高學生在該專業的綜合學習能力。
(二)加強教學方式的改革
多媒體教學:隨著當代信息技術的迅速進步,無論是針對實際的生活需求,還是對教育培訓方面都需要有效地借用多媒體技術來開展對應的工作。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課件到課堂教學環節中,可以節約教師大部分的教學時間。例如,當教師在進行理論推檔、圖像描繪過程中可以提高效益的教學效率。并且使得對應的教學知識內容能夠更加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展示,將原本黑板上難以進行全面板書的知識內容,以更加活靈活現的形象展現給學生,使得學生對應的知識學習不再枯燥乏味。
互動教學:在教學方式上,需要以學生互動式教學為主,推動師生之間以及同學之間有效的交流溝通。針對該專業實際的教學開展環節,教師需要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以營造良好專業學習氛圍為重要的教學開展形式,打破了原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單方面知識理論講解的教學模式,融入創新教學的元素,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提高該專業綜合教學效果。
線上教學:當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知識體系較為復雜,且內容較為繁多,在開展對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很難利用課堂上的時間來完善對應的教學內容的拓展,因此需要有效地融合課后的線上教育來加強學生相應的知識學習效果。將課后課堂打造為第二課堂,促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教師可以將對應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件、教學計劃以及教學案例放在網絡平臺上,學生可以通過相應的終端設備來實現對教學課件的有效學習。從而實現高效率的教學互動,以及課后學習的開展。
雙語教育:之前說到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最主要的是要有效地結合計算機技術,因此英語作為計算機語言需要學生提高相應的英語水平。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教師需要有效的融入英語教學的元素,提高學生對于專業中計算機語言的學習效果。
三、結束語
總體來說,針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建設過程中需要時刻保持教學課程內容的前沿性以及科學性。對應的教學還需要以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入手,結合有效的教學開展創新模式來培養學生綜合專業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當下,針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建設工作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究,對應專業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環節中需要做到與時俱進,及時的摒棄原有陳舊且重復的教學內容,全面以拓展學生的視野為主來開展對應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