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案例】福特:在車聯網領域尋求差異化競爭
佚名
()周二下午,筆者參加了《2014上海國際車聯網和智能交通展覽會暨論壇》的媒體見面會,會上來自參展方的四個代表(媒體,整車廠,醫療領域,資本方)分別表達了對物聯網,車聯網的看法。筆者借此機會采訪到了福特汽車亞太地區總部負責連接服務商務開發的經理方瑞中先生。
車載系統走向混合式時代
在廣泛的車載系統概念中,整車廠幾乎已經人手一份,像寶馬有iDrive,奔馳有myCOMAND,福特與微軟共同研發的SYNC自2007年發布到如今已經進入第二的產品。同時,一些互聯網巨頭也在進入汽車領域,年初蘋果和谷歌發布了各自車載系統CarPlay和Android Auto。同時兩個科技巨頭還拉了一大批整車廠背書。
在福特眼中,未來的車載系統不是由哪個巨頭一家獨大,而是將有各種不同的系統共存的局面。車載系統從最初封閉的嵌入式時代到如今開放的局面,各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慮。可以看見,雖然蘋果,谷歌的系統發布之后整車廠都說將要盡快推出相應的產品,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各家內部都推遲了這個計劃。
蘋果和谷歌還不是競爭者 以后會是差異化競爭
CarPlay的用戶是使用iOS設備的人,Android Auto的用戶看重的也將是GMS(Google Mobile Service),業界有觀點說其實這兩個系統是蘋果,谷歌對自己用戶環境的拓展,但是兩者都有其缺陷,特別是在本地化方面。
尤其在中國市場,iOS市場占有率在15.5%,這其中又要與支持CarPlay的車型進行重疊才是用戶群,而福特以及所有整車廠都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能覆蓋到自己所有的車主,在未來幾年,福特SYNC在全球的用戶將超過1400萬。此外還有一個優勢在于福特們能夠提供專業的服務,以福特在中國推出的道路救援功能為例,已經有超過500的用戶接受過幫助。
再看Android Auto,谷歌的GMS在國內是無法使用的,這也意味著,這一核心競爭力不能落地。福特則根據本地特色,加入了在中國用戶中流行的功能,像微博,網絡電臺等等。
福特所謂的差異化還表現在具體車型上。整車廠在買車時往往同一款車有很多不同配置車型,整個企業也有很多條不同檔次的產品線。那么這樣的狀態如何表現在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用戶之中呢?如果一個大眾輝騰(大眾旗下高端車)和高爾夫車主都是一樣的車載體驗,消費者會買賬嗎?
所以說,差異化還表現在車載系統的不同?像GM集團旗下既有凱迪拉克這樣的豪華車品牌,也有雪佛蘭這樣的大眾品牌,GM也確實在不同檔次車上使用了不同的車載系統,這樣確實帶來了不同體驗,但是作為一家企業不同的技術比如要投入資金開發,如何來平衡收益與成本呢?
前不久GM放棄了自己的開發者平臺MyLink,福特怎么看?
方先生表示對于競爭對手的動作他不便評價,但同樣說到了自己的AppLink,一款用來連結車和手機應用(網絡)的平臺,以及由福特主導的開源項目SDL(Smart Device link)。嚴格來說,GM的MyLink之死也是被CarPlay和Android Auto逼的。福特本身或許還是非常謹慎的,一旦使用了其他公司的技術,也意味著自己要把數據共享出去。或許福特自信得有點自負了,雖然一直宣稱自己是一家“領先的科技公司”,但是與蘋果,谷歌相比,弱勢很明顯。即使其年初宣布2013年全球銷量超過600萬,這樣的數字在科技企業面前也不夠看。
此外,所謂SDL目前看來發展也極為緩慢。福特想要借這個開源項目將其推廣到其他整車廠的想法未免有些天真,整車廠連與互聯網公司合作都步步謹慎,就別談有福特背景的項目了。 (來源:雷鋒網;作者:王平;編選:免費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