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企業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殊途同歸”分析

佚名

根據與非營利組織的性質不同①,而分別制定相應的準則規范其會計活動,是世界上大多數市場國家普遍采用的模式,但實際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無法把企業和非營利組織、企業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一一對應起來。即使在會計準則典范的美國,兩類會計準則也未能把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嚴格劃定在各自應規范的范圍內。我國對企業和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也分別制訂企業會計準則、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在具體操作中同樣存在一些矛盾與困惑。為何會出現這種局面呢?筆者認為這與職能分工的不確定性有關。

企業的社會職能是創造財富,它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是為了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但企業也可能出于某種特定目的而興辦非營利性機構。而非營利組織往往也會利用自身的一些優勢舉辦企業性組織,這就使原本分工十分明確的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界限變得模糊起來。在我國,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界限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國家允許并鼓勵非營利組織將技術產業化,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對外開展有償服務,因此有些業務明顯帶有營利目的。而有些企業也開辦學校、、慈善機構等公益性組織,從而使企業的某些業務又具有明顯的非營利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業務相互交叉融合,使兩者的界限不再“涇渭分明”,企業會計準則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之間的界限也變得模糊不清,兩套會計準則“殊途同歸”的趨勢已初露端倪。本文通過我國現行會計準則體系的構成、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兩大會計準則體系并存的,對國外會計準則合并趨勢的考察,論證我國兩套會計準則合并的可行性。

一、我國會計準則構成的特點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改革進展順利,已基本實現與國際慣例相協調。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改革起步相對較晚,有些方面滯后于財政預算管理體制改革,與國際會計慣例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迄今為止,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以“會計準則”。命名的會計規范只有一個,即《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但在《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中各自對會計準則適用的內容作了相應規定,因而以“會計制度”命名的會計規范也應屬于會計準則的范圍。因此,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有以下幾個特點:

1.已初步形成“三足鼎立”的會計準則體系格局。我國的會計準則可分為企業會計準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政府會計準則三個部分。

2.兩大準則體系相分離。基于企業會計和非營利組織會計適用的范圍不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具體各有特點,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截然分開,各自獨立。

3.會計準則與財務通則并列。西方國家一般以會計準則規范會計主體的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行為,同時以公司法、稅法等規范約束會計主體的財務行為。而我國則分別制定會計準則和財務通則(規則),規范會計主體的財務會計行為。

4.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并存。我國采用的是“準則+制度”的規范模式:企業會計具體準則主要規范股份有限公司的會計行為,非股份制企業主要以會計制度規范;政府會計采用會計制度的規范模式;非營利組織會計以基本準則為原則性規范,以會計制度為具體規范。

二、兩大準則體系合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國將企業會計與政府會計劃開來是完全必要的。因為在市場經濟國家中,企業不可能承擔政府職能,政府也不可能直接經營企業。企業與政府的會計目標和會計對象不同,業務性質和范圍也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但是把企業會計準則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截然分開,各自單獨制定一套“基本會計準則”,則值得商榷,兩大準則體系合并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1.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的大部分內容雷同。例如企業會計準則框架結構、制定的目的和依據、會計核算的四個基本前提等,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完全相同;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一般原則,絕大部分適用于非營利組織會計。

2.企業會計準則將“利潤”,作為一個會計要素,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并未將“結余”作為會計要素,但在會計制度中又規定設置了“結余分配”“事業結余”和“經營結余”科目,在收入支出表中也列示了“結余‘’和”結余分配“項目。從會計要素角度看,”結余“與”利潤“并沒有實質性區別,因而在1998年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時,是否設”結余“要素就有很大爭議。,預算會計界已普遍贊同把原來的五個要素改為六個要素(即增加”結余“要素)的設想。

3.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的資產負債表和收入支出表,與企業會計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的性質相同,但非營利組織的資產負債表卻采用了類似于“科目匯總表”的結構形式,將所有科目按照“資產部類”和“負債部類”左右順序排列,編制時只要把報告日的各科目余額直接填入即可。另外,非營利組織由于采用修正的權責發生制(一般情況下采用收付實現制,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可采用權責發生制),因而只有通過編制現金流量表才能反映其資金的收支結存情況,但現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沒有編制現金流量表的規定。

4.根據政府機構改革的方案,除少數公益性非營利組織仍由政府財政供給以外,絕大部分非營利組織將逐漸取消財政撥款,以市場為導向,實行真正的自負盈虧。按照這種思路,非營利組織實行自負盈虧后,有些業務性質與企業相同,其會計政策與會計核算要求與企業不會有大的差別。但現行制度規定非營利組織會計采用的計量方法卻不同于企業,如非營利組織的固定資產不提折舊,不反映凈值,不計提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等等。

5.以企業會計基本準則為依據,現已經發布了16個具體會計準則,200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企業會計制度》,據此可以推斷,企業會計準則的體系結構基本定型,已基本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相互協調。而政府會計除了非營利組織以基本準則為原則性規范、會計制度為具體規范外,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都采用原來的“會計制度規范”模式。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還只停留在基本會計準則的層次上,至今尚未制訂具體準則,非營利組織會計基本準則是否具有與企業會計基本準則同等的指導功能尚未明確。

6.非營利組織準則雖然規定會計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實現制度,但在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中仍然設置了與會計基本相同的應收、應付科目,對一些應收未收和應付未付的收支項目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確認。可見,在非營利組織會計實務中,大多數情況下實際采用的是權責發生制。另外,在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沒有明確規定的事項,如盤盈盤虧財產物資的處理程序、內部成本核算等都企業會計進行處理。

以上表明,企業會計準則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共性遠遠多于個性,兩者“合二而一”,既有基礎,也已在會計實務中證明是可行的。

三、對國外會計準則合并趨勢的考察

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把非營利組織(尤其是私立非營利組織)看作“準企業”,因而,企業會計準則與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合并趨勢并不是在我國體制改革中產生的特有現象,在西方國家這種趨勢也明顯存在。下面根據筆者所掌握的資料,主要以美國為例,說明企業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合并的過程和趨勢。

在美國,由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企業會計準則和私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制訂州和地方政府及公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而聯邦政府及其公立非營利組織適用的會計準則及核算制度則由會計總署制訂。

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原先制訂的會計準則只適用于各類企業,后來才把私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制訂權從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接過來,并把企業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結合制訂。此前,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及有關的專業學會就制定并發布了一系列適用于非營利組織的公告和指南。這些公告和指南起到了會計準則的作用,但存在許多會計實務上的操作,于是各界紛紛要求由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制定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1980年發布的《非營利組織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中提出:根據對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論財務概念第一輯: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所指出的各項所做的考察,本委員會斷定,沒有必要為任何特定類別的會計個體探討其專一的概念體系。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和非營利組織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足以構成一個完整的財務會計和報告概念體系的基礎。一旦完成,這一概念體系將適應一切會計個體,而又同時適當地照顧到僅僅適用于某類會計個體的任何與眾不同的概念和報告目的。1985年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又發布了既適應于企業,也適應于非營利組織的《財務會計報表要素》,并撤銷了1979年由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發布、僅適用于非營利組織的《關于某些營利組織會計準則與會計報告的意見公告》(孫芳城等,2001)。

近幾年,美國財務會計基金會也注意到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兩者合并的趨勢,要求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成為制定企業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的唯一合法機構,為合并企業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提供保證。財務會計基金會明確提出:除非特殊情況,否則,各類非營利組織——無論私立還是政府舉辦的——均應遵守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要求對外提供財務報告(孟利凡,1997)。此外,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發布的《財務報表概念》和澳大利亞會計基金會公布的第四號《會計概念公告》中所規定的財務報表要素也同時適用于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宋常,1999)。至此說明,西方各國企業會計準則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合并的趨勢已十分明顯。

綜上分析,現行《企業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所規范的基本一致,尤其是在《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中所規定的原則、方法、報表體系結構等,更接近于企業會計準則規范。因此,只要對現行《企業會計準則》作適當的補充完善,并對個別特殊問題另作專門描述,即可成為對制定企業和非營利組織具體準則或制度都有指導作用的基本會計準則。當然,這是一項較為龐大的系統工程,要真正實現兩者合一,還需要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充分論證。

主要參考

孫芳城、李孝林、張國康、孔慶林。2001.比較財務會計學。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417

孟凡利。1997.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第l版。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2

宋常。1999.會計準則理論與實務。第1版。北京:經濟出版社,646

①我國一般把政府及非營利組織稱為預算單位,其適用的會計被稱為預算會計。就其實質看,我國的預算會計相當于西方國家的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本文為了敘述方便,權且把我國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稱為政府會計,把事業單位會計稱為非營利組織會計。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