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民品的經營管理機制
劉凱
摘 要 根據航天系統內部的特點及現狀,提出了軍民品分線后對民品的管理思路,結合現有實際情況確定新型的責、權、利相制衡的管理機制。
一、問題的提出 航天總公司所屬的企、事業單位經過幾年的改革,逐步形成了一套以軍品、民品、三產為主的三足鼎立的各自閉環回路,經過一段時期的運行,取得了一定的收獲。但是以設計部、所為代表的事業單位自從單位內部的軍、民品分線后,民品如何加強管理,如何使之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經濟實體;如何使民用產品能在社會大市場中站穩腳、扎下根,真正走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軌道上來,就要求管理機制依據新的任務做一番調整,使管理機制與所承擔的任務相匹配。
二、目前的現狀 當前以設計部、研究所為代表的事業單位經過軍民品分線后,基本上形成了這樣一個比較典型的格局。即部、所領導組成為領導機構;民品部分成立了統一的對外機構;以前的民品處(開發處)成為對外聯系工作的辦事機構;重新組合的民品室成為對外工作的基本單元。 雖然,在軍民品分線后從人、財、物三個方面得到了劃分,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弊病。例如,在解放思想方面還沒有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在管理模式上一些單位仍習慣按照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另一些單位仍停留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并軌、轉換的過程之中。為了加速管理機制的轉換過程,解決的辦法是: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其次是要建立健全一套適合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管理模式。
三、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樹立企業是市場競爭主體的觀念
許多企業現在仍然認為自己是總公司、院的附屬企業,依賴性很強,自主、自立的觀念薄弱;企業領導者認為自己是國家干部,政府官員,而沒有把自己擺在企業經營者的地位上;企業職工仍以國家職工自居。要使企業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就要樹立企業是經濟的主體,領導干部是企業的經營者,企業職工是企業的主人的新觀念。
樹立依靠競爭求生存、圖發展的觀念
許多企業仍幻想在市場經濟中由國家對航天產業加以特殊的保護,希望由國家出面劃出部分民品市場,即還希望在供給制的條件下按部就班地工作。但是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企業必須從計劃經濟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航天特殊論中解放出來,引進競爭機制,在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通過競爭發展壯大。
樹立管理出效益的觀念
多年來,在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國家一直給予航天企業相當的資金,在設備、實驗、生產諸環節中一直是重點保證。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漸顯示出航天企業在投資管理、經費管理、質量管理、成本管理、工藝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許多薄弱環節,造成許多民品成本提高,不能適應市場競爭,往往是產品立項很好,但由于成本高等諸方面原因而被市場所淘汰。所以必須樹立依靠管理出效益的觀念。
樹立社會化大生產的觀念 航天企業從封閉式的軍工企業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利用其雄厚的技術實力相繼開發出相當多的民用產品,產品項目從找米下鍋,幫助別的企業設計、加工,到研制出小批量的民用產品而投入市場。但航天企業的民品沒有大的突破,批量小,質量不穩定,經不起市場的沖擊。關鍵的原因是沒有擺脫多品種、小批量,自我配置的經營模式。因此,必須樹立社會化、專業化大生產的觀念,樹立開放經營的思想,廣泛聯合,使產品上規模、創名牌,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四、明晰產權關系
航天企業多年來,是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作為國家行政機構的附屬物,沒有獨立的法人地位。經過改革,航天企業雖然也經歷擴權讓利、利改稅、兩權分離、軍民分線等幾個步驟,但是在改革過程中,許多企業仍沒達到改革的預期效果,其中主要原因是:產權關系不明晰;組織制度不合理;管理制度不科學;最重要的是各級的責、權、利不清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進行改革開放,達到國有企業保值增值的目的,就必須賦于企業一定的獨立性及相應的責、權、利,確定其相應的經營目標和經營實際指標考核體系。使權力機構、決策機構、監督機構和執行機構形成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相互激勵又相互制衡的機制,并形成科學的領導體制及決策,使三者的權力得到保障,三者的行為受到約束。建立明晰的產權關系,旨在明確政府有關部門和其他監督機構的職責,企業的權利和責任,理順企業財產的國家所有、分級管理、分工監督和企業經營的相應關系。
產權關系是產權主體之間,在財產占有、使用、收益、處置中發生的各種關系的總和。即將占有、使用和依法處置三項權能進行結合,構成企業的經營權;將占有、使用、依法處置和部分收益權結合,構成企業法人財產權;將占有、使用和收益三項權能相結合,構成承包經營權;將占有、使用兩項權能相結合,構成行政事業單位的財產使用權等。所以,各個產權主體之間的關系均是圍繞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置形成的。
國家做為出資者行使企業的財產所有權,擁有對國有企業占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的權益,細分成為資產收益權、重大決策權和對管理者的選擇權。國家不能對法人財產進行支配,沒有對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進行直接干預的權力。
企業對國家授予其經營的財產和企業負債構成的全部法人財產,即企業法人財產權。企業享有財產經營權,它不僅對資產予以直接占有,可以自主使用,自主處理,還可直接進行企業的利潤分配,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積累的產品生產者和商品經營者。作為所有者,最關心的是財產是否增值及增值的大小;作為企業法人,只有運用好法人財產權,才可得到經營的報酬。所以,必須解決好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銷售的問題。一個是所有權行為,一個是經營支配權行為;一個是宏觀經濟行為,一個是微觀經濟行為;一個體現社會共同利益,一個體現企業法人的個體利益。
五、確定新式管理機制
各級關系
明晰產權關系以后,在管理、組織結構、任務、投資、投資回報諸方面都要進行相適應及配套的改革。
國家作為出資者,對航天企業擁有所有權,航天總公司作為國家派出機構管理航天企業的國有資產,具體管理航天總公司所屬的部、所、廠、站等行政事業單位及企業單位,各部、所、廠、站也可視作為航天總公司的派出代表機構具體管理著國有資產。這一層管理機構代表航天總公司對各下屬的民品子公司擁有所有權,即出資者;其下屬的民品子公司進行具體項目及工程的設計、研制、施工以及經營,擁有財產的經營權。
組織結構
為了適應目前航天系統所屬事業單位的現狀,部、所、廠、站黨政領導作為航天總公司派出代表機構管理國有資產,組成董事會。民品作為統一的基本單位組合成獨立的民品總公司,相對于部、所、廠、站一級為事業法人來說,民品總公司為一級公司;各民品室為二級公司(子公司)。這樣就形成了董事會、民品一級公司(總公司)、民品二級公司(子公司)的組織管理結構。
各級的權力與職責
根據上述的組織管理機構,確定出各級的管理權限及職責。
董事會作為航天總公司派出代表機構負責管理國有資產,堅持統一政策、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董事會作為權力機構及決策機構,站在爭取資產保值增值,避免經營風險的立場上,以法定形式行使選擇經營者、重大決策和資本收益的權利;董事會根據單位實際情況選聘一級公司的總經理,二級公司的經理;董事會對重大項目進行審核批準;確定公司的總體發展方向;確定注入資金的數額及固定資產的投入。
一級公司的總經理及二級公司的經理負責日常經營業務及公司的管理工作。公司經理由董事會聘任或解聘,經理對董事會負責,形成對公司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的有效激勵和制衡,使管理人員按所有者意愿行事。經理行使職權必須以實施董事會決議為基礎,不能超越職權和董事會授權擅自行事。
公司經理對建設、開發項目的籌化、籌資、人員任免、招標、定標、工程承包項目實施直到經營管理,債務償還以及資產的保值增值,實行全過程負責。按照有關規定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同時也必須承擔相應的各種風險責任。
監督機構由所在地審計師事務所與會計師事務所負責。財務可根據歷史情況分為一級公司財務及二級公司財務兩種,按公司會計制度進行核算。
效益管理
根據國家的企業法及有關規定,以及對資產的占有、使用、依法處置、收益的權限劃分,各公司經過獨立經營后每年會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其中一部分作為公積金留在一級公司和二級公司內部,作為民品進一步發展的基金;另一部分作為管理費及投資者的回報利潤上交給投資者,依據投資數額的多少,管理費用占投資額的1%~3%;回報利潤占投資額度的6%~15%/年。這個比例可依據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公司的經營年進行增長,遞增率應小于5%。
六、結束語
對于航天系統這一特定的大型國有企業來說,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企業經營管理機制是體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只有堅定地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充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提高生產力,擺正和明確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的責任、權利和利益,才能把航天企業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