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促進電子商務健康持續發展要就要有規范
佚名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經濟發展的要求,網絡購物因其物美價廉、方便快捷而風靡時下,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據統計,去年一年社會網購的數量達到了27898億,達到了社會商品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而且還以30%-40%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也收到全國各地用戶電子商務投訴累計逾10萬起,其中網購投訴占到近一半。諸如送貨不及時、商品質量缺陷、虛假宣傳、商品售假等諸多問題,直接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讓消費者對電商頗有微詞。
雖然政府、相關的互聯網企業、電商企業自身對于在網購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都已經作了一定的努力,但是事實表明這些問題還依然存在。對于這種新的業態、新的商業方式,究竟如何更好地在規范中促進其發展,筆者認為政府監管部門、企業在之前努力的基礎上還需更上一層樓?
一是加快法治建設。工商總局在2014年已出臺了《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但還不夠完善,有一些條款的內容值得商榷,如《辦法》中規定的“7天無理由退貨”在執行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爭議;“不正當競爭”處罰力度過低,威懾力尚且不夠等。這需要政府部門進一步推進電子商務立法,為電商行業的發展設立合理、完善的法律準則,讓法律為消費者的安心購物保駕護航。
二是完善監管方式。網絡購物有很多新的特點,政府部門傳統的監管方式已經不完全適用了,需要運用高新技術手段,全面打造信息化監管平臺。如開發建設“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監測及監管系統”、“網絡廣告監測系統”、電子商務搜索監測中心等信息化應用系統,有效提升電子商務監管效能,推動電子商務規范發展。
三是第三方交易平臺要加強內部監管。第三方交易平臺需要對網店切實負起責任,設立網店進入門檻和嚴密的經營管理規則,對進入自己平臺的網店嚴格進行監管。第三方交易平臺只有做好將目光放長遠,踏踏實實做服務,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信用度,注重網友購物體驗,才能不斷贏得網友的青睞,實現經營的持續化和利益的最大化。
正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張茅同志所講的,“要促進網絡購物的發展,就必須規范。而在規范當中,必須加強政府和企業的溝通與合作,來共同破解這個難題,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促進我們國家經濟的穩定增長。”(來源:梅州日報 文/江育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