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電子商務條件下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構建研究
鐘波蘭
[論文關鍵詞]電子商務;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 [論文摘要]物流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大的決定和制約作用,第三方物流成為電子商務物流的主要形式,文章在分析電子商務的發展及其對物流要求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電子商務條件下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的構建。
一、前言 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經濟結構的重組。作為21世紀主要商業模式的電子商務給各國和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并產生深遠的影響,成為推動未來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電子商務的發展給物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捷的物流速度、廣闊的配送范圍、較強的反應能力、更高的服務水平。第三方物流以其特有的優勢成為電子商務物流運作的主要形式。為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客觀上要求盡快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快捷準時、經濟合理、客戶滿意的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 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近兩年,電子商務發展很快,據賽迪顧問發布的《2006-2007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研究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年底,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共實現交易額1.1萬億元人民幣,比2005年增長了48.6%。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加快,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完善,對發展電子商務的需求更加強勁。“十一五”時期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總體目標:到2010年,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支撐體系、技術服務和推廣應用協調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電子商務服務業成為重要的新興產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電子商務應用水平大幅提高并取得明顯成效(國家發改委,2007)。 一方面,電子商務發展勢頭異常強勁,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助推器;另一方面,物流的滯后制約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電子商務發展相比,即便是發達國家的物流,其發展速度也難以和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并駕齊驅。電子商務可依靠互聯網解決商流及相關問題,但無法解決物流的主要問題,流通時間與流通成本絕大部分被物流所占有。因此,物流對未來的電子商務及經濟的發展起到非常大的決定和制約作用。 二、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第三方物流 1.電子商務對物流的要求。在整個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中,物流實際上是以商流的后續者和服務者的姿態出現的,沒有現代化的物流,任何輕松的商流活動都將會退化為一紙空文。電子商務發展給物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1) 物流信息化。信息化是電子商務物流的必然要求,通過信息實現對物流的實時把握,有效控制物流系統按照預定的目標運行。(2) 物流標準化。其基本原理是統一、簡化、協調和最優化。通過物流標準化加快物流速度、保證物流質量、減少物流環節、降低物流成本。(3) 物流效率化。在物流活動中,要求廣泛使用先進的物流技術,采用自動化、智能化的物流設備,高效率地開展物流作業。(4) 物流規范化。即明確物流主體的權利義務,規范物流主體的行為,實現物流主體之間的有序競爭,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5) 物流柔性化。柔性化是以顧客為中心,對顧客需求做出快速反應,滿足多樣化、個性化的物流需求。(6) 物流國際化。電子商務打破了時空限制,面對全球大市場,企業通過電子商務從全球市場獲取原材料,在世界各地組織生產,并將產品銷往世界各地,物流服務日趨國際化(沈吉仁、王洪波,2006)。 2.第三方物流是電子商務物流運作的主要形式。電子商務物流系統的組建通常有自建和外包兩種。自建物流不僅投資大,而且要求高,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沒有能力自己組建物流系統,即使有能力,也要面臨巨大風險。電子商務下的物流運作一般依靠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來完成。對于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而言,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解決物流問題具有明顯的戰略優勢,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 擁有物流網絡。第三方物流可在全國各大城市甚至全球必要的地區建立物流網絡,電子商務交易到哪里,商品就配送到那里,從而擴大商機,贏得市場,能適宜電子商務柔性化的物流需求及國際化商務運作。(2) 可實現物流規模效益。第三方物流可以整合資源,統籌多個用戶和供應者的物流,很容易匯集成較大的流通規模,實現低成本的物流運作。(3) 具有技術優勢。第三物流擁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與專業技術基礎,擁有較豐富的物流運作與管理經驗,有利于為電子商務提供專業化的、高效率的物流服務。(4) 可減少電子商務企業對物流的投入,使其能更好地將有限的資源集中用于核心業務,培育核心競爭力(杜文、任民,2004)。第三方物流是電子商務物流的主要形式,同時電子商務為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外在的動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發展相對落后,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物流技術薄弱,物流的效率低、成本高,物流市場秩序混亂,難以滿足電子商務發展的要求。 3.電子商務條件下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結構。第三方物流為了能為全球電子商務客戶提供優質的物流服務,達到快捷準時、經濟合理、客戶滿意的目的,需要不斷開發、應用物流技術,建立完善的物流網絡,形成反應靈敏、步調一致、信息溝通快捷的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具體應包括以信息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統,以標準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標準化系統,以規范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法律法規系統,以效率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技術系統,以柔性化、國際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網絡等內容。 三、電子商務條件下第三方物流運作體系構建的主要措施 1.建立以信息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統。物流信息系統被譽為物流的中樞神經。它是通過對與物流相關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儲存和傳遞來達到對物流活動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為企業提供信息分析和決策支持的人機系統(彭揚,2005)。在物流活動中,物流各環節的緊密銜接和協作配合,需要通過信息予以溝通,物流信息的任何延誤或阻塞,都將造成物流的混亂局面。物流的信息化運作是各項物流功能得以實現的核心和關鍵。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統的建設有以下要求。(1) 根據電子商務物流的要求,合理規劃和設計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統,充分發揮物流信息在制訂有關物流活動計劃及組織實施物流過程中的調控作用,支持物流分析決策及戰略規劃。(2) 將信息技術切入第三方物流的業務流程,以實現對物流各生產要素進行合理組合與高效利用。例如,采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全球移動通訊技術(GSM)、地理信息系統(GIS)、數據庫、Web技術和計算機網絡通信等現代高新技術,有效支持電子商務物流作業和配套管理工作,使參與電子商務的交易各方能夠通過信息系統及時、準確地獲取、查詢、處理相關的物流信息,合理組織業務流程,確保貨物安全、準時運達目的地,實現物流運作的可視化、快速化和系統化。(3) 加快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通過對交通流背景資料、物流樞紐、政府部門間等共用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及處理,為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統完成車輛調度、貨物跟蹤及運輸計劃制定等各類功能提供支持,以確保用最低的物流總成本實現系統對用戶的服務承諾。 2.建立以標準化運作為核心的物流標準系統。物流標準系統是實現第三物流標準化運作的基本保證。它包括物流各類設施設備及專用工具的技術標準,也包括如包裝、倉儲、裝卸、運輸等物流作業標準以及物流信息標準。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第三方物流需要對運輸、倉儲等各環節的資源進行高度整合,實現作業的有效銜接,因此,對物流標準化程度要求很高。盡管我國已經建立了一些物流標識標準,如《物流術語》、《商品條碼》、《儲運單元條碼》、《數碼倉庫應用系統規范》等,但這些標準仍不完善,且應用推廣存在嚴重問題,特別是標準化管理分屬于不同的行業和部門,增加了標準協調的工作量和管理難度,阻礙了物流標準化的推進,難以實現物流的標準化運作,如海運和鐵路運輸各有其自身的集裝箱標準,使得海鐵聯運必須經過再次拆箱、裝箱后才能實現,不僅造成包裝成本以及儲存費用增加,而且降低了物流系統的效率(劉春梅,2007)。物流標準系統的建立有以下要求。(1)首先要做好物流大系統的基礎統一標準工作,例如計量標準、物流模數尺寸標準、集裝模數尺寸標準、物流用語及核算統計標準等,這是實現物流標準化運作的前提。(2)對國家已頒布的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深入研究,全面梳理、修訂及完善,以使各種相關標準協調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