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中國地圖行業新機遇
佚名
()O2O由于其商業模式是用戶在線預約或購買線下商家的產品或者服務,然后再去線下進行消費或者享受服務的交易過程。
而雖然中國近幾年包裝類產品(實物)的電子商務飛速發展,但大部分人用于實物產品網購的消費約占個人日常消費的10%不到,90%的消費都發生在線下的各類生活服務商家中,2011年團購市場中約100億交易來自線下商家的團購。
由此可以推算,隨著O2O行業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其市場規模和前景無疑將會是從100億到1000億的巨量市場;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消費者的線下消費不具有詳細的計劃性(提前規劃好每天所有的消費場所)而大部分是粗略的到達商圈或者所在位置附近時,臨時進行比較和選擇,所以我多次在業內交流時表達,具有LBS定位功能、手機地圖和移動支付的客戶端將是未來O2O行業的標配功能。
在O2O行業中,LBS是技術功能、移動支付是支付工具,而所有的商家信息都承載在地圖上,由此給地圖行業帶來的機遇,值得大家關注:
目前地圖行業收入規模
據艾瑞分析,地圖行業2011年市場規模在20億元人民幣左右,收入主要集中在車載導航(約占總體60%)、互聯網在線地圖(約30%)、移動互聯網在線地圖(約10%)這三個方面。
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將引起地圖行業收入結構變化
據易觀國際分析,中國有超過7000萬的手機地圖用戶,移動互聯網近兩年來的快速發展,無論從產業環境還是用戶習慣變化等方面,都給地圖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包括各大智能機手機廠商的地圖服務預裝費用、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接入地圖API的授權使用費用、以及基于位置的精準移動廣告、生活服務類商家的電子商務等,這四大方面的發展,將會快速擴大地圖廠商在移動互聯網地圖方面的收入規模。
互聯網地圖資質新政帶來的行業格局震蕩
按照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011年12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互聯網地圖服務資質管理工作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要求,從今年2月1日起,未申請互聯網地圖服務資質的單位一律不得從事互聯網地圖服務,此舉將對互聯網地圖行業產生較大影響,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已基本完成了對目前已知互聯網地圖服務單位的資質發證工作,截至2012年1月31日,全國共有151家單位獲得了甲級互聯網地圖服務測繪資質證書,128家單位獲得乙級資質證書。谷歌地圖一直是國內占有率第一的地圖服務提供商,市場占有率近30%,很多基于LBS的社交、游戲或者如同《逛街助手》、《手機買團購》這樣的的LBS電子商務應用(O2O)也都是接入的谷歌地圖API。但截止目前,谷歌地圖的資質是否能夠獲得仍是個未知數,一旦其不符合中國政策,不能獲得地圖資質,那么近30%的市場份額無疑會給高德、諾基亞、老虎、圖吧以及百度和QQ地圖帶來新的市場占有率發展機遇。
O2O將地圖POI信息由查詢變為增值服務
我們知道每一個具體的地點在地圖上都是一條POI(包含店名、地址、經緯度、電話的興趣點)信息,過去互聯網上人們的地圖使用習慣多是查查地點在哪里?或者怎么去?而移動互聯網用戶地圖的主流體驗除了能夠隨身更方便的查詢地點和交通方式外,使用手機地圖時帶來的新需求,比如查詢基于用戶位置附近各類POI地點以及其深度信息(用戶點評、廣告、甚至是優惠券和團購等在線交易信息),在地圖查詢服務同質化的時代,哪個地圖廠商能夠更早的洞察用戶深度需求,并適當滿足,無疑是其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好機會。
地圖廠商做O2O的可能路徑
在明白術業有專攻的前提下,不建議地圖廠商自己組建銷售團隊去獨自開拓O2O市場,直接為線下商家提供營銷服務,中國有近2000萬中小商家,其渠道建設和維護成本并不是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考慮到O2O的兩個重要環節是線上用戶引入和線下商家引入,地圖廠商作為“2(to)”的部分起到連接作用。我建議地圖廠商從建立地圖API開放平臺入手,吸引以下合作伙伴,建立生態圈,使自己成為O2O的橋梁。
第一,開發者:提供各種扶植政策、減免地圖使用授權費用,吸引開發者接入地圖API開發各種基于位置的應用,以此來引入大部分用戶,合作上可以采取如人人網等社交網站的收入分成方式。第二,線下商家:這兩年微博的傳播力、團購的營銷力、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力,讓廣大線下商家及其營銷代理機構在在線營銷方面有了非常大的進步,而手機地圖作為使用率極高的移動應用,無疑為在POI信息基礎上搭建商家平臺建立了基礎,這就像是建立基于手機地圖的線下商家淘寶網和淘寶客一樣。(來源:梅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