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中國醫藥商業新三國演義

孫文輝

06-10-31,從全國范圍內備受關注的北京市藥品招標采購中心 “關于遴選2006年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藥品集中采購代理機構的通告”公布。到目前為止,已進行到“2006年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藥品政府集中采購成交品種目錄公布”階段。拋開項目的打包評選、個品評選內容不說,單看其“集中采購”、“集中配送”、“集中結算”以及全面應用電子信息平臺處理項目后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來看,基本上是政府全面主導下的集中采購交易過程。

有專家論斷,未來中國醫藥商業的主要形態主要有三種,“傳統商業”、“快批”和“電子商務”。而在北京社區項目中,最終確定的五家集中配送物流公司(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集團藥業有限公司、北京豐科城醫藥有限公司、嘉事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京新龍醫藥銷售有限公司),就可以看到非常典型的未來物流(集中配送)發展特點。

中國傳統的醫藥物流模式是藥廠和藥商每個單位都要針對各個地區的醫院、藥店、診所做配送,業務關系交叉重復是比較混亂的模式;而現代醫藥物流的模式是藥廠藥商的產品匯集到物流中心,再由物流中心對各地的下游客戶做配送。與傳統的醫藥物流模式相比,現代醫藥物流模式能夠降低大商業的管理成本、降低醫藥零售終端的進貨成本、提高企業信用度、解決醫藥長期拖欠的款項、市場的集中度提高、訂單集中、銷售成本降低、管理更嚴格、風險降低、公共交通恢復暢通、物流設施形成共享,透過物流和金融體系結合形成網絡化運作,促使企業高效率成長,提高市場份額。

“營業收入水平、倉儲面積、投資及提供第三方物流能力、信息化服務能力、執業藥師及人員軟件水平、與終端醫院的直接交易歷史積累水平、現代物流設備配送車輛及輔助設備能力、品牌信譽等”為今后物流企業必須塑造的核心競爭力!其中最重要的可關注的三點是:一是投資及提供第三方物流成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看來在目前的形勢下,多種物流資源優勢整合與細分化是快速贏得區域優勢的必由之路;二是電子交易公司缺位此次角逐;三是信息化建設是提高效率和綜合贏利能力的重要助推器。由此說明在目前形勢下,完全靠一個信息數據平臺取代傳統商業、快批地商業模式在近期難于取得突破。短期內“二強”鼎立局面會持續相當長的時期!物流三國時代還處于混亂的初期階段!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物流與醫藥的結合,并衍生出一種嶄新的行業,在于醫藥本身作為商品實質,隨著人們對醫藥知識的了解掌握程度的提高,隨著社會用藥慎重、科學觀念和習慣的形成和運用,隨著醫藥商品市場化、產業規模化、以及分工專業化最終實現的迫切要求下,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藥品特殊性,擴大其商品共性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產品購進渠道和市場分銷渠道是醫藥物流存在的基石,也是其贏利創效的原始本錢。

近來也有學者認為:醫藥物流不是簡單的藥品進、銷、存或者是藥品配送,所謂的醫藥物流就是指:依托一定的物流設備、技術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有效整合營銷渠道上下游資源,通過優化藥品供銷配運環節中的驗收、存儲、分揀、配送等作業過程,提高訂單處理能力,降低貨物分揀差錯,縮短庫存及配送時間,減少物流成本,提高服務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實現的自動化、信息化和效益化。

待完全實現電子數據平臺的對接后,“供應鏈及協同供應鏈管理”則會成為未來物流的更高管理手段。

從國際市場上看,藥業是按國際標準劃分的15類國際化產業之一,是世界貿易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2003年全球藥品銷售額已經達到4918億美元,醫藥批發銷售平均每年以9%的速度增長。北美和西歐是世界藥品的主要市場,兩大地區的市場占了全球60%的份額,日本大約占15%~17%,剩下23%分別由拉丁美州、東南亞和中國、中東、非洲、東歐和獨聯體等國家和地區所占有。

國外物流中,特別是美國醫藥商業市場經過自由競爭,目前已經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產業格局。醫藥分銷的前三位即占到整個醫藥市場的95%以上,麥卡森公司(McKesson)和卡迪諾健康有限公司(CardinalHealth)即是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分別占據全美市場30%以上,排進世界財富50強。其中McKesson公司一年銷售額就達368億美元;日本最大的75家藥品批發企業也占了業務量的95%以上。諸如美國、日本、德國等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醫藥物流已處于相對壟斷地位,可以說產業壟斷化、企業寡頭化、經營規模化是國際醫藥物流產業的總體特點和發展趨勢。

在國內來說,目前全國藥品批發企業1.65萬家,零售企業近14萬家,全國零售藥店總數12萬家、藥品生產企業6300多家。2003年我國醫藥年銷售額2200多億元,我國醫藥工業生產總值為3600多億元,占我國GDP的3.2%左右,醫藥商業平均每年以18%的比率增長。但與發達國家同類企業相比,我國藥品流通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年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的只有800余家,銷售額最大的中國醫藥集團、上海醫藥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團有限公司也分別僅占醫藥市場銷售總額的3%~5%左右。

目前國內的宏觀和微觀環境將會進一步嚴峻,醫藥流通體制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情況仍不容樂觀。近年來,醫藥商業流通企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招標采購、藥品零售限價、GSP認證加快、流通領域逐步對外資開放,使企業面臨生存或淘汰的嚴峻考驗;市場監管力度加大,流通秩序不斷得到改善。在全國市場經濟秩序整頓和規范下,在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犯罪聯合行動中,藥品市場的監管得到了有力的加強。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利用《藥品經營企業許可證》換發之際,克服低水平重復,減少企業數量近30%。及時組織GSP認證工作,監督經營企業依法經營、嚴格管理、規范行為,促進了企業結構的調整和企業素質的提高,有力地推動了市場流通秩序的整頓工作。

而一些逐漸形成集約優勢的企業進行項目建設方興未艾。2002年7月北京醫藥股份與國際著名物流設計生產制造企業西門子德馬泰克正式簽約,合作建立現代化醫藥物流配送中心之后,全國各地廣泛掀起了興建大型醫藥物流中心的熱潮。國家相關部門大力支持醫藥物流的建設,原國家經貿委和原國家計委先后批準授額國債貼息醫藥物流項目11個。廣州醫藥有限公司正在與西門子合作興建藥品、器化、零售3個物流中心;武漢同濟堂藥業有限公司準備沿京廣線、長江、沿海建立7至8家零售藥店的物流配送中心;上海國大藥房連鎖公司和浙江紹興縣浙江亞太集團共同投資組建浙江國大醫藥物流有限公司,建成后有望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醫藥物流中心。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長浩指出,醫藥物流投資熱風起是企業提高競爭力、降費增效,擴大物流配送功能,推動醫藥流通代理配送制、零售連鎖制,爭取更多的上下游客戶,實現整個供應鏈協調管理的需要。

對于外資進入我國藥品分銷市場的步伐已悄然加快。據悉,中國新興集團與瑞士裕利醫藥控股有限公司合資的永裕新興醫藥有限責任公司已宣告成立。這意味著我國藥品分銷領域開放后境外資本的首次實質性介入。國際化、現代化、專業化的醫藥商業公司的行業進入標志著醫藥流通領域同外商合作的序幕已悄然拉開,外資進入我國藥品分銷市場的步伐正在提速。2005年1月1日起我國允許外國企業從事全方位的銷售服務,包括藥品的采購、倉儲配送、批發零售和售后服務等,這將會對我國傳統的醫藥批發、零售運作模式產生重大的影響,我國醫藥商業企業將面臨世界級巨頭的挑戰。

從市場目前的自主發展態勢來說,一是物流整合上升到企業戰略管理高度;二是逐步將物流服務與主營業務分開,實行專業化管理。

現代醫藥物流運作方式將從傳統的批發模式向供應鏈管理模式發展,以物流中心為平臺,與制造商及其他供應商(上游企業)和藥品零售商及其他分銷商(下游企業)建立一種面向市場的供應系統,提高藥品分銷效率,并形成相對穩定的產銷聯盟網絡。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物流管理在很多企業中已經從作業管理的層面上升到了企業戰略管理高度,被當作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予以重視。形成這一趨勢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醫藥行業重組、整合的過程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而物流網絡是保障企業業務資源能夠有效整合,形成規模優勢的根本;第二是醫藥行業進入“微利時代”后,通過強化物流管理實現減本增效,以期在激烈的競爭中實現自身的成本優勢。

目前國內醫藥物流利潤率僅為0.6%-0.7%;費用率仍高達10%左右,就其原因就是因為傳統的物流模式運營成本太高,所以國內許多大型醫藥企業,例如上海國藥、上海醫藥、南京醫藥等,都把原有的物流業務、資產人員剝離或托管給第三方物流公司,并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實行獨立結算、相互考核。形成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專業化運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物流服務水平、降低物流成本,為母體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第二,第三方物流公司在為母體提供物流服務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剩余資源為社會上其它企業提供相似產品的物流服務。這對于初期投資巨大的醫藥物流項目而言,可以大大提高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實現集約化經營。可以預見到的是:在醫藥物流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將來,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這樣主輔分離、專業化運營的管理模式。

目前我國醫藥物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尚處在供應鏈單一環節優化的階段。我國的醫藥物流起步較晚,目前大多數已經上馬或即將上馬的醫藥物流項目還停留在企業內部進、銷、存業務整合、流程優化的階段,很少涉及到對上游藥品生產廠、供應商和下游藥品批發零售企業、醫院的整合,從而無法根本性地解決重復運輸、牛鞭效應、庫存積壓等現象,導致供應鏈效率低下,藥品配送成本增加,藥價抬高等不合理等一系列綜合癥。

既往其中的種種弊端,在(北京社區項目)新的集中招標和集中采購模式下,特別是政府直接控制管理下。“集中采購”、“集中結算”、“集中配送”三集中指導原則下的“廣東掛網項目”、“社區及新農合政府直采項目”都可以實現政府主導下的“新現代物流模式”。在政府這個看得見的手的掌控下,逐步由點到面推進開來!

結論:“傳統商業物流”、“快批”、“電子商務”三種主要的模式,需要融合、碰撞、各自優勢發展。在特殊項目中,特別是“政府直采的社區新農合項目”、“廣東掛網下的二票制項目”、“GPO項目”中發揮綜合優勢,以空間區域換時間的辦法。逐漸過渡到“高效、統一、規范”的現代物流上來!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