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反思孔子教育思想對大學英語分層教學的啟示
宋婷
論文摘要: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我們有責任對其不斷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本文從孔子的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好學樂學以及學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方面探討其對現代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啟示。
論文關鍵詞:孔子;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好學樂學
孔子是中國古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實踐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在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的同時吸收了前人的教學經驗,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學原則和方法。這套教學原則和方法流傳至今,對今天的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實踐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國以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主張并實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孔子認為,學生的實際情況是各不相同的。他說:“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因材施教就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去進行教育。這與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有異曲同工之意。分層教學就是根據各層次學生的不同特點,協調教學目標和要求,把教學要求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中,使教學要求與學生的學習可能性相互適應的教學活動。分層教學要求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分層教學的必然選擇。孔子對如何“因材施教”,有其卓越的見解。
孔子根據學生智力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上智”、“中人”與“下愚”三等。他認為,“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币簿褪钦f,對于中等智力以上的學生,可以教高深的知識;對于中等智力以下的學生,不可以教高深的知識?!独锶省酚休d: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認為曾經過努力學習,智力得到提高,所以才傳授其高深的知識,而這種高深的知識是無法傳授給智力暫時比較低的學生。
孔子這種根據不同學生智力發展水平,進行不同教育的方法符合客觀教育規律。智力較高的學生需要教給他們較高深的知識,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望,促進他們向更高層次發展。智力較低的學生需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傳授他們能夠掌握接受的知識,使他們的知識架構一步步向前發展。筆者認為分層教學中,需要以學生認知能力為基礎,從學生實際英語水平及其接受英語知識的潛能,確定學生不同的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方案、學生管理制度等,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活動,使各類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從而達到全體學生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進步的目的。
分層教學慢班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要求其經過大學階段的學習,達到全國高等學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一般要求。即可以聽懂日常英語會話以及慢速英語節目,基本讀懂一般性題材的英文文章,完成一般性的寫作任務,英語表達比較清楚,語音語調基本正確。針對這一特點,教師課堂教學中注重的是英語語言基本功學習以及日常的會話交流,確保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消化課堂內容,同時輔以專業化教學,強化學生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對本專業知識的理解。與之相反,對于學有余力、英語基礎較好的快班同學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可以聽懂內容較長的對話以及英語國家的廣播電視節目,能借助詞典讀懂英語原版教材和英語國家報刊雜志上的文章,撰寫比較專業的報告,口語表達能力較強,可以參加國際會議交流討論。教師課堂教學確保保證學生打下扎實語言基礎,并輔以專業性知識,擴大學生知識面,使學生認真聽課,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的生動活潑,徹底改變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不斷反復“打基礎”的局面,英語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跨越式飛躍。
由次可見,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論為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使各類學生可以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增強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從而讓全體學生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分別進步。
二、啟發誘導
孔子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該根據學生的思維來開展,適當地進行啟發誘導,以此促進和加速學生的學習思維活動。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也就是說,學生在心憤憤,口悱悱的時候,心理處于知與不知的矛盾中,求知欲極其旺盛。這個時候教師因該及時啟發,幫助學生推開知識的大門,使其思維可以跨越難關,由無知向有知,由知之甚少向知之甚多的方向飛躍。
孔子的啟發誘導教學原則與方法對當今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側重語言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雖然語言技能較強,但是缺乏較強的分析判斷推理能力。大學英語分層教學課堂應改變以往過分注重單詞、短語以及句子的講解,通過啟發式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挖掘篇章意義,綜合提高學生英語運用的各項技能。以下以《新視野大學英語4》中的第一單元的課文《名聲之尾》為例,闡述如何將孔子的啟發誘導教學原則和方法貫穿到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實踐中。
《名聲之尾》主要講述的是作者對于追求名聲的看法:追求名聲,如同狗自逐其尾;我們因該做真實的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不是拼命去獲得成功。在warming-up環節,以PPT展示超級女聲獲獎的圖片,并以問答的形式進入文章的主體內容:What can those girls benefit from the victory in the contest?學生可以分組討論發言,當意見產生分歧時,可以展開正反兩方面的辯論。教師因該從正反兩方面誘導學生,幫助拓展學生的思維,使其思維不僅僅局限于某個點,多方面思考問題。對于同一個問題,既要從正面考慮,也要從反面考慮。在爭取與錯誤的分析對比中,抓住矛盾,找出關鍵,自然得出結論。就這一問題而言,超女即可以從比賽的獲勝中得到金錢,地位,名聲,快樂,甚至是實現其自我人色灰姑娘的價值,但是也可能會因為所謂的“名聲”失去了自我,失去快樂,失去了做人的本質。學生在正反兩叩的啟發下,思維能力必將大大發展,眼界為之豁然開朗。在處理本篇課文的時候,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根據課文內容,提出不同問題,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一步步引導學生前進。教師育人,重在啟發,注意給予學生引導,而不是勉強牽拉;鼓勵學生還能夠自主學習,而不是硬性推動;指引學生求學的門徑,而不是帶求通達。 事實證明,孔子的啟發誘導教學原則和方法,有利于培養不同學生的思維能力,全方位提高知識建構和英語能力,是外語類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新途徑。
三、好學樂學
在孔子看來,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好學樂學的精神。他說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任何知識,如果沒有“好”與“樂”,是不可能攀登上知識的高峰的。因為學生只有在學習中嘗到了甜頭,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習動機,產生旺盛的求知欲,從而用滿腔的熱情積極學習,做到“欲罷不能”[2]。
英語作為一門實踐課,是需要學習者通過個人的實踐才能獲得和提高語言技能。實際上,大學英語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學”而不是“教”。因此,培養學生好學樂學的精神,自發主動學習尤顯至關重要。在大學英語分層教學中,教師因該從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師生協力,圓滿達到教學目標。課堂教學因該盡可能的提供符合學生知識面和智力水平的語言材料,滿足不同層次學生提高英語水平的需求。
分層教學快班學生,英語基礎相對比較好,教師如果單純授之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勢必造成知識的重復傳授,以及其“吃不飽”的狀況,久而久之,會對英語課堂產生消極情緒。至此,教師可以根據其特點,授予其相對比較高深的知識,保證大部分授課內容可以被理解,但仍有一部分對他們來說是有挑戰性的。這種挑戰性,最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欲望,從而全面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分層教學慢班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甚至產生消極、悲觀、厭學等情感。為此,教師因該多鼓勵,少批評,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找到自信,激勵其英語學習興趣,并以其在英語學習方面的進步來進一步激勵自我和其他同學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孔子“好學樂學”的教育方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激勵學生學習興趣,保證持久學習進取心和學習動力,促進積極主動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本領,是現代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取得成功的良好途徑。
四、學與用結合
孔子教人為學,其目的在于將所學知識用之于實際。他認為,學生由學而得之于心,由心而發之于言,由言而見之于用,這是為學的基本步驟,也是為學的根本目的。他說:“頌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從孔子的話語中,可以看出,他要求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把所學的東西與實際行動結合起來。譬如,學習《詩經》而不能用之于實際的政治外交中,將所學知識用之與實踐,《詩經》讀的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的學與用結合的教學原則與方法,為現代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所采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教師都是以傳授詞匯語法為“己任”,忽視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雖然牢記了大量的單詞,在實際交際場合卻緊張不安,無法開口。由此可見,外語教學在重視語言知識灌輸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在實際場合進行有效交際能力的培養。為此,大學英語分層教學的教師要發揮積極能力作用,把教材內容與交際現實相結合,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場景中運用外語進行交流和實踐,鍛煉語言交際能力。例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4》第二單元《査理·卓別林》的學習中,以問答形式進入文章的深入學習。提問:“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arlie Chaplin’s life?”學生可以從卓別林的外貌,卓別林的童年生活,卓別的婚姻生活,以及卓別林的成就展開討論。通過討論,學生在對本篇文章初步了解的同時,又將課文內容還原到卓別林生活的時代現實中,外語教學以此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真正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但是,大學英語教學往往受課時以及課型的限制,僅僅通過課堂交流很難從真正意義上培養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可以通過積極開展第二英語課堂,創造語言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的能力。還是以《査理·卓別林》為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課外賞析卓別林的電影,并將卓別林的無聲電影,添加英語臺詞,在第二英語課堂上進行表演。如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創造一定的真實的使用外語交流的機會,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和效率,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實際外語應用能力。
總之,孔子的因材施教、啟發誘導、好學樂學以及學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是完全符合客觀教學規律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不能孤立地強調某一項原則或者主張。我們學習借鑒這些優秀的遺產,其目的就是古為今用,為我們現代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實踐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筆者多年來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實踐,在大學英語教學迫切需要改革的今天,學習借鑒孔子的教育思想,常感慨其博大精深之奧妙,古撰此拙文,談一點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