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亚洲国产日本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国产一级毛片视频,草莓视频在线观看精品最新

加急見刊

非英語專業碩士生語言學習策略的調查

未知

摘 要:語言學習策略的研究是國內外語言學界日漸關注的課題。 采用Oxford的語言學習策略量表,對非英語專業碩士生語言學習策略的應用情況的 調查表明:有意識地采用學習策略的學習者,能夠快捷、有效地提高外語教和學的質 量,并能幫助習得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培養要從展示、示范、訓練、評估、擴展等五個步 驟入手。 關鍵詞:調查;非英語專業碩士生;學習策略;應用訓練 隨著外語習得研究的不斷發展和理論的逐漸完善,國內外語言研究者開始逐漸將研究的重心 從以教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 為中心,從傳統的教法轉移到科學的學法,從學會轉向會學。所謂學法就是對學習過程產生 直接影響的學習策略。對學習策略的研究反映出應用語言學研究領域的發展狀況。有意識地 采用學習策略的學習者,能夠幫助自己習得第二語言;加強外語學習策略運用,能快捷、有 效地提高外語教學質量,增強學習者習得外語的信心和能力。本文回顧了應用語言學家對學 習策略的種種定義及分 類,采用Oxford的語言學習策略量表,對西安交通大學的非英語專業碩士生進行了調查 并分析發掘不同類型學習者在學習策略運用上的不同傾向和優秀語言學習者在策略運用上的獨到之處及在外語教學上的啟示。 一、理論依據 (一)學習策略定義及其特征 在語言習得研究中,有關學習策略的參考文獻浩如煙海,眾多專家對這一概念沒有 一致的說法。Brown(1982)認為學習策略指學習者為有效地獲取、貯存、檢索和使用信息所 采用的各種計劃、行為、步驟、程式等。Chamot(1987)認為學習策略指學習者個人用以幫助 自己理解、學習或記憶信息的特殊思想和行為。Oxford(1990)則認為學習策略指的是學習者 在語言學習中所采取的具體行為。綜合上述各種觀點,我們將學習策略定義為:學習策略就 是學習者為了獲取學習機會、鞏固學習成果、解決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做出的種種反應 和采取的策略。 學習策略具有多種不同的特征,Oxford把它們歸納為12條:1)最終目標是為交際服務;2)幫 助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3)擴大教師的職能作用;4)是為解決具體問題;5)是學習者采取的 具體行動;6)涉及學習者的各個方面;7)以直接和間接兩方面為學習者服務;8)并非任何時 候都可以觀察得到;9)常常是有意識的;10)可以通過教授的方式來加以培養;11)具有伸縮 性;12)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變化。 (二)學習策略的分類 國外研究者們對學習策略進行了不同的分類。早期學者Rubin(1975)和Stern(1975) 對 學生,尤其是優生,在進行觀察和調查的基礎上給出了學習策略的清單,但他們沒有對所列 策略進行細致的分類。由于他們觀察和調查的學生在類型上是不同的,所以列出的策略也不 盡一致。后來的一些學者對學習策略作了更為全面的描述,將策略分為幾大類,每類包括若 干具體的學習策略。例如,Bialystok(1981)把學習策略歸納為四大類:形式練習(Formal p ractice)、功能練習(Functional practice)、監控(Monitoring)和推論(Inferring),每一 大類又根據語言使用的方式(口語或書面語)分為兩小類。O′Malley和Chamot(1989)依據信 息處理模式將學習策略分為三大類:元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認知策略(C ognitive strategies)和社會情感策略(Social/Affective strategies)。應該指出,在這 些 學者中,Oxford的分類框架更為具體、更為完整,包含其他研究者對外語學習策略分類框架 的主要內容和特點(Williams and Burden,1997,p152),因此在外語學習策略研究領域有代 表性和較大的影響力。Oxford先將學習策略分為直接策略(Direct strategies)和間接策略( Indirect strategies)兩大類,每大類分為三組,每組又包括二至四個小類,每小類又含若 干具體的學習策略。 二、對非英語專業碩士生語言學習策略的調查 (一)調查重點 1)學習策略的使用是否影響我國學生外語學習的優劣?換言之,優生在使用策略的數量和頻 率上是否要高于差生? 2)在學習過程中,優生們在有意或無意使用策略時是否會有共同的特征? 如以上假設成立,教師可有意識地在策略使用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培訓,從而進一步促進外語 學習。 (二)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是2006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學進行的。我們以碩4班、碩9班、碩15班、碩1 9班、碩26班、碩37班為取樣對象,這6個班共計286人,平均年齡223歲,均為非英語專 業碩士1年級學生,分別來自于管理、人文、機械、材料和電信學院,在此之前學生們已進 行了10年以上的英語學習。我們以他們參加的2005年1月的全國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成績和 六級通過與否為劃分優差生的標準,取樣結果如下:

注:為保證調查的可對比性,我們摒棄了大量的中等學生而只選取對比性強的兩頭為研 究對象。 (三)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采用了Oxford的語言學習策略測量量表(SILL)。此量表是根據策略分類系 統框架設計出來的,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測試學習者所使用的記憶、認知、補救、元認知、 情感和社交策略。六個部分共有50個策略描述的簡單英文問題。參加應試人應該先閱讀每一 問題,并參照表中五個選擇項(a five-point Likert scale),根據實際情況填寫相應的分 值(1、2、3、4、5),分值越高,則代表該策略使用的頻率越高。 調查分兩組共發出量表75份,回收有效量表為75份。 (四)調查結果 回收的測量量表數據統計如下:

根據Oxford的評分標準,平均分在45~5.0指“總是或幾乎總是使用策 略”;3.5~45指“通常使用策略”;2.5~3.4指“有時使用策略”;1.5~2.4指“ 基本不使用策略”;1.0~14指“從來不或幾乎從來不使用策略”。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