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教育與語文教育的對接性
佚名
新世紀教育觀念的變革,帶來了語文教學的重大變化。 它使語文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但就目前情況來看, 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師師資隊伍能力和素質跟不上時代要求 尤為突出。主要表現(xiàn)在:師資學歷達標率相對較低(特別是農 村語文教師),觀念陳舊,實際教學水平達不到規(guī)定要求,知 識老化,手段落后。因此,要勝任新時代的語文教學工作,教 師們就得脫胎換骨,重塑自我,努力重建與現(xiàn)代語文教育相 適應的能力與素質結構。地市級開放大學是培訓在職中小 學教師的主要陣地。作為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師, 我想就自己的實踐經驗來談談漢語言文學教育(師范方向) 與中小學語文教育應該實現(xiàn)對接,才更有利于促使這些在職 進修教師的語文專業(yè)素養(yǎng)和能力得到適應新時期的需要發(fā) 展,并在實際工作中有所建樹,從而更好地促進農村語文教 育的發(fā)展。下面就兩者之間的幾點“對接”來談談我的看法。 1 開放教育理念的對接 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其最大特 征就是“開放性”,以開放的心態(tài)、開放的眼光和開放的姿態(tài) 引領教育的時代潮流,實現(xiàn)著教育的跨越和創(chuàng)新。新課標背 景下的中小學語文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生活、面向社會,關 注學生的情感和生命意識教育等等,打開了過去語文教育 只注重工具性教學的封閉狀態(tài),呈現(xiàn)出開放多姿的人文性 生命氣象。因此,開放性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師范方向)的 教師義不容辭地要承擔起中小學語文教師靈魂塑造師的責 任,加強對新時代開放教育意識和理念的宣傳灌輸,從而讓 漢語言文學教育與中小學語文教育實現(xiàn)觀念和教育目標的 一致。 2 自主學習能力的對接 在學習方式上,開放教育以學員自主學習、個別化學習 為主,學員不再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由學校和老師領著走。他們 在老師的引領下,采取多種形式自覺學習。開放教育的課程 資源種類很多,如IP、VBI 課件、雙向視頻節(jié)目、教育臺節(jié) 目、教學平臺與本學科常用網站,觀看中央電大與省電大下 發(fā)的多媒體CAI 課件錄像帶、錄音帶,以及學校攝制的相關 教育教學活動錄像帶、光盤等。學員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充 分利用多媒體網絡和教師精心選好的資源片段,重點把每 一種課程資源的性質、特點、內容掌握好。新課標形式下的 語文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 主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從而激活學生積極學習的內在欲望, 為終身探究學習打下基礎。實踐證明,中小學教師只要在開 放大學里接受過這種學習培訓,他們就會自覺地運用到教學 中,指導學生,把學生也變成會自己學習的人,實現(xiàn)開放大學 漢語言文學教育與中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學習能力的對接。 3 建構知識的對接 開放大學的學員大多來自基層,由于知識面窄、知識量 薄弱,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建構知識。開放 大學的教師就要引導學員以正確有效的方式方法去建構知 識。以《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題》為例,首先要讓學員掌握中國 現(xiàn)當代文學發(fā)展的脈絡,搞清發(fā)展的幾個主要階段,每個階 段都有哪些著名的作家、作品,這些作家、作品又分別屬于 哪些文學流派,各流派之間相互區(qū)別的藝術主張與藝術特 色是什么,流派與流派之間存在怎樣的相互聯(lián)系,學員能否比較熟練地畫出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發(fā)展的網絡示意圖來。其 次,能畫出示意圖還遠遠不夠,在掌握概貌的基礎上必須充 分利用課程資源,進一步深入學習某些重要的作家、作品, 輔導教師要有選擇地示范如何整合利用課程資源,如何從不 同角度深入解讀作家作品,從而引導學員舉一反三。輔導教 師根據信息反饋情況,通過組織學習專題討論、問題交流和成 果分享,進一步激活學員思維,優(yōu)化學習策略,完善知識結構。 經過這方面培訓的教師再走上講壇,他們就會善于自主分析課 文、理清脈絡、構建新知,語文課就會變得靈動而新穎。 4 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對接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勇于實踐,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 的人才。開放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本科)教學實施方案》 要求培養(yǎng)“具有較寬闊的文化視野和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素質良 好的漢語言文學實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在專業(yè)業(yè)務上“具 有較強的文學分析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能閱讀和檢索古 典文獻,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由此可見, 培養(yǎng)學員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地市級開放大學教師的 重要職責。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師范方向)實踐性課程的建構可以充 分發(fā)揮中小學專家教師的實踐智慧,開設靈活而實用的第 二課堂活動,精心設計融學術性、專業(yè)性、知識性、綜合性和 實踐性于一體的系列講座。在具體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則可以通過 漢語言文學教育實踐、社會調查、閱讀實踐(作品鑒賞)以及 論文撰寫等活動,實實在在鍛煉和提高學員教學能力及寫 作能力。而在中小學語文教育中,強調“生活即課程”,引導 學生走出課本、走出教室、走進社會,從生活中積累素材,運 用知識,并積極地觀察自然、了解社會、思考人生,充分體現(xiàn) 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生活是語文教學永遠的內容。從這個角度而言,開放大學實 踐教學很好地實現(xiàn)了與中小學語文教育回歸生活的理念的 銜接。 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讓中小學教師實現(xiàn)這一目標,開 放大學的教師在教學上就要引導學員不滿足于獲得現(xiàn)成的 答案或結果,鼓勵應用新方法、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見解,進 行多向思維,指導嘗試從多種角度去解讀文本,并善于把它 們綜合為整體認識。比如朱自清是散文大家,他的《綠》、《荷 塘月色》、《瀑布》等作品選入中小學教材可謂有口皆碑,在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備受推崇。但臺灣作家余光中對朱自 清的作品就有非同常人的見解,認為“他的觀察頗為精細, 宜于靜態(tài)的描述,可是想象不夠充沛,所以寫景之文近于工 筆,欠缺開闔吞吐之勢。他的節(jié)奏慢,調門平,情緒穩(wěn),境界 是和風細雨,不是蘇海韓潮。他的章法有條不紊,堪稱扎實, 可是大致平起平落,順序發(fā)展,很少采用逆序和旁敲側擊、 柳暗花明的手法。他的句法變化少,有時嫌大俚俗繁瑣,且 帶點歐化。他的譬喻過分明顯,形象的取材過分狹隘,至于 感性,則仍停留在農業(yè)時代,太軟太舊。他的創(chuàng)作歲月,無論 寫詩或是散文,都很短暫,產量不豐、變化不多”。教師就是 要敢于引導學員接觸不同的見解、不同的聲音,以便拓展文 學視野,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5 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導學的對接 開放大學的現(xiàn)代遠程教育,各種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習 過程的進行和學習資源的整合等等均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使 用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輔學教師都具有駕馭現(xiàn)代信息技術 進行導學的能力,他們很熟悉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的全部或 相關技術手段,包括制作網頁、制作運用課件、操作自動答 疑系統(tǒng)和交流系統(tǒng)、使用多媒體技術等進行網上教學等。教 會學員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從事教學是一項基本要求。中小 學語文教育中以多媒體為主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得到了廣泛的 運用,并顯示出它獨有的優(yōu)勢,成效顯著。語文多媒體教學 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 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對課文的賞析能力。但對于農村中小學 語文教師來說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卻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因 此,到開放大學進修學習,無疑為他們今后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 術進行語文教學架設了橋梁。 6 實現(xiàn)豐富人文關懷的對接 教師的人文關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遠程教育學員 在人對多種媒體的格局中人氣不足、友情缺乏、教學場不強 等缺憾,也可以糾正成人教育的知識化傾向,同時還可以激 發(fā)、培養(yǎng)學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文學是人學,只有當它真 正進入了人的心靈,才能讓人體會各種生活滋味,從而豐富 情感、陶冶性情、塑造靈魂。因此,漢語言文學教師首先會通 過營造欣賞氛圍,讓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陶冶人、塑造人。同時 增加教學情趣,用多種指導形式關注人、引導人。如教師在 電話答疑時,一接通電話首先應問候學員,在答疑過程中做 到熱情、耐心,語言風趣、優(yōu)美,盡量贊賞學員的進步與收 獲,鼓勵學員不懈努力,體現(xiàn)出教師對學員的關心和以學員 為本的高度認真負責的師德風范。構建交往互動的教學機 制,以對話合作方式激發(fā)人、解放人,這樣有助于建立學員 的學習集體感,使他們逐漸養(yǎng)成互相關心、平等合作的做人 習慣。這與中小學語文教育強調的語文教學要注重人文性 和構建師生民主關系是一脈相承的,有利于中小學語文教 師向學生展示美好人性的一面,并自覺培養(yǎng)學生豐厚的人 文關愛,發(fā)展其人文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