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漢語言文學教育與美學教育
石慧
【摘 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大主要課程就是美學。開設美學教育的主旨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美學素養。在漢語言文學教育中,要正確處理美學理論與感性材料的關系,合理安排教學重點,才能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育,美學教育,教學內容,教學化
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內容之一的美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美學修養,進而使學生分析文學的理論儲備得以豐富。根據現代教學理論的要求,教師需要在美學教學內容課程化的基礎上,實現教材教學化,也就是將教材內容有效的轉化為教學內容。當前美學教學所面臨的實際是教材內容多,而課時有限,這就極易出現課時安排上的先松后緊的現象,將美學教材有效的教學化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有效實現教學內容教學化的途徑。
一、處理好理論知識與感性材料之間的關系
美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但又是關于審美這一感性認識的科學,所以說,美學是理性與感性的統一體,旨在通過美學教育,培養學生在理論上的思辨能力以及在感性上對美的感受能力,所以在美學教學實踐中,要處理好理論知識與感性材料之間的關系,保持二者的均衡,否則,如果過于強調理論,則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過于強調感性材料,很難培養學生進行理論思辨的能力,對知識的掌握也會相對膚淺。當前語文教師專業化課程還存在許多不足,要培養新型的語文科教師,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應該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科學規劃課程設置;強化基礎教育工作母機的職責,實現師范性與學術性的有機統一;開發潛在課程,培育教師精神;創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美學理論是人類審美的理論思辨的方式以及深度的標志,是學習美學的基礎,同時也是我們提出、分析美學問題,提出自己見解的重要前提。可以說,在美學教育中,理論教學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只有經過較為系統的美學理論學習,才能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美學思維方式,達到一定的美學理論高度,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但單純的強調理論教學,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學習興趣何談對美學知識的掌握以及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正如朱光潛先生所主張的,通藝是談藝的前提。感性材料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并且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易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進行深入探究的熱情。
正如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所言,生活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眼睛。筆者在進行美學教學的實踐中,充分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引導學生觀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例如,引導學生用發現美的眼睛去觀察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如校園的宣傳版畫、建筑等,將美學理論與生活聯系,這樣既增加了美學的教學素材,還能有效的激發學生對美的感受,培養起對美學的學習興趣。此外,借助多媒體教學也可以增加美學的感性教學材料,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多媒體的影視材料,并結合進行美學理論教學,通過感性材料生動、形象的展示美學理論,使學生在輕松自在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理論知識。例如可以完成對不同形態的美的講解后,給學生展示一些記錄片,可以讓學生對美有個更加形象的感受。教學實踐也表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達到更加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通過將感性材料融入教學,可以對枯燥的理論加以調和,引導學生發現和感受身邊的美,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美學理論提升感性材料的理論高度,將理論和感性材料充分結合,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輕松且生活化的學習氛圍,不但有利于美學理論知識的掌握,還能訓練學生將理論向實踐的轉化能力。
二、準確把握教學內容的主次
美學教學面臨的實際問題是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安排中完成教學內容的講授。對于教師來說,要準確把握教學重點,分清主次。
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不能僅憑教師的主觀臆斷,而是首先要對教學大綱進行深入分析,抓住諸如美的實質、審美經驗等美學的根本性問題作為教學重點;在此基礎上,將所選用的教學與其他美學教材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把握所用教材的編排體系以及重點內容,將其作為教學重點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此外,在對每一章具體內容進行講解前,也要把握重點,并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對于次要內容,也就是教學大綱中的非重點內容,可以簡單介紹甚至是采取讓學生課下自學的形式對其進行基本的了解。必須讓學生走人社會、了解社會,才能讓他們更深刻地了解到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每一位為之奉獻的師范人。從而讓學生明確自己肩負的重任,樹立崇高的專業理想,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的課程改革必然要有相應的師范教育體制、教學管理體系的支持來配合,不然的話,孤立的課程改革能夠解決問題的。
與此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所具備的文學理論知識的儲備情況以及具體的學習能力,并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規律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做出合理安排。例如,以藝術活動為范例的審美行為是美學最主要的研究對象,而文學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活動,其理論知識就應當作為美學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對比美學與文學理論教材,使學生明確二者之間的關系、文學與藝術的創作過程、文學創作心理以及價值追求、藝術與文學的機構層次等,對于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可以憑借已經掌握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所具備的文學欣賞能力加以解決,因此,教師不必過多在課堂上加以強調,只需要對基本知識點稍作介紹,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即可,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對教學內容進行主次劃分時,要注意整體上對教學內容有較為系統的把握,注意把握教學內容的內在聯系和邏輯性,將其作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避免導致在有所突出有所省略時,造成教學內容支離破碎的不利后果。
[ 1 ] 李琳,史鴻文.當前我國美學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中國高等教育,2001,(21)
[ 2 ] 徐志興.美學 美人 美畫——從美學教學論人才的培養.彭城職業大學學報,2001,(03)
[3] 任立生,魏玉璞.對美學教學方法的探討.吉林工學院學報,2001,(03)
[4] 翟洪濤.淺談美學教學中的問題與方法.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