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怎樣提高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
張怡
論文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專業素質創新能力
論文摘 要: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身的應用性不是很強,但是現代社會競爭殘酷,學生要想適應就業的大趨勢,就要加強本專業的實用性。本文所提出的方式就是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要突破專業的局限性,在教學上進行創新,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來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讓學生在社會上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漢語言文學專業不像工程建筑和醫學一樣,它的職業定位沒有那么清晰,不是應用型的專業。它是傳統的人文科學,能夠體現人文的精神,傳承并且發揚漢語與中國文化的作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要內容就是文學文化的遺產,是對人類的一種認識,承擔者某種社會的責任。所以說,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特點就是畢業后的學生所從事的工作是和人相關的,教學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要能夠體現對社會觀念的適應,不是能夠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的,而是創造社會效益的。社會的不斷進步,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教學的實用性被提升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來說,也要進行一定的改革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讓學生在社會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不僅包括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的創新,還有教學思維方面的創新。要突破專業方面的限制,創新教學內容。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就業面很廣,這也導致了學生學習期間做不到專和精,在畢業后找工作的競爭力方面比不上其它的專業。這種專業的特殊性讓我們在教學當中不能僅僅局限于語言以及文學本身的教學,要結合目前的就業狀況對學生進行能力方面的培養。新聞、文秘以及公共管理等等專業都是從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慢慢發展而來的,所以,我們不僅要保證學生的專業基礎很扎實,要打破漢語言文學專業所設定的界限,發揮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獨特優勢,比如新聞傳播、文秘、廣告策劃、公關以及文化管理等等的課程都可以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來增強自己的從業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想法決定行動,只要學生內心想進行創新的活動和學習,就一定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漢語言文學專業本身要求學生具備豐厚的東方文化底蘊。該專業有極強的文化特征,其教學直接影響學生對漢語的感情,對東方文化的親合及從中汲取創新精神動力,并影響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因此,漢語言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構建。首先,教師應有強烈的創新教育意識,思想上要勇于開拓,力求提出獨特的、新的教育活動思路,行為上善于探索,潛心實驗,不斷總結和不斷進取。在教學中不能滿足做文化的傳聲筒,要適當的通過文化評論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思維,并對社會文化現象進行思考,如博客,新媒體等多種文化傳播方式都可以成為學生思考的問題。其次要勤于思敏于行,發展創新思維能力。教師應以其豐富的知識做背景,在教學中不斷拋出新觀點,給學生以震撼,激勵他們也去發現、思考、創新。可以說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必須在不訥于言的同時,還要敏于行。沉默寡言不是該專業的個性,只有言行結合,才能讓學生讓自己更自信,更有思考的動力。 2 修訂教學計劃
要拓寬對民族的文化進行了解,在教學計劃當中增強民族文化的理論以及其它有關民族知識的課程,開展民族地區的考察等等活動,讓學生多多了解我國的國情,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理論聯系實際。要重視寫作類課程的教學,要把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和寫作都列入到教學計劃當中。要增強對中國文化的介紹,而且要做到介紹的準確,介紹的完整。要注重基礎課程和應用課程結合起來,增強實踐教學的環節,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注重專業的延伸,發展研究能力,發展實際工作的能力。
3 加強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實用性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方向為教師、各類編輯職務、文秘、文案策劃人員等。但事實上,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機關、教育科研、新聞出版、企業公司等單位,還有少數人涉足律師、房地產、金融外貿等新興行業。由此可見,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較寬的職業適應性,但同時,由于相關行業存在文秘、新聞、廣告、公共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造成了對他們較大的沖擊力,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要從現實的意義來看。
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包含現代漢語、古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十余門課程,有必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對課程進行優化;精簡課程內容,每門課都要根據對本領域最新知識結構的分析來設計教學內容,強化核心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按照學科發展的當下高度來考慮學科基礎,設計課程內容體系;整合各課程之間的內容,避免內容交叉重復,如寫作學和文學概論中的文體學知識。
該專業的實用性教學應體現在五個方面:古今各種文體的閱讀能力,現代各類文體的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語文教學能力,信息調研能力等。學校和教師必須精心設置課程體系,安排教學內容,形成本專業課程的應用模塊,通過系統的應用技能課程的設置,以保證學生在學校能夠提高這五個方面的能力,獲得將來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應用能力,成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馬曉華.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應向創造性教學轉變[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1).
[2] 唐賢清.綜合性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方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5).
[3] 許海燕.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知識結構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設置[J].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1(3).
[4] 唐賢清.綜合性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方法[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5).
[5] 丁曉原.論應用型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7(6).
[6] 鄧齊平.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談漢語言文學專業特色建設[J].懷化學院學報,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