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當代散文的發展走向
黃悅
摘要:當今散文的發展走向主要是指目前散文向哪些方向發展。我們要著手研究的是當代文壇散文的現狀,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在文壇上的影響及發展趨勢,讀者大眾和文學評論家對這些作家、作品的看法、評價,從這些作家和作品中我們要提煉出值得研究和探討的文學價值。
關鍵詞:當代散文;現狀;評價;價值;走向
八十年代,眾多散文家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實踐,最終推動了散文的變革,直到九十年代,散文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態勢,朝著各個領域更加深入、更加廣闊地涉獵,雅、俗散文相互影響和激勵著彼此共同前進。
一、當代散文的現狀
在大散文、學者散文、新潮散文等蓬勃發展的同時,女性散文、通俗散文等形式也在大面積播種,散文朝著多元共生的形式以不可抵擋的勢態在文壇叱咤著。九十年代的散文打破以往單一抒情言志的散文形態,向其他領域進軍。哲學、歷史、心理、文化等方面都與當代散文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散文作者不斷向并從這些領域挖掘出與之契合的交集。并且,散文的形式和內容也隨著讀者大眾的需求不斷改變著。因此,適應不同需求的雅俗散文應運而生,各類專門化、多樣化的報刊雜志也隨著蓬蓬勃勃地生存發展起來。
然而創造性的藝術一旦出現,被人重復效仿是無可避免的,這在大多數領域都存在而且無法改變,繼承散文大家的精神與思想,很多后起的散文作者開始沿著他們開辟的道路前進,學習效仿大家的作品提煉精華無可厚非,但是在因襲、重復的風氣愈演愈烈的情況之下散文領域無法注入新鮮的血液,從而導致無法突破停滯不前也是不得不發人深省的。
二、當代散文的代表
在當代散文的領域,注重理性,以生命和文化歷史為主體,詮釋內在人性的文章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余秋雨、史鐵生、周國平、賈平凹等人就是這類散文創作的大家。以余秋雨為代表的散文家將歷史、自然與人的內心純熟地結合在一起,詮釋了最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和最透徹的心靈欲望,他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文化苦旅》拓寬了散文創作的領域;而以周國平為代表的理性散文學者則堅持對人性的追尋和思辨,關注歷史人文和宇宙天地,從理性入手到理性結束,這是有創造力的作家所呈現出來的狀態。賈平凹張揚個性、自成一家。作品也是獨具魅力的,他以形象的的筆法、犀利的文風將文章描摹得有血有肉、有魂有魄。史鐵生從自身慘淡的人生中參透生命的哲理,與自然呼應,則是與讀者靈魂的對話。
三、當代散文的大體分類及影響
當代散文主要分為大散文、文化散文、學者散文、老生代散文、新生代散文、女性散文、通俗散文等,代表作家分別是賈平凹、余秋雨、周國平、巴金、斯妤、楊絳等散文大家以及擅長大眾散文的平民百姓。他們給當代文壇帶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以大散文、文化散文、學者散文、老生代散文為主體的文章在文壇占有重要的地位,雖然爭議較多,但是有著很高的文學品味;而新生代散文則以其蓬勃的生命力昭示著它的大好前途;女性散文的細膩與生動也深受廣大讀者好評;而廣為流傳的通俗散文則如燎原之火必將長成旺盛之勢。
四、研究當代散文的精華
散文大家的風范和歷久彌新的作品是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典范,我們吸取其中的精華——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和藝術把握能力。同時,對于那些一味抄襲,用散文家的華麗外表掩蓋空虛的內在的現象我們也要杜絕。
收集資料,提高自己閱讀能力是寫好散文必備的條件,這就要求作者能夠做到善于總結、概括和歸納,圍繞著一個主題的方方面面進行研究,然后抓住其主要方面,尤其是被人遺忘的或缺乏研究的方面進行開掘,剖析其內在的文化涵義,揭示其內在的精神本質,讓那些被忽略的、被遮蔽的歷史人物、歷史文化現象重新呈現出來。在挖掘與修煉的過程中,除了努力,還要有悟性。運用自己的頭腦與智慧在消化吸收別人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心靈判斷能力,觸類旁通、兼收并蓄,最終形成自己的作品。
五、當代散文的主要走向
散文的觀念正在進一步走向開放,大散文觀念的提出和文化散文的出現就是明顯的例證。在創作上追求大境界、大思想、大氣魄、大容量、大關懷正是真正的散文作者無一例外努力追求的目標。注重藝術個性,注重別出心裁,注重別開生面,注重自成一家也是文學界的作家一生的追求。此外,將視野開拓到世界的范圍,廣泛吸收外來先進文化,將其與自身知識糅合也是明智的發展方向。
當代散文的發展是一項精神性的事業,也是一項智慧的事業,作為推動它發展的學者作家必然要以廣博的知識和見聞來豐富自己的內涵,也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信念才能不斷前進。當代散文就是依靠這些勇敢而智慧的學者裹挾著或蓬勃向上或偏激停滯的文壇現狀朝著多元化、系列化、深入化、廣泛化、睿智化的方向前進。
[1]論目前全國散文的走向及我們的做法聞心言民刊《方法》2000年8月15日,總第十期
[2]回首依然是春天——當代散文發展趨勢芻議張忠偉--《焦作大學學報》1998年03期
[3]主體崇高豐厚的精神境界──當代散文發展觀杜福磊《中州學刊》199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