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怎樣運用好電視新聞同期聲
呂嬌艷
摘 要:電視新聞同期聲作為報道新聞事實的形式,不僅對于節目主題的烘托、現場氣氛的渲染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展示鮮明的人物性格,使觀眾產生強烈的現場參與感,從而實現最終的電視節目說服力。合理應用電視新聞同期聲,就會像一粒粒珍珠,在解說詞的串聯下,讓新聞熠熠生輝。
關鍵詞:同期聲;電視新聞;客觀性
一、電視新聞同期聲的概念
電視新聞同期聲是同期錄音的意思,它是攝像記者在電視采訪中進行現場判斷、選擇和記錄的重要內容,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真實的聲音,并伴隨著電視媒體中的節目形象展現出來,從而增強節目的真實感和表現力。
二、電視新聞同期聲的應用價值分析
從某種程度上說,電視新聞的制作,僅靠畫面和解說,讓觀眾看、聽到的只是攝像記者想要表達的觀點,而運用同期聲,由當事人告訴觀眾所發生的事情,則會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真實性,更具說服力。另外電視新聞中合理應用同期聲可以使節目內容更加客觀真實。因此,采用各種方式客觀、公正地反映新聞事件的原貌,使觀眾通過視聽結果自己得出結論,這才是電視新聞節目創作的重要方式。然而,巧妙靈活地應用與畫面一致的同期聲,讓事件的當事人或目擊者直接述說他們真實的見聞和感受,最大程度地還原事件的真相,可以給觀眾帶來極大的真實性效果,從而增強新聞報道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電視新聞節目同期聲的成功運用,也有利于加強電視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交流。受電視媒體信息傳播方式的局限,電視新聞是一種單向的信息傳播方式,在新聞展播中,觀眾處于被動的信息接受的地位。不管你的畫面如何精彩以及解說如何動人,但與觀眾的信息需求之間總是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期聲的采用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單向的信息傳播模式。新聞采訪者或者創作人員采訪者代表了觀眾,其巧妙的提問和被采訪者的真實回答,往往能反映觀眾的心聲,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使觀眾的參與欲和求知欲得到了滿足,間接實現了觀眾與記者、編輯、被采訪者之間的情感和信息溝通,從而強化了電視節目與觀眾的交流。
三、電視新聞同期聲的應用技巧分析
首先,同期聲與電視畫面的呈現、主持人的解說詞、電視情感基調等形成協同效應,二者要相互襯托、相互配合,互相補充信息。簡單來說,也即是要讓同期聲為新聞節目的信息傳播服務,成為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同期聲的表現內容和表現效果一方面在于記者所錄制的同期聲包含的價值量和信息量的大小,另一方面在于電視節目編輯人員的剪輯和播放,因此在采錄同期聲時,既要讓記者盡可能地引導被采訪者把問題談得更透徹、更深刻,同時也要提高編輯人員對于同期聲的重視,提升節目編輯技巧和編輯水平。同期聲的成功運用必須準確、形象、生動。群眾的原生態語言真切感人,比起單純的新聞信息播報,更富有表現力,這需要記者明確節目報道目的和宗旨,深入新聞事件現場錄制信息,以真實的聲音和畫面還原事件內容。成功的同期聲的運用必須具有典型性和權威性。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被采訪對象,所訪談的內容具有普遍性,陳述的主張或觀點,能夠令觀眾信服。這樣的同期聲的制作,會取得更加顯著的效果。
四、同期聲的運用需注意的問題
新聞制作中同期聲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能盲目地使用同期聲。同期聲的使用要緊扣節目主題和情感風格,合理的采訪和編輯。同期聲的使用也不能過于泛濫,但也不能太過簡單。不能用“是”或“不是”來表示肯定或否定,也不能用“好”和“不好”或“可以”和“不可以”來表示認可與否,這很容易造成觀眾的迷惑和反感;同期聲具有獨特性,沒有一樣的同期聲,每一個場景的同期聲都不同于其他場景的同期聲,不同的同期聲給觀眾的感受各有差別。緣于播出時間的限制或其他原因,被訪問對象的談話也不得不經過刪減剪接,而在這種剪接中,一定要避免扭曲訪問對象的原意,不要造成報道的失實。要避免人為地“導演”、“擺布”同期聲。使用同期聲時,要注意防止被采訪者不自然的表現。要讓被采訪對象認為他們不是對攝像頭或者電視觀眾說話,而是在身邊有一個明確的訴說對象,使他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表達,沒有必要做過多糾正,回去之后再根據需要進行剪輯。這樣錄制的同期聲,不但真實可信,而且還能呈現出豐富的信息內容。作為一名新聞記者,應該熟練掌握同期聲的運用技巧,在采訪時能夠因人、因事、因時、因地,選取恰當的同期聲表現,使同期聲與整個新聞渾然成為一個整體,成為片子的點睛之筆。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新聞采訪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在摸索積累中不斷創新,充分發揮出同期聲的魅力。